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李元咳嗽一声,眾人看来时才道:“散了吧!”
说完李元起身走了,林如海起身恭送,眾人隨后。
回到乾清宫,李元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给贾璉去信一封,询问他的意见。
至於內阁,继续吵就是了!朝廷的政务,就是在不断的爭吵中解决的。
用先生的话说,吵吵更健康!
李元不是不想乾纲独断,而是他亲政不久,还没有全面掌握朝廷,如今还处在学习的阶段。
不能不说,李元很有耐心,但他的耐心也是有限的,所以才要请教贾璉。
远在广州的贾璉,最近倒是清閒了许多,王家那边迟迟没有回信,贾璉也不著急,现阶段还是慢慢的摸底,搜集情报,等到时机成熟了,行雷霆一击,狠狠的打击一下沿海各地的走私,主要是大烟走私,其他是顺带。
澳门方面的撤离还在继续,每天都有一两条船离开,为了省事,澳门总督特意让贾璉的人盯著装船,免得到了海上检查,反而费时费力。
薛蟠这边很快带来一个消息,沙逊躲在印度,行踪难以確定,请示要不要派人上岸去干掉他。
贾璉表示没必要冒险行事,而是告诉薛蟠,行商过程中,对魷鱼警惕一点,这类人可以做生意,但不能深交。
理由也很强大,此辈深諳人性,唯利是图,做事不择手段,接触的过程中必须严加防备。
还是那句话,做生意没问题,別的就不要多想了。
贾璉交代薛蟠,可以加大向印度走私军火的力度,让各路土王们,手上多一点反抗的力量肯定是没错的。
现在殖民的是东印度公司,一度差点搞不下去,后来英国政府介入了,才算是稳定住了局面。
所以,不要给英国这根搅屎棍机会,要先下手去搅和一番。
歷史上印度也是有过大起义的,贾璉希望將来这个起义更激烈一点。
还有就是果阿的葡萄牙人,他们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当然了,生意还能继续做,但澳门这块落脚点算是丟了。
说起来葡萄牙人也是挺悲催的,先是被英国人打一顿,跪了给英国当小弟也没用,只能苦苦支撑。
这大概就是小国的悲哀!
李元的信送到广州,贾璉接待了送信的龙禁尉,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看完了密信后,贾璉一夜没睡,写了一封回信。
不同於內阁大臣们总是立足於国內的情况来爭论,贾璉是从全世界的角度来分析此事。
先说奥斯曼的歷史,再说地缘的重要性,说明白之后再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论断,眼下的世界无非东西两强,东强自然是周帝国,西强则为欧洲。隨著海洋时代的到来,未来掌握海权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最高等级。海洋带来的利益,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外部补充。由此可见,东西方一定会有爭夺海洋主导权的时候,届时一定会爆发剧烈的衝突,除非周帝国放弃利益,闭关锁国等著西方打上门的一天。
从这个角度出发,陆地上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些国家强大了,必將牵制欧洲各位,使其无法全力向外发展。
这其中,一个是奥斯曼,一个是波斯,这两个国家地缘位置最为重要,而且都是沙俄的仇敌。这也是为何要在波斯湾谋求立足之地的原因。
综上所述,一定程度上给予这两个国家帮助,让它们更为强大一些,对於周帝国有长远的好处。
至於说到技术转让的事情,贾璉坦言,眼下周帝国军事科技的领先是暂时的,欧洲因为战爭不休,在启蒙运动的基础上,实学发展极快,未来一定会迎来技术爆发,追赶上周帝国的领先优势。
最⊥新⊥小⊥说⊥在⊥⊥⊥首⊥发!
与其担心技术外流,还不如担心一下国內技术进步的速度。为此,不但要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快与西方的学术交流,掌握西方技术的情况。贾璉因此建议,学生前往欧洲留学,同时也邀请欧洲学生来留学。
贾璉强调,一定要抓住欧洲战爭的时间窗口,加快移民速度,彻底的將南洋现有殖民地同化。如此,扼守李家坡的周帝国,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保证在这个大爭之世中不落下风。当然,作为主动的一方,此事也不能著急,要拖一段时间,让奥斯曼一方觉得此事来之不易。
最后贾璉还强调了一点,內部治理的问题一点不能著急,现阶段应该让內阁充分发挥,陛下只要提要求即可。
回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回了京师,李元第一时间看完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思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