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借题发挥
这个阶段的英国很强大,但还没有达到歷史上的巔峰。现在的欧洲是一堆君主制国家,正忙著绞杀法兰西共和国。
贾璉不会去打断欧洲围剿法国的进程,只是在边上的奥斯曼搞小动作。
从时间上看,与奥斯曼的合作已经全面推开了,重点还是军事合作中的训练军队。
英国在印度搞不好的原因也很简单,不是英国政府亲自下场,而是东印度公司在殖民。
印度虽然散装,还特么的弱,但架不住面积大人口多。精力集中在英国的印度,暂时顾不上东印度公司。
“英国人都提了哪些事情?”贾璉没著急,出兵印度別的不好说,抢一笔財富大赚一笔回来没问题。
“英国人表示可以大价钱僱佣一支军队作战,人数不要多,三千到五千都行。”薛蟠说著停下了,贾璉奇怪的看看他:“没了?”
薛蟠道:“军事方面就这个要求,生意上的事情英国人防著我们呢。估计他们也能猜到,土王手里的枪枝是哪来的。”
贾笑道:“这还用猜么?僱佣军队的事情就不要想了,倒是可以做点生意,印度那个地方適合种。”
英国人的纺织业產地一开始是以美国南方为主,南方的庄园主因为关税的问题,还跟北方打了美国歷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內战。
当初贾璉没介入美国独立战爭,南北战爭估计活不到那个时候了。不过也不是没法子给美国人添堵就是了。
“行,我回去跟下面的人交代清楚!英国人信誉不好,答应打击鸦片贩子,
迟迟没结果。据说那个沙逊,还在印度过的好的很。”
薛蟠对英国人也没啥好印象,忍不住吐槽了起来。
从生意人的角度看问题,两国的商人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所谓的契约精神,其实要看利益的,只要利益足够大,吊死自己的绳子都能卖,何况撕毁一份契约呢?
拿契约精神来吹嘘的人,多半是认知出了问题。
相比之下,这个时期的国內商人才是非常看重信誉的。不是因为他们善,而是因为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如果名声坏了生意就没法做了。
在国內做买卖的,必须要诚信才能做大,装也要装一个诚信的口碑出来。
无商不奸这个词,老祖宗还真不是瞎说的。农耕社会重农抑商的原因很简单,做生意挣钱,都去做生意了,谁种地呢?不种地没粮食,要饿死人的,朝廷还怎么维护自己的统治呢。
当然了,出了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璉哥,为何不愿意租用军队?”薛蟠还是很好奇的问一句,毕竟有利可图,英国人开的价格不低,他还是有点动心的。
“英国人可没安什么好心,既然是僱佣军,拿了人家的钱就要听指挥。到时候上了战场,专干脏活累活,发財的时候撇一边,送死的时候当炮灰。我们的人可没那么贱,即便是移民,那也是千辛万苦费不少才过去的。新军的价格就更高了,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撑不下去了,可以出兵帮忙,但不接受他们的指挥。价钱也要让我们的满意,否则就別谈了。”
贾璉画出底线,免得薛踏利令智昏。
薛蟠想到印度那边的情况,很是眼红道:“链哥,印度那边的人,穷的很穷,有钱的人是真有钱。那些印度土王的家里金碧辉煌,我手下的几个管事,好几次都动了抢劫的念头。”
“蠢,抢劫是一锤子买卖,不长久的。薛家商行养那么多人,自然是要细水长流,否则没了做生意的对象,下面的人都失业了。人遣散了容易,想要再聚拢就难了。现在商行在仰光有基地,做生意要方便多了,为何总想著做土匪挣快钱。薛家商行再有钱又如何?安身立命的根本从来都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有多少人听你的,豁出命跟你干。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薛蟠听了顿时沉默不语,低头思索其中的道理,
想想还真是这样,薛家商行现在有多少人,薛蟠心里都没数。只是知道广州城內,大概有上万人靠薛家商行吃饭。苏松寧这条线上,薛家商行恢復了旧日的规模,也有数千人为薛家干活。这么一想呢,真正要紧的还是澳洲。那个地方谁当知府都是薛家商行说了算。
说起来靠看南洋新军和南洋舰队,薛家商行在婆罗洲和爪哇同样是无往不利,別看商行没介入官府,经济上的影响却非常的大。
大概算下来,单单是南洋一地,听贾璉招呼的人马就不下千万了。有了这个概念之后,薛踏才真的清楚了,贾璉的实力有多么的惊人。
薛蟠又提起另外一件事情:“我们的人在北美建立了一小块殖民地,位子在这里。”薛蟠说著拿出地图,指了一下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