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装模作样几年的架势。
可苛政猛于虎,乱世不饶人。
收税的小吏来得愈发频繁了,从一旬一次,到半旬一次,再是三日一次。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几道城门,守得更严,已不是朱巧妹之流可以使手段进出的了。
唯一的财源,被硬生生断了。
只进不出,只过了两个月不到,朱家本就为数不多的钱财,彻底见了底。
姜姮和朱巧妹相视一眼,对着空荡荡的米缸,都无可奈何。
因太饿了,就连生气都没力气。
“我去寻一些吃食。”姜姮说。
朱巧妹连连地看了她好几眼,很不放心:“我陪你吧?”
“不用。”姜姮婉拒,又笑,“我已出去好几回了,你瞧我哪次没带吃食回来?”
朱巧妹欲言又止。
姜姮劝,“阿婆处,离不开人照护。”
朱巧妹才被说服,又依依不舍的,送她到门口。
其实,就只有很小的一段距离。
到如今,二人活得,像是母女,夫妻,姐妹……谁也离不开彼此了。
姜姮有时候,也很惊讶,她竟会与朱巧妹——一个农女——如此亲密。
但又心甘情愿。
她往外走,怀中是姜钺为她所亲手打造的玉簪。
早不是完整的形状。
这是世上仅有的顶级血玉,拇指大的一块,能换拳头大的金子。
只可惜,这方圆十里,都无人识货,只将它当做寻常上好的玉石,同样拇指大的一块,只能换回一担的粮食。
一担又一担。
这血玉簪子,早已辨认不出当初的形状,只剩下半截。
这日,她依旧去寻商贩。
就在不远的镇子上,是一堆茅草屋中,唯一一处砖瓦屋内。
这是一家当铺的分行,背靠京城内的一门豪族,所以是如今为数不多,肯收无用的金银首饰,能拿得出余钱和粮食的铺子。
“还是换粮食?”中年商贩问,习惯了姜姮这位客人的到访,都无需她多说,就能明白来意。
姜姮拿着刚砸下来的一小块血玉,递过去:“嗯。”
中年商贩照样拿着玉,对着光,细细端详一番,又遮掩着满心狐疑,若无其事问:“小娘子,你家中这样的好玉,还有多少?我全都收下吧。”
“我也是从旁人处收来的。”姜姮寻常口吻。
“那你帮我去问问,价格好商量。”中年商贩笑,又差人把粮食抬了出来,叫姜姮核对斤两。
一切如旧。
做完了全部事后,那中年商贩又道:“叫小六子送你回去吧。”
一担粮食,分量不轻,从前也是这个小厮帮着姜姮送回朱家中的。
姜姮神色如旧,道了一声“谢”,就带着那小厮,走出了这处地。
商贩却是盯着那道背影,入了神。
瞧着那身影纤纤,步履轻盈,又回忆那张娇俏脸蛋,怎么看,都不像是寻常农女呢……
他竟然如今才发觉。
中年商贩一边暗自后悔,一边钻进了后屋,隔着一道屏风,向那位远道而来的贵人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