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大人,小孩子对于长大这件事总是迫不及待的,阿宁接了竹刀切入蛋糕,蓬松的糕体在她手下轻盈回弹,露出细密绵软的内里。
蛋糕体松松软软,又香又甜,上面盖着丰富的坚果碎,杏仁碎脆生生的,核桃碎带着点焦香,偶尔咬到颗完整的扁桃仁,更是十分惊喜,吃完一块还想再来一块,根本停不下来。
伍儿也过来给阿宁庆生了,正捧着蛋糕眯着眼睛小口小口地吃,嘴角都粘上了一点蛋糕屑。
看着他,崔时钰忽然想起另一件事。
昨日她去买牛乳的时候,方九娘闲来无事和她聊天。
“钰娘,我家伍儿过些日子要进私塾启蒙了,阿宁也到了这个年纪,可有此打算?这家私塾也收女子,你若是将阿宁送来,也好和伍儿彼此做个伴。”
第67章流心月饼
◎“承安是心里有人了?”◎
阿宁已到该识字明理的年岁,孩子又有天赋,背得一手好《千字文》《三字经》,崔时钰自然是愿意她去上学的。
不过此事还得阿宁本人同意了才行。
现在孩子正高高兴兴吃着蛋糕,明显不是说这事儿的时候,崔时钰便等到了晚上,装作不经意提起此事,并给阿宁分析其中利害。
“若是去私塾念书,每日要早起晚睡,先生布置的课业得按时完成,手会磨出茧子,也不能像现在这般整日玩耍了。”
她轻轻抚过阿宁的发顶,“念书自然有好处,读书认字,将来走南闯北也不怕迷路。”
阿宁歪着脑袋问:“念书之后能像阿姊这般厉害吗?”
崔时钰笑笑:“读书不是为了厉害,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明白,但就像阿姊方才说的那样,要吃许多苦头,阿姊不逼你,去不去都随你心意。”
沉默片刻,阿宁突然像下定了某种决心似的,坐直了身子道:“阿姊,我想去!”
崔时钰望着小妹亮晶晶的眼睛,又问了句:“当真想清楚了?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事儿。”
“想清楚了!”
阿宁立刻挺直腰板,掰着手指头开始说:“我喜欢听先生讲大道理,喜欢和同窗一起背书!虽然要早起晚睡,但想到能学到好多好多新东西,我就一点都不怕累,我就是喜欢!”
听她这么说,崔时钰就放心了。
她笑着刮了刮阿宁的鼻子,“好,那阿姊明日就去找方九娘,打听打听私塾的事。”
安顿好阿宁,崔时钰又出门去找阿锦,将打算送阿宁上学的事说了,又温声问道:“那你呢?阿锦,若你想读书,阿姊也支持你。”
阿锦听后却摇了摇头,“阿姊,我不想。”
崔时钰有些意外,“为何?若你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其实几岁入学都是不打紧的。”
上辈子她还见过不少三十多岁又去高考的,家人朋友也都支持,何况阿锦现在只有十四岁而已。
“不是的,阿姊。”
阿锦慢慢解释道:“阿宁想去念书,是因为这是她喜欢做的事,但不是我的,我也已经找到最想做的事了,那就是做菜。”
她认真地说:“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跟着阿姊,一起做出最好吃的饭菜,把咱们食肆的招牌擦得更亮。”
崔时钰听完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情绪,有感动有欣慰,还有点心酸,半晌,伸手揽住二妹的肩膀。
“好,只要是你想做的,阿姊都依你。”
*
阿宁是在中秋前几日入学的,和伍儿一起,俩小孩每日晨去暮归,倒真应了方九娘口中的彼此做个照应。
送走俩孩子,崔时钰开始做月饼。
唐朝没有月饼,但人们会吃一些圆形带馅料的蒸饼糖饼,崔时钰便推出了自个做的月饼。
她做的是奶黄流心月饼,牛乳、鸡蛋、白糖,搅成浓稠的糊糊,放锅里小火慢慢炒,炒到能抱成个团,就是奶黄馅了。
取块奶黄馅揉圆,捏个小窝,把咸蛋黄塞进去搓成圆团,包进油酥皮子,压进模子里磕出来,为了美观,再在表面刷层金黄蛋液,送进窑里烤熟。
刚出炉的月饼色泽金黄,圆圆鼓鼓,表皮泛着酥酥油光,隔着皮子都能闻到奶香和蛋黄香。
应着中秋节的景,再加上味道好也好,唐朝人民还没吃过这样的糖饼,流心月饼销量极好。
为此,崔时钰还特定做了一批纸盒,仿照后世将月饼做成了可外购的形式,每日来排队购买的人数不胜数。
今日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