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被这突如其来的爆发震得后退半步,看着屏风后那个模糊却气势逼人的身影,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位“屠夫之女”出身的太后,骨子里的那股狠厉与…疯狂。
他毫不怀疑,如果自己再拿不出点实际的东西,这位太后真敢拿他开刀立威!
冷汗浸透了袁绍的后背。他心思电转,瞬间权衡利弊。董卓势大,但残暴不仁,非长久依附之选。眼前这位太后,虽处弱势,却手段狠辣,更关键的是…她手里还握着年幼的皇帝!或许…是个奇货可居的机会?
“太后息怒!”袁绍猛地躬身,语速加快,“臣…或有一策!虽非万全,或可解燃眉之急!”
“讲!”
“洛阳城内,世家豪族林立,各家皆有存粮,数目…恐不下于官仓!”袁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太后可下懿旨,不,请陛下下诏!言明京畿灾情,晓以大义,令各家捐输粮米,以充赈济!此乃‘劝捐’之法!若有不从者…”
他声音压低,带着一丝狠意,“便是罔顾君父,不忠不义!自有朝廷法度严惩!”
【劝捐?逼捐还差不多!好你个袁本初,把得罪人的刀子递给我?让我去捅那些世家豪强的马蜂窝?你自己躲在后面摘桃子?】何莲瞬间洞悉了袁绍的算盘。这计策毒辣!逼世家出血,必然招致怨恨,这怨恨会结结实实落在她和皇帝头上!而他袁绍,作为“献策者”和实际执行者(司隶校尉有执法权),既能捞到实利(操作空间极大),又能博得“为国分忧”的美名!甚至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掌控部分兵权!
【想拿老娘当枪使?行!但这枪,怎么使,得按我的规矩来!】一个更加大胆、更加“现代”的念头,如同野火般在何莲心里烧了起来。
“袁卿家此策…”何莲的声音恢复了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赞许,“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
她故意停顿,吊足了袁绍的胃口。
“这劝捐之法,如何确保公平?如何杜绝中饱私囊?如何让捐粮之人…心甘情愿,甚至…引以为荣?”
袁绍一愣。
心甘情愿?
引以为荣?
那些铁公鸡一样的世家?
太后怕不是被水汽熏糊涂了?
“哀家以为,”何莲的声音透过屏风,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光靠朝廷法度威压,只能得其粮,难得其心。需得…给些甜头。”
“甜头?”袁绍完全摸不着头脑。给那些捐粮的世家甜头?朝廷现在穷得叮当响,能给他们什么?
“袁卿家可知,这天下英才,十之七八,尽出世家?”何莲循循善诱,“世家子弟,饱读诗书,胸怀韬略,却因门第所限,或屈居下僚,或郁郁不得志…”
袁绍似乎抓到了点什么,眼神微亮:“太后的意思是…以官位酬其功?”
“官位?”何莲轻笑一声,带着淡淡的嘲讽,“朝廷官位,自有法度,岂能私相授受?何况僧多粥少,如何分得均匀?分得不均,反生怨怼。”
袁绍再次陷入迷茫。
“哀家要的,不是授官,而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凭本事、光明正大获得前程的机会!”何莲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带着一种开创性的魄力!
“哀家欲奏请陛下,于洛阳设‘招贤馆’!广开言路,招纳天下俊才!无论出身寒门贵胄,凡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救民之才者,皆可投策自荐!由三公九卿、朝中重臣(她刻意加重了‘重臣’二字,瞥了袁绍一眼)共同评议!择其优者,上达天听!陛下亲览,量才擢用!”
轰——!
袁绍只觉得脑子里仿佛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招贤馆?
无论出身?
投策自荐?
量才擢用?
这…这简直是…石破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