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也不乏所谓的殖人、高华、跪族,这类人哪都有。
现在的大周,就是天朝上国,一点毛病都没有。別说周围的国家,即便是欧美的列强,对上大周也要小心翼翼。
从欧美各国的高层认知看,就是这样。沙俄就因为没有妥当的处理好对周关係,遭到了周帝国的背刺。
第六次俄土战爭,双方都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就是因为周帝国插了一手。
现在最担心被背刺的是英国,因为印度太近了,再者就是现在欧洲的情况使得英国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印度。
琉球王子是半个月后来到京城的,见了承辉帝跪地不起,豪陶大哭。
这小国相当於一个县,人口也就十几万,对上萨摩藩,居然没有反抗之力。
小国归小国,总归是藩属之一,大周要顾及顏面,必须出手救助。
不过这个琉球王子,倒是颇有意思,得到承辉帝的亲口承诺的救助后,跪地不起道:“琉球上下愿为大周一县!不如此难有长治久安。”
这一下搞的承辉帝愣住了,下意识的看看贾璉。
贾璉只好出面道:“此事不急,待驱逐倭奴,救出琉球王,惩戒不臣之后再观其心意。”
说实话呢,承辉帝有点嫌弃琉球那个破地方,真是啥好东西都不產,种地也没多少耕地,十几万人搞不好就是个负担。
到时候,琉球王退位了,总要给个爵位,在京城呆著,又得钱养著,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很多地方之所以一直是羈摩统治,不是说皇帝不想开疆拓土,实在是无利可图,拿下来就是个负担。
贾璉当然知道皇帝的心思,自然要出面替他挡一下。私下是怎么想的,又是另说了。
果然,琉球王子退下后,承辉帝给贾璉留下了问话:“开国之初,琉球便有內附之意,眾臣反对,太祖从之。今旧事重提,卿意如何?”
贾璉听明白了,笑著点点头;“此一时,彼一时,昔日纳琉球,必成负担。
而今我朝有海国之志,琉球、大员、如海上锁链,绝不可落入他人之手。”第一岛链的概念,承辉帝是不懂的,贾璉也没法解释清楚。只能这么解释。
承辉帝听了半懂不懂的,疑问道:“朕观舆图,所谓北美在海外万里,难不成还能飞渡大洋夺去琉球不成?”
贾璉耐心解释:“臣下之意,琉球不大不小,可以为標杆。”
这次承辉帝明白了:“哦,你说的锁,那是对朝廷官员说的,对朕与內阁,
则是標杆之说。確实如此,诚心向我者,可为国民。南洋各地土著有了榜样,自然心存希望,甘心顺服。”
贾璉—,“陛下天纵之资,微臣虽有此意,却不能说的如此清楚明白。”
承辉帝被捧的很是开心,笑著指了指贾璉道:“你啊,哄朕开心的。听说即便是面对林相,內阁开会时你也不给面子,以后注意。”
“公对公的时候,臣不敢徇私。”贾璉一脸正直。
承辉帝知道他的潜台词,无非是私下该如何还是要如何,可以理解,人之常情嘛。贾坚持不入內阁,就很体谅皇帝了。
对於日本方面的处理,匯报之后,承辉帝还算满意,觉得区区倭国,应该不敢授虎鬚,应该是下面的大名一时起贪念所致。
对於日本的情况,承辉帝知道的也不多,贾璉很耐心的一一解释。
承辉帝这才明白,甚至有点恼火道:“区区三岛之地,竟敢自號天皇,简直大胆。难怪被幕府的將军架空,做一具傀儡,这就是报应。朕欲下旨,取其尊號,卿以为如何?”
贾璉笑道:“微臣以为不必如此,留著它丟人现眼就是。彼之幕府,朝廷非但不要打击,反而应该扶持。如此一来,其民心不能一统,令不出一孔,则难生大患。如有大名以尊王为號反幕府,朝廷反倒要帮忙镇压下去。倭国不大,地小多灾,资源匱乏。其民受我儒学影响,吃苦耐劳,此为海外各地所需上好劳力。
移民之后,受我华夏仁政之庇护,其心必归。”
“如此,卿负责吧,朕就不问了。琉球的事情,卿有结论了,再行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