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的財富落在少数人的手里,而不是用於生產和消费中,对於国家而言不是好事。但是太多的钱进入市场,也会导致物价上涨,对於国家而言,也不是好事。
这些年给贾璉灌输了很多类似的知识,李元一一拿出来对照现实。
相关知识在现实中得到了对应,並且逻辑形成了闭环后,李元心服一步,並进一步引申道:“
无怪乎先贤们说中庸!”
暂时来说,贾璉是不担心市场不足的,现阶段有大量的基础建设空缺,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
生產出来的钢铁和水泥,目前对於市场而言,还差的多的多。现在的工业品市场,还是个卖方市场,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暂时顾不上了。反正国家足够大,还有不断扩张的海外市场。
说句不好听的,现阶段的生產力,能保证五十年快速发展,这就足够了。
西方各国也在快速发展,失去了亚洲市场,两边註定要爆发衝突的。
所以必须抓住拿破崙战爭的时间窗口,將列强们甩在身后。
考虑到未来自己的执政期,至少有十年打底,有生之年贾璉是一点都不用担心发展停滯了。
至於以后,我都死了,哪里还管的了那么多。
別人都在交易所疯狂的追逐股票时,贾璉却在奋笔疾书,上奏一本。
与其说是奏本,不如说是办学计划。
贾璉不但要將工程学院推广全国,还要在全国范围內开设铁路学校,以满足日趋增加的铁路工程人员的需求。
按照办学计划上的说的,铁路学院必须纳入官办,以確保全国的铁路掌握在官方的手里。这个计划的核心,配合铁路建设的需要。
大概意思就是通过股市,將民间隱藏的財富吸纳到官方手里,用於铁路的建设中。
另外贾璉还有一个计划,全国开设工程学院,这个就不强制要求一定是官办的,也可以是民办的。
搞工业需要工程师,而工程学院培养的就是工程师。实际上工程学院內的科目很多,有理科有工科,只是暂时没分开。
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还没到理工科分开那么细致,先一起学吧,
李元拿到奏本之后,首先心里肯定了铁路学校的计划,隨后才是对工程学院的计划產生了一些想法,陷入了沉思之中。
之所以李元会想这么多,无非就是贾璉给他灌输了国企的概念。
工程学院是有先例的,现在的京城西郊就有一所,这里的毕业生不愁没工作,成绩优异的还能直接做官。
未来国企的规模和范围都会扩大,那么学院培养的人才,是不是要最大程度的掌握在官方的手里呢?
还有就是,煤铁集团这样的皇家產业,也是需要人才的。
將工程学院掌握在官方的手里,未来官办企业需要人才,自然能择优录取。
金陵还有一家工程学院,不过那是地方民办的。说起来是为了民营企业培养人才,毕竟资金都是地方上自己出的。
思来想去,李元没有定论,想拿到內阁去討论吧,又觉得与內阁那帮老顽固谈论不出什么结果。
通过官办企业,绕过內阁办事这种感觉,確实非常的爽,但是话说回来,在很多事情上,还是需要文官集团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