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纯正的中文,妇人立刻切换成同样流利的普通话:“先生好眼力。
我们锦泰的丝绸,原料是精选的泰北桑蚕丝,但织造工艺和设计,承袭的是祖辈从潮州带过来的老手艺。”
“潮州?”陈秉文心中一动,潮汕商帮在东南亚势力庞大,影响力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他拿起一匹手感异常柔滑细腻的素绉缎,对着灯光看去,光泽如流水般温润。
“好料子。这工艺,没有多年沉淀做不出来。”
“先生是行家。”妇人笑容更深了些,“家祖早年是潮州府城的织工,后来下南洋,在清迈落脚,这手艺就一代代传下来了。
可惜现在年轻人愿意学的少了。。。。。。”
她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就在这时,店门再次被推开。
一个穿着剪裁合体的西装、身形挺拔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他约莫二十七八岁,面容英俊。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还牵着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穿着漂亮的碎花连衣裙,眉眼弯弯,皮肤白皙,像精致的瓷娃娃。
“妈,我和盈拉回来了。”年轻男子用泰语对妇人说道,声音温和。
“信,回来啦。”中年妇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无比温暖,“盈拉,累不累?”
“不累,妈妈!哥哥带我吃了好好吃的椰子冰淇淋!”小姑娘盈拉的声音清脆悦耳,眼神灵动地看向陈秉文和方文山这两个陌生人。
被称为“信”的年轻男子这时也注意到了店内的两位客人。
他的目光在陈秉文身上停留了片刻,带着职业性的审视,但很快便化为礼貌的点头致意,同样用泰语问候:“萨瓦迪卡不。”
陈秉文放下手中的丝绸,微笑着用中文回应:“您好。令堂的丝绸,令人叹为观止。”
信听到陈秉文流利的中文,眼中掠过一丝惊讶,随即用泰语说道:“谢谢。
家母的手艺,是锦泰的根基。”他似乎不太习惯在陌生人面前多言,但态度并不倨傲。
从翻译口中听明白信说话的内容,陈秉文主动伸出手:“敝姓陈,陈秉文,来自香港。
这位是我的同事,方文山先生。”
信稍顿了一下,随即自然地伸出手与陈秉文握了握:“幸会。塔信·西那瓦。
这是我的妹妹,盈拉。”
他介绍了自己和妹妹。
听到这两个名字,在结合信的容貌,陈秉文瞬间知道眼前这对兄妹的身份。
正是未来将深刻影响泰国政坛的西那瓦家族兄妹!
此刻的塔信,显然还在警界任职,那份干练正是警界打磨出的气质。
“西那瓦先生。”陈秉文从善如流地换了尊称,目光转向正偷偷打量他的小盈拉,温和地笑了笑,“盈拉小姐很可爱。”
小盈拉听到夸赞,有些害羞地往哥哥身后躲了躲,但大眼睛里满是笑意。
“陈先生过奖了。”塔信客气了一句,随即似乎不想过多寒暄,对母亲说,“妈,我带盈拉回来放点东西,待会儿还要回局里。”
他提到“局里”,更是印证了陈秉文的判断。
“好,工作要紧。”塔信母亲慈爱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