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儿一到辅物院门口,心里就堵得慌,在门口磨蹭了一会儿才进去。房里却是一片安静,众人各自坐在自己位子上,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打盹,原来穆衙内没在!将近中午时才听郎六海等人议论说穆衙内回乡省亲去了。这一天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散值时候。
小五儿正向家走,忽见老刘站在前面路边上在和人说话,这阵子不知不觉老刘也疏远了不少,小五儿也不想去和他搭什么话,一扭身拐了弯,顺着路直向汴河边上走去。
走到刘娥的彩棚前,见她正摇着小鼓又说又唱,刘娥已看到小五儿,嘴里不停,却向她笑了笑,小五儿也笑着点点头。
小五儿听了一会儿,原来说的一段故事,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如今正经历百般曲折,想必最后也终成眷属。
刘娥人长得又美,说的又声情并茂,一时站在这边一时又站到那边,一会喜一会忧,众人便如看到几个角色一般,不觉沉浸到故事里。忽然一声重鼓,告一段落,人们纷纷赏了铜钱,有些人还等着下一段,有些人便走了。
刘娥请小五儿到里面坐,小五儿便坐到她身边,夸道:“娥姐,你唱的真好。”复又细看了刘娥两眼,说:“你长得真好看,你们蜀地真是出美人,我以前见过一个美人也是蜀地人……”两人聊了几句,小五儿知道她一会儿还要唱,便告辞出来了。
过了几天,正是休沐日,小五儿睡到日上三竿,早饭都没吃,起来看时,无尘早出去了。她百无聊赖地转了一圈,坐在边上看着陈木匠做一个滑稽县官模样的不倒翁。
忽然听到张茂陵叫道:“小五儿,有个大官人找你。”
小五儿进去一看,却是三皇子领着随从和护卫站在小店里,忙施了礼,请三人到里面坐,又让张嫂做几碗精致小面,家里一向没有茶汤,小五儿只好沏了几碗蜜水端过去。
赵元休四处一望,见陈木匠在树荫里忙活,便踱过去细看,小五儿忙拿了几个不倒翁的成品过去,赵元休少年心性,连呼好玩,说:“这和宫里的酒胡子倒有些像,不过这可好看多了。”忽然看见陈木匠要给不倒翁涂色,便也拿过来一个成型的木人涂画起来。皇子们在宫中各方面都有涉猎,自然也通丹青,却从来不曾这样画的有趣过。
张嫂招呼众人吃面,赵元休走过去一看,果然是细如绳索的炊饼,加了青菜肉丁,汤里飘着油花儿,十分诱人。
辅物院这边,赵元僖督促得很紧,袁院长每天也像火烧尾巴似的,这天又将众人聚到一起一顿喝骂。
老刘灰头土脸地拿了一包火药放在桌上对着发呆。
小五儿暗忖一点进展也没有不好交代,不如做些烟花也算是进了一小步,可惜她现在只能隐隐想起在火药中加了某种东西会变色,却不能一一对应了,慢慢试吧。
中午出去吃饭时候,小五儿买了一包细盐回来,托在手上,边走边琢磨怎么撒到老刘的火药里去。
不想那郎六海看见小五儿手里的纸包,怪笑道:“看人家小五儿也买好东西吃了,是啥啊?”
小五儿说:“来吃点吧!”见郎六海果真走了过来,便解开绳子,托到手上递了过去。
郎六海扒开纸包一看是盐粒,顿时一推小五儿的手:“吃什么吃,我又不变蝙蝠!”小五儿借着他的手劲将一包盐全扣在了老刘的火药上。
老刘正急火攻心,顿时暴跳如雷,喊了两句,见郎六海一双牛眼瞪着自己,顿时蔫了下去,郎六海这才拽拽地歪了一下头起身走了。
老刘苦着一张脸将最上面的盐收到纸包里还给了小五儿,下面的盐末和火药已经搀杂在一起,老刘叹了口气准备拿出去扔掉,忽听小五儿说:“反正也不能用了,不如让我点着玩儿了,看看加了盐末有香味不。”
老刘瞪她一眼,拿着到操作间去处理,边走边想小五儿的话,越想越觉得应当试一下,取了一点放到角落里设了引线,点燃以后,火焰里竟然爆出橘黄的小火花来,老刘大喜,冲出去大叫:“小五儿!小五儿!加了盐变红了!”
众人闻声都跑出去看,连袁院长听见他大呼小叫,也皱着眉走了过来,见到橘黄的火焰众人都颇为惊喜,近期可以不挨骂了!
袁院长也一脸笑意地问如何想起在火药里加盐的,郎六海喜得拍着胸脯说:“这多亏了我!刚才……”抢着讲了一遍刚才的事。
袁院长忽然追问道:“小五儿你大中午买盐做什么?”
小五儿说:“家里没盐了,看见就买了……哎,你们说加点香油醋的,点着看看会怎么样?”
郎六海瞪了她一眼骂道:“加了油醋都和了泥了,还点什么着?你是猪!”
老刘沉吟着说:“可以放点别的末子试下……”
自此之后,辅物院竟一时风平浪静,大家一心一意地研究起烟花来了。
不知不觉已是秋末初冬,青菜渐少,白菜上市了。此时索饼已渐渐传开,擀杖倒热销了一阵子。
小五儿将索饼店改成了炒饼店,只卖白菜肉丝炒饼外加大骨汤,也很受欢迎。但还是有熟客来了,硬缠着张茂陵夫妇做一碗白菜肉丝汤面的。
小五儿看着满了座的小店,想起幼时卖炒饼方被赶出来的事,不由心里暗想,炒饼生意很好,这种吃食流传到那恶人那里,气死他,哼哼,气死他!
还没等小五儿得意起来,穆衙内省亲回来了,买了许多礼品分赠众人,当然小五儿除外,一切又恢复了老样子,小五儿非常郁闷。
这个沐浴日天气和暖,小五儿想到汴河边上去散心,顺路也看看刘娥,不如今知道天气冷了,她那边还有没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