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民心里更踏实了,感激地说:“古大夫,您放心,等到了顺阳,你们家里的地,我帮着种!”
古芝和管静夫妻俩没有孩子,年龄又都不小了,肯定种不了四十亩地,他有的是力气,他帮着种!
古芝笑着摇头。
房宁知道古芝是大夫后,心里除了开心之外,突然觉得冯山这支队伍还挺卧虎藏龙的。
冯山点完人数后,又开始盘算这几辆板车要怎么利用。
是的,除了冯山有一辆骡车之外,还有两辆板车,板车和骡车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人拉,一个是骡子拉。
一辆板车是刘宽带来的,还有一辆是杜家的,房宁默默数着杜家的人口,跟林有财家相比,那是只多不少啊。
冯山告诉房宁,杜家的老爷子是他们附近几个村子里有名的木匠,名气也就比古大夫小一点,毕竟古芝是在县城医馆坐过堂的。
除了骡车和板车,还有几辆小推车,李大民家就有一辆,能装点粮食和较重的物件,这样推着比较省力。
冯山在心里盘算了一遍后,就把人都叫到一处,他环视了一周,开口道:
“这次去顺阳,快则二十天,慢则一个月,咱们这行队伍里,老人、女人和孩子都不少,为了能早点安全到达目的地,我有个提议,你们听听看。”
“山哥,你说吧,我们都听你的!”
“山兄弟,你直接安排就行。”
冯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那好,我就直说了。”冯山清了清嗓子,“咱们一共三辆大车,我家的有骡子,用来拉粮食,剩下的两辆,就用来拉大家的家伙什和一些衣物,孩子要是累了,也放在板车上。杜叔、宽叔,你们两家的东西都放在车上,车就让别人拉。”
只有这样,大家的速度才能一致,不然有的人背着那么多东西,走都走不快,只会耽误时间。
杜大山和刘宽都没有意见。这个时候就不能计较太多,团结才是力量!
其他各家更没有意见,说起来还是他们沾光了。
虽然他们是逃难出来的,但是大家伙的东西还真不少,都是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东西了,也许在别人眼里是破烂,但对背井离乡的人来说,都是念想。
“那行,现在各家各户都把东西重新规整一下,该放骡车的放骡车,该放板车的放板车上,有推车的,就放些自家的行李。”
房宁只有一个包袱,早就整理好了,此刻她最闲。
冯山瞥了一眼,“你的粮食呢?”
房宁拍了拍包袱,“都在里面呢,不重,我自己背着就行!”
冯山:“嗯,上路后,你跟我走在最后。”
“没问题!山叔,那冯奶奶怎么办?”
冯老娘都五十多岁了,她和杜大山是这群人里年龄最大的,冯山的骡车都放满了粮食,冯老娘原本是坐骡车的,难道以后也要走着去?
冯老娘大声道:“你管好你自己吧,老娘的身体撑得住!”
房宁尴尬了,她觉得冯老娘离得挺远的,自己还压低了声音,这都能听见?耳朵也太好使了吧!
能生出冯山这个大块头,冯老娘的个头就不矮,在女人里算是很高了。她虽然看起来瘦,但是精神头好,说话中气十足,房宁现在觉得,冯老娘的身体比她的还结实!
冯老娘这一亮嗓,周围人都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