“六皇子姜逢意,接旨——!”
大雁轰然振翅远去,徒留红砖金瓦,寂寞森森。
乾安十六年,皇帝下旨,立六皇子姜逢意为太子,入主东宫,亲查十七年前先太子姜淮明谋逆一案。
此案牵连者众,前后诛杀近四百人,其中不乏忠臣良将。
卷宗甚多,三法司历经数月,枯灯不歇,抽丝剥茧。
乾安十六年,冬,皇帝一病不起。
弥留之际,亲下罪己诏:
朕承天命,嗣登大宝,临朝数载,夙兴夜寐。然,上天示警,荧惑守心,灾祸横行,水旱频仍。
朕辗转难寐,沉思默想,觉此非苍天不仁,实朕之失德也!
朕之罪愆,尤以一事为最——构陷皇兄,冤杀忠良!上伤天德,下悖人伦,至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朕日夜难安,涕然泪下!
固特拟此诏,悲恸陈告于皇天后土、列祖列宗、天下臣民。
一罪曰:蒙蔽先帝,猜忌兄弟。同根相煎,谗言构陷。
……
二罪曰: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牵连无辜,枉杀忠良。
……
三罪曰:文过饰非,虚美隐恶。蒙蔽诸证,噤声天下。
……
呜呼!朕之一念之错,酿此弥天大祸!每思此案,未尝不汗流泣血,惭愧无面!今,平反陈冤:先太子姜淮明恪已仁爱,从无谋逆之心,更无谋逆之举!此案牵连三百七十九人,皆为池鱼堂燕,清白之身!
朕幡然醒悟,深知此罪难消,百死莫赎。
特禀上天列祖,以悼罪业,以诫后人。万望子孙臣民,不可重蹈覆辙!
万望苍天开眼,告慰亡灵,保我国祚绵长!
……
……
……
乾安十六年,冬,腊月廿七,子时三刻,皇帝姜淮誉,驾崩。
--------------------
还有一章就完结了。
阴谋阳谋,都不如实权在手。李沕、烽林军、隰王愿意相助,不仅有元讷的坚持,还有薛洵的助力。只是其中细节,鉴于篇幅有限,或将在之后番外提到,又或是以后会给姜逢意和薛洵单独一篇说明。
而渡月平野,本就是生来潇洒,不拘于一方红墙。
他们还有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