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 5560(第26页)

5560(第26页)

于是,完颜承晖就惨了。

屡遭贬斥,先后来到了利涉、咸平、临潢、辽海军、北京路、大兴府等地,漂泊在外,凡三十余年。

完颜承晖神色平静,收拾包裹上路了。

在他心目中,这就和偶像苏轼的被贬一样。

也许,经历政治生涯的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乃是他们这些天才的宿命吧(大雾)。

那些立志害他的人万万没想到,这三十年岁月,不仅没令他沉沦,反而还成全了他。

完颜承晖每到一处,都推行善政,捕盗安民,致使豪猾屏息,乱贼绝迹。

这也让他的声望无比崇高,每到一处,都有百姓夹道相迎;每离开一处,当地居民都挥泪送别。

故事到了这里,也只是一个稍有些作为的清官良吏的故事。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话。

以后,史书上可能会多一个金国版本的“海瑞”,或者是一个唠唠叨叨、但不为君王所用、郁郁不得志版本的“魏征”。

但蒙古兵来了。

……

金国的君主,已经从完颜璟,换到了卫绍王,又变成政变上位的金宣宗完颜珣。

唯一不变的。

是他们面对蒙古大军,宗室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丢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被摧毁了一处又一处的防线。

贞祐二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兵围城,欲一举荡平燕京。

金宣宗万般震恐,传令四方军队,大举入援京师。

他还想到了声望甚高的完颜承晖,顿时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召其入京,拜尚书右丞。

完颜承晖这时正在知沧州,从沧州入京的这一路,烽烟四起,时不时就有元兵出没,是一条九死一生的险途。

虽说前路渺茫,但社稷倾危,不得不救,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出发了。

那时候,沧州还并非战争前线。

他不愿让妻女一同涉险,选择让家人待在了沧州,也将麾下的猛安谋克全部留下保护她们,自己则孤身入京。

是年冬天,完颜承晖临危受命,登台拜相,主持大局。

蒙古人的攻势快得出乎预料,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沧州沦陷,蒙古人进行了屠城,完颜承晖的妻女都死在了这场大屠杀中。

他设衣冠祭,为妻女招魂。

乃弃笔从戎,沥血起誓,此生定要为家人复仇。

但金宣宗很显然没有这么坚定的抗争意志,他实在是太害怕了,只想赶紧逃跑,南渡苟命。

完颜承晖表现出了激烈的反对,在朝堂上公然宣称:“陛下,鞑子嗜杀成狂谁人不知,北兵所过,殆无孑遗,天下岂臣一家遭戮!”

“祖宗陵墓、宗庙社稷皆在燕京,当今之计,唯有固守燕京,死战到底,安能弃之而去!”

“况燕京一旦轻弃,则辽东、河朔、山西之地皆非我有,宫车一动,人心尽丧,还望陛下慎思之!”

完颜承晖甚至灵光一闪,引用了自己偶像苏轼在《议平王东迁》里说过的话。

“古来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者,虽不即亡,亦未有能复振者!”

对此,金宣宗和百官纷纷表示:

丞相你说的很好,真是太对了,但我们不听,我们就要跑路!

二百三十年后。

同样是在燕京这个地方,同样在鞑靼骑兵即将入侵的时间节点,同样有一场关于南下迁都的争论。

就连后来京城保卫战的主持者,也同样是一位第一次上阵典兵的书生。

唯一不同的是。

景泰朝的官员,大多都认定必须留下坚守,众志成城,高呼“南迁者斩”,很快达成了一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