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老师推了推眼镜,在新生名册里挑了个看得顺眼的名字,“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陶栀吓得差点把手机摔了。
她僵着站起,仔细看了看老师的问题,发现也不是很难回答,于是开始啃起高中的老本,熟练地背出一串作文金句:
“我们要……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头一次开小差就被点起来回答问题,陶栀紧张得声线都在发抖。
台上的老师满意点点头,“不错,给你加平时分!”
陶栀如蒙大赦般松了一口气,坐回椅子上。
手机里,知足常乐已经发来好几条消息。
知足常乐:哎呦我去,我认识你啊!一中的漂亮哑巴小师妹!
知足常乐:哎呦这可太有缘了,天底下还有这么巧的事?
知足常乐:甭说了,你一定要进学生会啊!学生会等着你啊!
知足常乐:你这样又优秀又漂亮的人才就适合咱们学生会!
【作者有话说】
师姐是一款很口是心非的1……[捂脸偷看]
而裴絮是一款全自动闯祸比格(犯事不自知版)
以及大家……千万……不要……进学生会啊……
第30章三十朵薄荷
◎师姐喜欢,我就做。◎
陶栀捧着手机回了寝室。
屏幕里,知足常乐发来的信息还静静躺在对话框内。陶栀着实没想到裴絮会这么热情,她甚至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对方身上那股开朗劲。
甚至让她恍惚中觉得,对方隔着屏幕在冲她笑。
可能笑得还是像邪恶比格。
更让她意外的是,裴絮竟然认识她。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
高中三年,裴絮经常能听到身边人谈论初中部的那个“小哑巴学妹”,说她多乖多可爱,站在人群里像个精致的洋娃娃。
这样的议论声充斥着一中的操场、教室和食堂,裴絮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而在裴絮的印象里,陶栀的“名气”,似乎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安静——她不会说话。以至于每次大家讨论到她时,总会发出几声遗憾的感叹,但这也成了她最独特的标签。
陶栀十二岁能够开口发声,但很长一段时间喉腔状态都不稳定,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和去医院复诊。
有时候状态好,能说出完整的几句话。但更多时候,她只能吐出几个单薄的音节。偶尔,她甚至完全发不出声音。
即使每天陶娇都会专门抽出一段时间来陪陶栀练习讲话,但不稳定的出声状态仍旧没有得到改善。
那段时间,陶栀学过很多字词和语句,但她说过最多的两个词是“妈咪”和“妈妈”。
每天陶娇陪她练习时,她都要郑重无比地先复习这两个词语,然后再跟着陶娇调动唇舌位置,努力地学新的发音。
她是个极其聪明的孩子,学得也极快。哪怕第一次说“染烫”时发音成了“软糖”,“亮闪闪”念得像“凉山山”,但只要陶娇纠正一遍,她立刻就能调整过来,下次再开口时,发音已经标准得挑不出错。
——标准得让陶娇挑不出错。
唯一的问题是,陶娇挑不出错,那其实就是有点错了。
陶娇有一口绵软又纯正的枱南口音,平时看的综艺也全是枱南节目。而她自己毫无所觉。
陶栀跟着妈咪和电视里的主持人学说话,久而久之,语调也被染得甜糯糯的。
偶尔祁挽山下班回家,推开门听见满屋子的枱南腔,恍惚间还以为自己身在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