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柔一来,纳头便拜,表明了投诚之意:“愿为陛下基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侯安都:“……”
就特么离谱,准备了一摞劝降的台词,却一个字都没用上。
这人看着浓眉大眼的,怎么倒戈得这么快!
张柔:嘿嘿,一回生二回熟,从前投过一次,现在再来一回当然很熟练了。
张柔出生于河北保定,少年时,便英气盖世,闻名乡里,以豪雄著称。
贞祐末年,金宣宗弃地南渡,将整个河北尽数让于敌手,暴露在蒙古铁蹄之下。
张柔遂带着当地的乡亲父老,结坞堡以自固,有数万户前来投奔。
然而,全盛时期的成吉思汗根本不是他能挡住的,所以,在一次惨烈的打败之后,张柔为了保命,麻利地改换门庭,投降蒙古。
他用兵颇为老道,经常创造出一些军事奇迹,曾以数百人大破金兵数万,野外遭遇战也打得颇为可圈可点。
本人的口碑也很不错,从来没有屠城杀俘、欺压平民的劣迹,甚至还号称“非与敌战,誓不杀也。”
而且还很擅长搞民生基建,每到一个地方都与民镇静,劝课农桑,休生养息。
史书以四个字来称呼他治下的郡县,“如承平时”,可谓含金量非常高了。
所以,张柔主动改换门庭,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自己之前跟南宋作战,只是因为两国敌对、立场不同,所以才动兵,又没什么深仇大恨,在百姓中的名声也很好。
按这条件,到了新朝必定会被引为座上宾,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开始的发展,也确实如张柔所预料到的那般,陈蒨亲自接见了他,温言抚慰,厚礼相待,如此和煦的态度着实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文皇陛下人格魅力拉满,忽悠技能全开,饶是张柔这种滚刀肉老油条,也不由被他狠狠感动了一把,信誓旦旦地说:
“陛下放心,臣定为陛下冲锋陷阵,斩将搴旗,开拓更多的土地!”
陈蒨凝视了他许久,日光在眸底水涌山叠,翻澜着一种摄人心魄的光彩,倏然微微一笑道:“好,朕也会善待你身后的保定城。”
张柔信心满满地离去了。
他确实是个久经沙场的名将,风骨飒爽,旌甲光寒,锐利而雄峻,让人一看便觉得十分可靠
“可惜了。”
陈蒨淡望一眼他的背影,轻声道,“如此人杰终不能为朕所用。”
要怪就怪张柔命不好,生了个混账儿子吧。
当然,在杀张柔之前,他会让对方尽可能多地杀敌,开疆拓土,榨干所有剩余价值的。
侯安都一听,顿觉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主动请缨道:“陛下莫非是怕他不愿归心,我愿大摆宴席请客上门,觥筹交错,为他创造归属感!”
陈蒨:“……”
文皇陛下还没说什么,旁边,正在读书的两个小幼崽已经向他投去了异样的眼神。
虽然在做任务途中,但孩子的教育也丝毫不能落下。
陈蒨除了经常带幼崽们一起出行,涨涨见识,还给小外甥女沈婺华,还有小虞世南找了老师沈满愿,带着二人读书启蒙。
沈满愿是沈约的孙女,论关系的话,就是沈林子的玄孙女。
吴兴沈氏藏书数万卷,几乎都佚散在战火中,好在其中有许多她从前都阅读过,熟记于心,是闻名天下的大才女,给两个幼崽做启蒙绰绰有余。
然而
聪明的小孩子都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并且会十分嫌弃愚蠢的大人。
前者比如沈满愿。
后者特指侯安都。
两个小幼崽瞅着侯安都,眼睛眨巴眨巴,虽然生性厚道,什么都没说,但侯安都却好似明明白白地看出了一抹鄙视之情。
小沈婺华:司空大人真是一个笨伯,太可怜了!
小虞世南:他整天这么傻真的没问题吗,陛下好辛苦,好担心朝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