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芦眉头紧皱,双手背在身后,踱步向院内走来。
兰芦一张黝黑的国字脸,眼神锐利,中等身高,无形中透露出一丝压迫感。
房宁在现代时,接触过不少公司的领导,兰芦给人的感觉像是有能力的中高层,绝不像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底层小领导。
这样的人,却只是一个知县?
孙主簿行过礼后,便直起身子,站在一旁,姿势看起来有些懒散。
兰芦对孙主簿的态度好似习惯了,只不咸不淡地看了他一眼,便将视线落到房宁和李大民身上。
李大民自从看到兰芦进来之后,就一直低头缩着脖子,将整个脑袋展示在兰芦眼前。
兰芦一眼就看到了粘连成块的头发,以及他头上的灰尘和杂草,走近一些后,那股浓郁的熟悉味道也越来越重。
兰芦移开视线,用手搓了搓鼻子,眉头皱得更紧了。
李大民感觉到兰芦不看自己了,心中一急,不等问话,直接开口道:“多谢兰知县,多谢大人体恤,让我们有口饭吃!”
房宁被吓了一跳,怎么这么突然?!
兰芦倒是神情自然,他听得出来,李大民的感谢,是真心实意的。
但是,内心还是有些波澜。
兰芦虚扶了李大民一把,“这都是为官的本分。”
又道:“庆阳受灾,大梁举国悲痛,圣上为此寝食难安,我作为大梁的臣子,自然也要出一份力,为圣上解忧。”兰芦脸上的忧愁看起来不像是假的。
李大民听得很感动,眼眶湿润,“大人,您都不知道,我们这一路走来,只有您给我们粮食上路。。。”
孙主簿:这就被收买了。
房宁偷偷地观察兰芦的表情,果然见他脸色好看了几分。
兰芦:“这一路向北,最好还是走官路,起码安全些,出了东昌府,也会有官府和乡绅搭建的粥棚,可以缓饥。”
李大民连声感谢。
兰芦看向房宁,略松开的眉头又皱起来了,“你多大了,可还有亲人在世?”
房宁一愣,仔细回忆了一下,“十三了,亲人。。。都去世了。”
兰芦叹了口气,这场旱灾,卷走太多大梁的子民了。
房宁在兰芦沉默的时候,静悄悄地站在一边,虽然形象脏乱,但是眼神清明,兰芦对她印象不错。
“你为什么来到中原,又为何想去顺阳?”
房宁:“中原粮食多,顺阳地多。。。还能有块地盖房子。”这是实话,原身就是听说中原粮食多,才不远万里奔波来的。
兰芦眼神中有了丝笑意,微微点头,“顺阳的确是个好去处。”
而后指了指房宁和李大民:“你们二人认识?”
李大民:“是,我们是在路上碰到的,这几天都在一起赶路。”
兰芦,“那这一路,你们可彼此照应下。”
“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