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榆树囤总算是过了一段时间的安生日子。
没有人再来打他们的主意,地里面的庄稼也长势良好。
在村子里面的人,小心翼翼的呵斥下,此时已经结上了沉甸甸的稻穗,只再等些日子,就能大丰收了。
没有想到,在这般恶劣的环境下,竟然还能实现两季不同粮食的大丰收。
村民们现在高兴啊,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大概就是去稻田里面看上一眼了。
只有看到庄稼长势良好的时候,这心里就有说不出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这样的奇蹟,可是他们用辛勤的汉手换来的啊,日日夜夜,轮流守护,这其中的艰辛,真是不足以外人道也。
越是到了这个时候,就越是要稳住,不能让劳动的果实,便宜了外人。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不可能瞒得住別村的人。
这不,每天来他们村看奇蹟的人,还怪多的。
村民们和民兵们真的是应付得及累了,但又不可能不让对方来。
於是,赵威想了想,把村民们这些日子做的蘑菇种收集一些起来,打算教这些人也种植蘑菇。
至於养蜂的话,大概是不行了。
赵威原本是弄了很多个蜂箱的,就应该乾旱的问题,已经断了蜜来源。
有好几个蜂王都已经带著那些工蜂逃之夭夭了。
剩下的,也是他每天用水养著,几乎没有什么產出。
这种极端天气下,能传授出来的也就只有蘑菇种植了。
主要是这些村子,现在都通水渠了,拥有养殖的条件。
高温湿热的环境,蘑菇长得还是挺快的。
只是,这么多的村子,一个村给一些种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榆树囤的付出是挺有诚意的,如果这些人还打这个水稻的主意,那可就真的……太没良心了。
还好,懂事的人还是挺多的。
都已经拿到了一点好处,赶紧滚回家种植蘑菇吧。
这玩意儿的產量是挺高的,一个菌包能收割好几茬的蘑菇。
一次就能產出足够他们吃的蘑菇了。
这玩意儿是家养的,但是种是从大自然里面借来的,拥有极好的品质。
如果再来一只小鸡儿燉一下,怕是能把人眉毛都鲜掉。
榆树囤的田埂上,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蹲在稻穗旁,手指轻轻拂过饱满的穀粒,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有的村民甚至带著自家娃来认麦穗,指著沉甸甸的稻穗说:“瞧见没?这就是咱冬天能吃上白米饭的指望,都是社长带给我们的希望,可得护好了。”
自打赵威决定分享蘑菇菌种,村口的晒穀场就热闹起来。
每天天不亮,邻村的人就背著筐来了,排著队领菌种,嘴里还不停念叨:“赵社长真是大好人,自家粮食够吃了,还想著咱们。”
赵威站在晒穀场的高台上,手里举著个菌包,大声讲解:“这蘑菇得种在阴凉处,温度保持在二十度上下最好。每天喷三次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瞧见菌丝髮白就等著收第一茬……”
村民们听得认真,有识字的人还掏出炭笔在烟盒上记著,生怕漏了哪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