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我微笑,刚刚我的一系列话语纯属放屁,涉事深一点的都知道大腿内侧很敏感,不过我还是保存数据文件名:“ZQM_Tactile_002”。
“接下来我们要对非传统接触区域进行“深度测试”
“现在测试这些区域的生理反应。”我调整摄像头,“还是老规矩,保持放松。”她点头,但指尖捏紧了实验椅扶手。
我戴上医用手套,指尖轻轻贴上她的手腕内侧——热成像仪上的温度曲线微微上升。
“正常反应。”我记录,然后换到肘窝——温度+1。2℃。
接着是上臂内侧——温度+1。8℃,她的呼吸变重了一点。
“这里反应更强。”我语气平静,像在讨论数据。
她没说话,只是微微咬住下唇。
当我换到腰侧时,她的GSR曲线猛地跳了一下——皮肤电导率上升,意味着出汗增加。
“这里很敏感啊。”我轻声说,手指没有离开,反而轻轻画了个小圈。
她的腰猛地一缩,但很快强迫自己静止。
热成像仪上的橙色区域扩散,温度+2。3℃。
“学姐?”我假装疑惑,“你的生理反应比预期强,是哪里不舒服吗?”“……没有。”她的声音比平时软了一点。
我继续,指尖滑到肋骨下缘——她的GSR曲线剧烈波动,热成像仪上的温度+3。1℃。
“奇怪,这里的敏感度比膝盖内侧还高。”我皱眉,像在分析数据,“理论上不应该……”
她的胸口微微起伏,衬衫领口泛潮,但表情仍然努力维持冷静。
“可能……实验室的空调有点热。”她说。
有点好笑,昨天还说冷呢,可空调一直都是用来维持室温的,这借口也太蹩脚了,不过我没有揭穿她,只是笑了笑。
“也可能是样本特殊性。”
实验结束后整理设备时,她突然开口:“……下次实验什么时候?”我假装思考:“后天?还是同样的项目,不过会加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
“嗯,测试‘语言刺激’对触觉敏感度的影响。”我翻开日程本,“比如,在你被触碰时,我会念一些词汇,观察你的生理反应变化。”
她的睫毛轻轻颤了一下:“……什么词汇?”
“中性词和情感词,随机分配。”我合上本子,“比如‘数据’和‘……触碰’。”她的喉结滚动,但最终只是点头:“好。”
走出实验室时,她的步伐比平时快了一点,白大褂下摆轻轻晃动。
我看了眼热成像仪最后捕捉的画面——她的腰侧和大腿内侧仍然泛着淡淡的橙色,温度还未完全降下来。
文件名:ZQM_Thermal_003。
……
晚上十二点张启蒙向我发了一张照片,是实验记录,上面写着她的皮肤电反应(GSR)在腰侧的数值远超正常范围,我在报告里标注:“需重复验证。”
“怎么了?”
“明天晚上实验室没人,可以再测一次。”
“好”
……
实验第三天,晚上8点15分张启蒙坐在实验椅上,胸前贴着无线心率监测仪的电极片,导线连接着电脑屏幕。
她的表情很平静,但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频率比平时略快。
“今天测试‘认知压力下的生理反应’。”我调整着软件参数,语气平淡,“我会朗读一些文字,你只需要听,不需要回应。”
她点点头,目光落在屏幕上自己的心率曲线上——“71BPM(次分钟)”,完全正常。
我翻开一本心理学论文,用平稳的语调念道:“根据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正向强化能显着提高行为频率……”
她的心率稳定在70-75BPM,呼吸均匀。
我翻到下一页,语调不变,但内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