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开国女帝夺权记     现实向 > 不满(第2页)

不满(第2页)

"不能。"

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沉默。

"还是说说当下的事吧,方才说到哪里了。"

"坏消息是定远军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已经所有的养马场。且攻势越来越凶猛,这一日间,连攻下十城。"

观南摇了摇头,"看来,朕今夜又是注定难眠了。"说着,她摊开晏江递上的地图,在昏暗晃动的烛光下研究起来,"今年天气这么冷,他们怎么偏赶上这个时候南下。"

"似乎是天气寒冷冻死了他们的羊,当地人求生无门。其皇帝便借助他们的愤怒,趁乱谋求土地。"

"卿有什么办法?"

"如今夏国还延续游牧民族的法度,制定的政策水土不服,怕是很快会激起民变。固然如今大唐余孽才是重中之重,但夏和辽还是不得不防。陛下曾与臣说过,要除掉李翰海,现在看来,一时半会,怕是完不成了。"

观南攥紧了双手,指甲在布满老茧的掌心上留下几道印迹。

没有人喜欢被人胁迫的感觉,但现在来看,她只能忍下来了。

她拿出算盘,照着户部制定的册子,努力地算出下一场战争的军费。大吴不比辽和夏,可以随时动员出全国所有男丁。军饷、粮草、军马、甲胄、兵器、药品、物资运输、防御工事,处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她只有用数十倍与敌的开支,才能勉强维持住一支与敌军数目相当的军队。

而相对于那些拥有优质马匹,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中原人还有一先天的劣势,就是行军的速度。观南虽然有了十万战马,却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十万会骑马的士兵。如此一来,吴军胜利不得追击,失败难以撤退。此时,一个和谈的想法在心底萌生。但她知道,没有任何胜利的和谈只是在向敌军显示自己是一块肥肉,换不来和平。

所以,她就必须要坚持着应对这混乱的局面。

现在,当务之急,是稳住防线。她连夜拟定兵力部署,并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命令各将领不得退到线外一步。

"晏卿,你将这份诏令……,算了,朕还是亲自去。"

当天际刚露出一点鱼肚白的时候,观南命人将各级将领叫醒,于唐元帅帐中集合议事。而她会亲自去提点一下唐元捷。

当她走进营帐的时候,唐元捷还在睡梦中。营帐中挂满了地图,从上面复杂繁多的标记便可以看出主帅的用心,唐元捷确实是个不错的将领。而卧榻之上的他听见声响,便立刻从床上弹起,穿着厚厚的甲胄,将剑指向观南。

一边的侍卫立刻上前拦住他,他在看清来人后立刻向观南跪下。

"臣未看清陛下,请陛下责罚。"

"卿只是没看清朕吗?就没有其他没看清的地方?"

"臣,臣听信小人谗言,污蔑同僚,罪不容诛,望陛下责罚。"

观南亲手扶起唐元捷,"朕知晓卿功劳至高,自是不满平白被那李翰海抢了权力。卿且放心,你唐家对大吴的忠心,朕都看在眼里。这四方安定之后,朕自是不能让那个叛臣掌兵的。只是现在,天下未定,你我还需暂且忍耐。大敌当前,不能自乱了阵脚。"

"是,是,都是臣一时糊涂,臣日后必定会与同僚协力配合,定不会再做这样的蠢事了。"

很快,众将领也已经赶到,观南便向众人说明了镇守计划。但她没有注意到唐元捷复杂的神色,他不是没有注意到夏国边境兵力部署的薄弱。只是在他眼中,这应该是那些叛军做的事,而他自然是要去做那件功劳最高的事,那就是杀荀忠。

毕竟更多时候,人们往往只能看见那些攻下的城池,而看不见防患于未然的功绩。若是他原先一人掌权之时,他尚可为了大吴去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但现在,他可不愿为他人做了嫁衣。

但是观南已经下令了,他就不得不将十万主力调去驻守。而剩下的二万士兵,以及那些还在训练中十万士兵,已无法帮他夺下头功了。

他不得不面对一个他从未料想到的现实,他作为一个追随先帝建功立业,打下基业的元老,要为一个叛臣让道。

他可不会善罢甘休。

而另一边,观南要执行她的第二条政策,她叫来李儒,要他现在交付剩下的九万马匹。她要从现在开始练兵。

"陛下若是要练兵,五万马匹不就够了吗?剩下的马匹,便留在前线吧。"

"李大人,这相位还未得到,便开始质疑朕的决定了?"

"不敢,只是……"

"你若是再敢说出半个不字,你这族长之位,便让给你那侄儿吧。"

"臣这就去办。"

一夜未眠,她的头又开始有些昏胀了,她拿出香艾膏,抹在太阳穴上。迷迷糊糊中,半只脚已踏入梦乡。

"臣孟元吉请陛下次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