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误入西游,天命万人迷竟是我 > 第二十六回 考据寻得五行迹魔牛拦路起风波(第1页)

第二十六回 考据寻得五行迹魔牛拦路起风波(第1页)

指尖在袖间轻轻一转,月白仙裙便顺着肌理褪去,化作一身藕荷色的襦裙。

上襦是软绸的,领口绣着细巧的缠枝纹,不仔细看几乎瞧不见;下裙是暗纹罗纱,走动时裙摆扫过地面,像落了层淡粉色的云,既保留了襦裙的雅致,又比天庭的仙裙轻便许多。

长发解了大半,只留头顶一小截挽成圆髻,用支银镀的梅花簪固定,其余的青丝顺着肩头垂下来,发尾微微卷曲,是她用术法略作的调整。耳上摘去了仙府的珠环,换了对小巧的银铃,走动时叮当作响,却不张扬。

她低头看了眼水中倒影,藕荷色衬得肤色愈发白皙,裙摆的淡粉云纹在阳光下流转,既不失女子的柔美,又比天庭装束多了几分人间的鲜活。方才那点因要奔走山路而生的局促,倒被这身襦裙熨帖得平了。

“这样才像样。”她对着水面弯了弯眼,转身往西行。

脚下的路渐渐染上尘土,藕荷色的裙摆沾了点草屑,却更添了几分生动。

她提着裙摆快步西行,风拂过发梢,银铃轻响,远远望去,像朵从云里落进人间的花,既带着仙姿,又沾了烟火,好看得恰到好处。

脑子里关于五行山的记载愈发清晰。《西游记》第十四回写得明白:“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

又说“那山脚下有一村舍,乃是陈家庄”,而唐僧在此收徒时,老者曾言“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

虽“鞑靼”是明代称谓,但若按地理方位推,大唐西境与西域交界之处,两界山的位置当在这附近无疑。

她记得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里提过,“两界山,在(甘州)卫西南百五十里,以地处边陲,为汉夷两界而名”,甘州正是如今的张掖。这般对照下来,方位便再清晰不过。

“就往张掖西南去。”她低声敲定方向,拂了拂襦裙上的微尘,指尖掐了个御风诀。脚下的尘土轻轻扬起,托着她往西方疾驰,浅粉裙摆被风掀起,像一朵追着落日的云。

越往西走,人间的气息越浓。远处村落的炊烟、山道上行人的吆喝,甚至路边野花的香气,都比天庭真切百倍。

风卷着沙砾掠过山梁时,苏桂绾正低头核对方位,鬓边的碎发被吹得贴在颊上。

忽然一股沉稳的脚步声自身后传来,不疾不徐,却带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混着淡淡的酒气和松脂香——绝非寻常山匪的气息。

她猛地回头,呼吸便是一滞。

来人立在丈许外的坡上,身形挺拔如松,玄色锦袍的衣摆被风扫得猎猎作响,领口绣着暗金线的牛纹,在日光下若隐若现。

最惹眼的是头顶那对牛角,并非粗砺的黑褐,而是泛着玉石般的光泽,弧度优雅地弯向脑后,角尖嵌着两颗鸽血红的宝石,非但不狰狞,反倒添了几分野性的贵气。

他脸上没有想象中的刀疤,只下颌线锋利如削,鼻梁高挺,一双琥珀色的眸子正饶有兴致地望着她,眼尾微微上挑,竟带着几分慵懒的魅惑。若忽略那对牛角,说是哪家王侯将相也毫不违和。

“孤身女子走这荒岭,胆子倒是不小。”他开口时,声音低沉如大提琴,酒气里混着点雪松的清冽,冲淡了那股迫人的气势。

苏桂绾却浑身一僵,指尖死死攥住了袖中的桃叶。

是牛魔王!

她记得书里写他“头戴水磨银亮熟铁盔,身穿锦绣黄金甲”,却没写过他生得这般……俊朗。尤其是那双琥珀眼,看人时像含着团火,偏又装得漫不经心,正是原著里藏在粗犷下的精明与风流。

可他怎么会在这里?

按时间线,孙悟空刚被压不足十年,牛魔王此时该在积雷山与铁扇公主成婚,怎么会出现在离五行山这么近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