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随着一辆辆大巴车驶入校门,穿着各色校服、背着背包甚至手中还拿着备考资料的高考生们陆陆续续下车,按照指引抵达考场,云青青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唐太宗时空。
孔颖达看着这些神采奕奕的高考生,激动得揪断了好几根胡子。
他双眼发亮,嘴里喃喃着:“这便是后世的学风吗?……先师圣人若能得见此况,想必亦能老怀大慰罢……”
李世民的脸上没有表情,眼中却燃起了野心与笑意。
“后世仍以考试选贤举能,想来此举大有可为之处!如今制科与常科并行,天下士读书人既能应试亦能自举,待时日一久,天下贤才入吾彀中也!”
“朕要扩学舍、增学员、育贤才!”
等到这一批批的读书人从学舍步入朝堂,他们就会成为皇帝手中与世家抗衡的另一股力量!。
明宣宗时空。
有白发苍苍的秀才看着那些朝气蓬勃的面孔,不由得眼含热泪,对着堂下的孩童道: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夫子我这老朽残躯已不敢去奢求进士出身了,只盼尔等发奋求学,日后好在科举一道有所建树,若能有人于东华门外唱名,我便是死也瞑目了。”
堂下的孩子们立马起身行礼,口中连连安慰夫子并保证会好好读书,请夫子保重身体云云。
宋哲宗时空。
前往定州赴任的苏轼坐在马车之中,看向那窗明几净的教室,又听得云青青向家长们介绍考试的日程与时间安排,不由回忆起了当年他的科考历程。
“一场考试连考三日,号房狭小冬冷夏热,吃喝拉撒皆在其中,自家乡一路考进京城,不知有多少同年倒在了那小小号房之中。”苏轼唏嘘不已。
“可当时我竟不觉得难挨,只盼时辰长一些,再长一些,能让我再好好检查一番,现在不行喽,这身子骨撑不住了。”
“闰之你也不会允许我再这么折腾了!”
苏轼习惯偏头看向妻子惯常坐的方向,那里空无一人。
“我竟忘了……上个月你已抛下我走了……”苏轼脸上笑意还未消退,眼中却已经泛上了泪花。“你好狠的心啊……”。
【开考铃响起,原本谈笑风生的气氛顿时一紧,所有交谈的人都不自觉压低了交流的声音,颇有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味。
云青青跟系统沟通,将直播画面一分为二,左边是她的活动内容,右边则随意挑了一间教室,视角从窗外对着考生作答的场景,若是仔细看还能看到最近几个考试作答的卷面——当然,所有的人脸和隐私信息都被隐藏了,包括云青青在内的所有人都看不见这些内容。】。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在云青青步入学校大门的时候就放下了手中的竹简。
几乎是在瞬息之间,他就意识到了这个“高考”对于大秦意味着什么——
是新的晋升渠道!
而这,正是大秦眼下迫切需要的!
秦以军功封爵起家,只要能在战场上立功,国家就会奖赏爵位和土地,这让代代秦人悍不畏死在战场搏杀,也让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完成了千古的大业。
可这也埋下了祸患。
秦灭六国固然功盖千古,可当六国尽灭,秦人要何处建功?
还有一个问题,在灭六国过程中立下功劳的秦人,国家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分给他们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稍有不慎就会在军队和黔首引发动乱。
所以始皇帝除了令蒙恬北击匈奴以外,还一意孤行地要向百越发兵。
这其中固然有种种考量,但不得不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必须要给秦人一个立功的渠道,哪怕这个渠道会死很多人。
或者说,因为会死很多人,所以这个渠道才尤为重要。
在没有新的晋升渠道之前,他只能拖着,拖着不断掀起战事供秦人谋取军功,甚至拖到这批有功的士卒死去——无论是老死还是战死,因为国家是不必给死人分地的。
始皇帝知道,现在大秦没有乱起来,是因为天下刚平定不久,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另外就是自己镇压着这些小心思。
可谁也不知道,大秦能不能熬过这一段阵痛期。
可如今他看到了另一条道路!
“考试授官!”始皇帝眼中异彩连连。
如今大秦于各郡县设学室,学室中的弟子可以免除兵役和徭役,他们在学室中读书写字,明习法令,考试合格之后,便可出学室为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