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蒙古军再度大举来攻。
守将完颜讹可在城破后,率军民展开了最后的巷战,力竭被擒,宁死不降,被分尸杀害,河中遂陷落,汴京门户大开。
另一边,拖雷已经带着蒙古兵借道南宋(强行借道,虽然对方没同意,但直接打穿的那种),一路飞奔,即将兵临汴京城下。
在外驻守的陈和尚收到战报,带着忠孝军出发,另一名将领完颜合达,也带着金国的其他军队主力,北上回援汴京,一道来救金哀宗。
援军与蒙古兵连日鏖战,行军进度大大减缓,在行到三峰山的时候,携带军粮已经全部告罄。
此时,他们距离汴京只剩不到百里。
陈和尚带头冲锋,振臂长啸,激励众人奋勇作战,一鼓作气杀出三峰山,直抵汴京城下。
这一下,真的起了效果,援军大为振作,居然反过来将蒙古逼入下风,打得对方嗷嗷叫,并把拖雷等人合围到东面一块高地上,准备一波全歼。
因为血战太久,人马疲惫,实在是无法再继续支撑支撑,陈和尚选择了就地扎营,信心满满,决定明日再战。
然而。
当一个国家走到了穷途末路,就连天意都不会站在它那边。
当夜,下起了一场剧烈的暴风雪,天气转为剧寒,积雪浩浩荡荡,一直到齐腰深。
也有人说,这是蒙古的托雷请一名巫师作法,向上天祈雪,所换来的……
这是河南一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大雪,偏偏发生在了这个国运的转折点上。
金兵僵立在大雪中,已经很久没有进食,四肢也没有一点暖意,许多人纷纷冻毙,面无人色,根本无法握弓作战。
而蒙古人却早已习惯了如此极寒的天气,顿时如鱼得水,策马长驱,化为死神的镰刀,无情收割着毫无抵抗力的金兵。
这一战,完颜守绪苦心经营多年的金国精锐主力,全军覆没。
不仅忠孝军荡然无存,就连高级将领也无一幸免,陨落如雨。
「铁枪」张惠为诸军断后,慷慨赴死,高英与其夫人一同战死。
骑兵主将杨沃衍,拔剑斩杀了蒙古的招降使者,望汴京拜且哭曰:“无面目见天子,惟有一死耳”,随后自缢殉国[5]。
主帅完颜合达被蒙古军俘获,因拒绝投降被杀害。
陈和尚知道,今日就是为国捐躯之时,却不愿就此不明不白地死于乱军之中,于是挺身而出,告诉蒙古兵:“我金国大将,欲见拖雷。”
托雷接见了他。
陈和尚昂然道:“汝可速杀我!”
“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
“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
托雷见他如此忠烈,很欣赏,想要逼降他。
但陈和尚不肯下跪,于是命人砍断他的腿,又一刀削开脸,裂口从嘴角一直划到耳边,欲令他屈服,陈和尚却始终噀血痛斥,至死不绝[6]。
……
前线的战报传来,完颜守绪在汴京为死难将士举办了一场大祭,痛哭甚哀。
他没有过多的时间哀悼,因为此刻,蒙古大军已然兵临城下。
蒙古现在已经换成了窝阔台大汗,这回,大汗本人御驾亲征,给完颜守绪开了一封劝降书。
要他“黜尊号,拜诏书,称臣,去冠冕,剃发易服,自领西京留守。”[7]
每一项都极尽侮辱之意,但最侮辱的,莫过于这一条“剃发易服”。
蒙古人是剃发的,叫做“改易巾髻”,金朝初年也曾推行过类似政策,后来很快终止。
但眼下,这群过了一百年,已经完全被中原汉文化改造渗透,彻底汉化的金人们,却根本不剃发。
不仅不剃,反而将此视为奇耻大辱。
蒙古大军一路南侵,到处逼人剃头,引发群情激愤,许多金人宁可自杀,也不愿剃头、改换衣冠。
徐州守将徒单益都,拒绝蒙古人的招降,并疾呼:“今大事已去,岂有改易髻发、夺人城池以降外方乎!”而后战死。
汴京陷落,一名狗汉奸崔立为了讨好蒙古主子,以便效仿从前的张邦昌,当一个傀儡君主,便开始满城推行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