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司马熙要来本县任职,太湖百姓顿时欣喜若狂,一心为民的好官!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在外打工的人纷纷捎信回家,让家里人盯着,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赶紧通知他们回来,生怕家乡开了新作坊,抢不到好位子。
听到风言风语,庄子里的人赶紧来知会秦氏等人,连亭亭都半信半疑:“怎会有这等好事?回来时司马大哥并没有露丝毫口风。”过了两天,听说已经进了县衙,正在见缙绅、会同僚,娘两个这才喜笑颜开,收拾房间,置备一应用品。
过了几天,到了休沐日,司马熙果然领着田大智三人回来了,得知调任到太湖县的缘由,秦氏连呼上天有眼,大喜太湖百姓提得是时机,又带着亭亭和司马安到神前敬香上供,感谢上苍看顾。
司马熙少不得要查看庄子地势,重新规划区域,见黄氏兄弟能干,安大富苏大郎可靠,诸事交给他们去运作。
众人一心要把挂面坊开起来。
司马熙说:“这边天气比不得北边,春天多雨,夏天潮湿,只有秋季干爽,能做一阵子银丝面,但也不好存放。你们愿意做些试试也行,水磨水碾等日常也少不了要用,该安就安。要想长期做事,还得想别的法子,看本地有何物产。”又嘱咐小五儿也想些主意。
妇人们等不及,合了伙来找秦氏,正遇着几天风和日丽,做了几十包挂面,拿到县城里去卖,依旧由赏姨兰耀祖开着铺子。
太湖百姓见县令到任不久,市面上就出了新东西,还是北方人在经营,都猜是他带过来的,推举了几个有头脸的人物去见司马熙,请求多开些作坊。
司马熙安抚众人道:“诸位请放心,本县正在考察本地物产,斟酌济民之法。银丝面两年前在北疆就有产出,只不过此物未脱粮食本性,夏季生虫,久放生霉,因此未能远销。咱们这边天气,也只宜秋季制作,到来年春天就吃完才好。况且陶朱公说‘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倘若冒然大量制作,存放不好,反倒贱卖,岂不伤民?此事不能着急,宜徐徐图之,有如时春风化雨之者。”
众缙绅见他说的有理,便听从安排,自去安抚乡民,安心等候。
庄子上就那二十多亩地,又没有其他营生,众少年闲不住,一开始见山上竹林丛生、溪水潺潺,风景秀丽,没事便到山里去玩,日久也渐渐生厌。
这天逢六,正是城里大集,安大富要去城里采买杂物,找秦氏借了辆骡车,小五儿听见了,想起司马熙的委托便也跟着去看看。在村头遇见众少年正结伙闲站,听说是赶集,一窝蜂儿地上了车,跟着去城里玩。
到了集上,约定未时在城门口汇合,便各自散开,有去看戏的,有看杂耍的,有去买衣服鞋袜的。
小五儿打算看看这边的土特产有什么可以开发的,顺便买些材料回去试验,便抓了大虎二虎兄弟当差,替她拿东西。
三个人买了诸般杂粮,又买了几件竹器,便向菜市走去,小五儿忽然看到一堆红色茎状菜,似曾见过,不由停住脚,问道:“这是什么?”
卖菜的老婆婆牙都掉光了,说话漏风,听不清楚。紧邻着卖山货的姐弟俩好心答道:“是蕨菜。”
小五儿一下子想起了蕨根粉,蹲下仔细观察,大虎二虎也跟着围观,小五儿又问:“这种东西多吗?”
小男孩抢着说:“山里有的是,老婆婆挖不到值钱的野菜才挖蕨菜。”
童言无忌,小五儿等人都笑了起来,那卖山货的女子推他一下也笑了,那少女虽然布衣荆钗,却生的明眸皓齿十分俊秀,笑起来更令人眼前一亮,虎子兄弟见了也在一旁搭话,问起蕨菜的吃法。
忽然听见有个滑溜溜的声音说:“哈,好俊俏的小娘儿,来,给哥哥笑个,山里小子有什么好理的。”
小五儿扭头一看,只见一个穿锦袍的公子哥儿带了几个家丁站在了山货摊儿前,正瞟向他们三人,看见小五儿模样轻蔑地说:“哈,还是小白脸儿,娘们一般。”
那少女见了害怕,忙低下头。
锦袍公子弯下腰歪着头盯着她的脸笑嘻嘻地问道:“蘑菇黄花怎么卖?”
小男孩说:“十文钱一两。”
“好,便宜!都要了,连人一块要了,哈哈!”众家丁都跟着凑趣儿。
那少女怕惹事,收拾山货要走,被那锦袍公子一把抓住,“别走啊,小娇娘……”
那小男孩见状,两手挠过去:“放开我姐!”男子吃痛放开了手,看了看手背上的血痕,脸上凶相毕露,反手一掌,将小孩打得口鼻流血,“小崽子,敢抓爷,看我不打死你……你们还等着什么,往死里揍!”那些家丁一涌而上,将小男孩拎了过去,姐姐见状大惊,抓起挑竹筐的担子,胡乱抡着去救护弟弟。
那男子不防,又挨了一棍,顿时大骂道:“啊!好痛啊,他娘的,全都打个半死,一起抬回去……”几个家丁便去围攻那姑娘,旁边百姓见事不好,顿时跑了个干净。家丁们抢了担子,倾刻间将那女子擒住,混乱中她已挨了几下拳脚,额头脸颊各红肿了一块。
锦袍公子犹自气愤不过,两步走过去,打了个嘴巴子,骂道:“不识抬举的贱人……”,那女子硬气,瞪着他回骂,锦袍公子大怒,又挥起手来……
二虎再也忍耐不住,扔下手中的东西,跳过去一脚将他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