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还真给宋书查到了。
宋书见到吴言之的时候,实在不能理解他的子孙后代为何如此凶神恶煞,因为吴言之是一个儒生气质非常重的画家,他看起来沉着,稳重,谦和有礼。
宋书忍不住好奇,那幅画到底是不是他画的。
他看着宋书,觉得惊诧。
“你是活人?”他问。
“嗯。”宋书点点头。
“为什么?”吴言之问。
宋书以前解释过很多次,诸如自己遭遇了车祸,灵魂不受控制,被标记为阴阳引渡人等等,现在已经统一了话术,“我也不知道,地府选中了我。”
她其实比他们更好奇,为什么地府会选中她。
简单聊了几句,宋书告诉吴言之,他的后代想要把画拿去拍卖。
谁知这位温和谦逊的吴先生勃然大怒,“他怎么敢!”
然后,宋书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时局动荡的年代,想要保护一幅古画,应该怎么办?
宋书看到的这幅画,就是北宋摹本。
《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摹本,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国宝级的文物了,而这幅画经过多方流转,到了吴言之手中,风声自然也传到了日军、文物走私集团和一些觊觎文物的势力之耳中。吴言之是一名有着救亡图存之心的爱国人士,更是一名有血有肉的中国青年,保护文物的重担在这一刻落在了他的肩上,而他,义不容辞。
可他只是一个渺小的个体,一只根本无法与时代抗衡的蜉蝣。
好在,他有拿得出手的绘画技艺。
本来他的计划是,画一幅假的放在家里,等对方来搜查时拿假的交出去就可以了。但谁也不是傻子,如果假的非常明显,对方一定会再搜遍全家,直到把真的找出来。
那就画一幅,以假乱真的!以假乱真,不是不行,但时间紧迫,他找不到宋代的绢帛。时局已经如此动荡,他根本无法托人找宋代的绢帛来画新的画。用新的纸,无论他画功多么出神入化,也是一眼就能辨别真伪的。
那就,以真乱假。
这是最后的办法。
此后,吴言之将自己的摹本覆盖在原作上,让自己的笔触与底稿重叠,开始绘画。他要让自己的这幅假画,被他们视为真迹,又要在细微之处让他们发现这是一幅假画,最终被摒弃。
他出门逢人就说自己有《韩熙载夜宴图》,好似在炫耀,而每每归家,他就开始提笔作画。他画的每一笔,都好似跨越时空在与韩熙载对话。韩熙载夜宴,正是“乱世避祸”,而此刻的他又何尝不是呢?
最后,他终于等来了那个时机。叛国的小人带着一群人冲进他的家里,看到了桌上那幅画,那幅逼真的画作,连绢帛都是做旧的款式,应该就是他们要找的文物,可这,分明像刚画完的。
那吴言之手中,还握着笔呢!
他们要找的,是一幅真的《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这吴言之,分明是没有!他不过是找来了宋代的绢帛,模仿宋代画家的笔触画了一幅“宋代”的《韩熙载夜宴图》摹本,一切都是按照宋代画家的风格来画的,他画这幅以假乱真的《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看来是想招摇撞骗!
其他人搜遍了他家也没再找到另一幅来,然后吴言之就没了记忆。
后续的部分,宋书知道。
“画呢?”那人随手抄起桌上的美工刀抵住吴言之的脖子。
吴言之握着笔说:“这呢。”
“我们要的不是你的画的!”身后之人将美工刀嵌进吴言之的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