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听到国企这个词,忍不住来了兴致:“先生慢慢道来!”
贾璉很认真的解释了国企的概念后,很严肃的表示:“如果是朝廷是一艘大船,那么国企就是朝廷的压舱石。国企在,大船稳,国企落入私人之手,则大船失去重心,难抵风浪。”
李元听的很认真,这些概念,以前贾璉是从不说的,此刻真是带著求学的心情在请教:“还请先生说的更仔细一些。”
贾璉有足够的耐心,所以不紧不慢的继续:“按理说,朝廷最佳的压舱石本该是土地、矿產这一类搬不走的不可再生资源。然则本朝立国之初,土地私有,太祖只是规定了矿山为朝廷所有,现实也已经被民间侵蚀的极为严重。想要改变,就一定会遭遇强烈的反弹。先帝之时,土地兼併严重,朝廷財政收入日渐减少,不足满足国家用度。所以才另闢蹊径,开铸银幣,设银行收天下白银为铸幣之用。再有就是开海,取海外財富为己用。”
李元听了觉得仅仅靠脑子记不够了,转头对起居郎道:“这段话誊抄一份呈来。”
很快一份记录送来,李元递给贾璉道:“先生看看,有无错漏以及歧义?”
贾璉接过后,先看一眼起居郎,看著这位年轻的官员一头是汗,这才低头看誊抄的稿件,看完后笑道:“並无歧义!”
李元这才交给身边的胡敏道:“收好,朕回头要仔细阅读的。算了,还是取炭笔和小本,朕亲自记录。”
贾璉见状笑道:“陛下,研发厅有能工巧匠,製作了钢笔,目前还在试製阶段,可以派人去要两支过来试用看看。”
李元从善如流,对胡敏道:“派人去取!”转头又道:“先生继续!”
贾璉道:“微臣要问,陛下想听些什么?”
李元正色道:“朕登基以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恐父皇留下的基业毁於我手,故而今日请先生过来,请教治国之道。”
贾璉听罢,起身整理衣衫,正色抱手参拜道:“陛下垂询,微臣不敢不直言,若有不周之处,微臣先行告罪。”
李元站了起来,做手势道:“先生坐下说,朕有心理准备!”
贾璉正襟危坐,表情严肃道:“臣观史书,凡王朝末期,最明显的表症,皆为財政枯竭。歷朝歷代,不乏君主行变法之事。所图者,也都是为了改善財政状况。以臣之见,变法不过治標尔。”
李元听了顿时挺了挺腰,正色抱手:“请问先生,如何治本?”
贾璉苦笑摇头:“除非这世间人人皆为圣人,否则没有治本之道。所以,这世上也没有万代之朝。缓解之道,臣知有二。”
李元顿时呆住了,贾璉的说法与昔日教他读书的老师们,说的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太过顛覆了!
不过李元也不是过去那个二殿下了,经歷了那么多事情,他知道贾璉说的是对的。
“还请先生教朕!”李元非常的严肃,抱手请教。
贾璉起身,微微躬身回礼道:“微臣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落座后,见李元满眼的求知慾,贾璉整理了一下思路后,开口道:“臣的思路,在內部矛盾无法彻底根绝的前提下,缓解之道首要在外,汉唐都是这么做的,而且做的还不错,所以才有了汉唐盛世。其次,则是对內,汉唐做的不够,所以一旦外部扩张力竭,內部矛盾爆发,一蹶不振,走向衰亡。根子就在於对內做的不够,或者说视野受限,没找到缓解之道之前,改朝换代了。”
李元听的很仔细,一时间心潮澎湃,追问道:“先生找到了么?”
贾璉点点头:“算是找到了,並且也在逐步的实行。以微臣之见,所有的问题本质上都能归结於生產力,就是一个国家的生產总值。从陛下的角度看问题,就是所有有利於提高国家生產总值,提高国家財政收入的办法,都应该用上。以先帝为例子,对外开拓,对內引进西方机器生產的模式,允许微臣开创国企模式,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同时狠抓吏治,减少內部的消耗,两者並行,一点一点的化解內部矛盾。”
李元听到此处,忍不住追问:“请问先生,內部矛盾如何解释?”
贾璉听了很认真的看著李元道:“所谓的內部矛盾,指的是內部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国家之初,人口少,土地多,矛盾不明显。平稳的发展百年之后,人口大幅度增加,土地兼併严重,食利阶层膨胀,原有的土地產出,无法满足各方的利益需求。上层的食利者只能不断的向下压榨,满足其没有止境的欲-望。底层庶民没有活路的时候,矛盾总爆发的力量,足以摧毁原有的一切上层建筑。陛下可以借鑑当下的法兰西!”
听到此处,李元后脊樑一阵冒冷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