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对于异国之人,还是得多加警惕。”
不是说不能信任,只是要在付诸信任之前多加考量,也要对本国的一些技艺加以保密才是。
“部分技艺有如盐铁,私下贩卖者当治罪。”
李世民又想起当今最顶尖的匠人们或许不在皇宫和民间,应当是藏在豪门望族之中才是。
要如何将这些人从望族手中扒拉出来呢?
李世民萌生出了一个危险的想法,要不学学那落榜生,干脆把这棋盘掀上一掀?。
【“阿拉伯帝国的地势注定了他能够凭借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中间商,而中间商往往因吃两头而富得流油。
于是国内奢靡的风气开始兴起,和唐朝一样;
社会矛盾激化、宗教问题频发,以至于广袤的领土上民众起义不绝,和唐朝一样;
为了维护统治,阿拉伯人请来了突厥人,然后被突厥人掌握了兵权,和唐朝一样;
哈里发被架空,生杀废立皆系于他人之手,也和唐朝一样;
各地的总督和军事统帅因封土制的推行而逐渐有了割据之势,并且互相征伐试图染指中。央政权,朝廷名存实亡,嗯这还和唐朝一样。
所以说,太阳底下哪有什么新鲜事啊?”
云青青战术后仰。】。
唐睿宗时空。
太平公主沉吟片刻,笑了。
“贞观之风复盛,当以今日始。”
她当即招来府中管事,令其禁绝府中上下奢靡浪费之风,还要将此举在长安各坊间宣扬一番。
管事小心翼翼地应了,又问道:“娘子衣饰是否要作更改?”
“府内禁绝赘余浪费即可,吃穿用度皆礼仪所系,一切照旧。”
“唯。”。
唐高宗时空。
在经历了短暂的破防之后,李治很快收拾好了心情。
“先帝爱中华与夷狄如一,但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李治的手指摩挲着玉佩,语速缓慢而低沉,“若以王道治天下,必抚夷狄而纳百川,但施恩不可过,过则亏,亏则有损社稷之基。
朕近日读后世宋朝之书,有‘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1]一句,朕深以为然。
华夏要绵延不绝,决不能囿于血脉、别以地缘,而当并思想、传礼仪,若夷狄向慕中原,能移风俗、读诗书、行礼义,则褒扬而进之,为君者自当爱之如一。”
“若夷狄进为中原,自当视同如华夏,但若其不思进取,甘愿与中原割席,亦当视为异族。”正在批阅奏章的武后淡声回复,“若异族敢犯,当击之,不改,则诛之。”
“然也。”帝后二人对视一眼,深感心意相通。
唐高祖时空。
李渊今日的心情属实是大起大落落落落。
坏消息,好像老二是用的非常规手段上位,他被退位了;
好消息,老二有贞观之治,威加海内,四夷咸服。
坏消息,大唐被别人篡位了,还是个女人;
好消息,兜兜转转江山又回了李家手中,子孙还开创了盛世。
坏消息,盛世被一把玩完,国都都没了;
好消息,但是没亡国,甚至收复河山、平定叛乱了。
坏消息,没亡国也差不多了,国家整体呈现要死不活的状态;
坏消息,安史之乱好像只是“国都一陷”、“天子一迁”,坏日子还在后头……
李渊沉默片刻,最后还是忍不住骂道:“他耶耶的,老二教的什么孩子?”
骂完突然想起来,老二耶耶不就是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