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86章(第3页)

第286章(第3页)

列宁曾经批判这种“高福利社会主义”:GC主义社会,不是无限满足消费的高消费社会,也不是人人可以不工作、就能享受一切的懒人社会。GC主义社会,当然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种需要,但GC主义对需求的满足,不是无限的,而是合理的。

所谓合理的需要,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对社会公正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所谓无限的需要,本质是一种无尽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越是追求满足欲望,人越是变为非人,GC主义社会,是要满足一群贪图享乐的纵欲者吗?那不是扯淡嘛。

在两种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小富人阶层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虽然从逻辑上不值一驳,但对于利己主义者的吸引力,是不容否认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党在这些年,坚持毛李主义,结合列宁主义,来实现思想上正本清源的目标。

讲座结束后,陈建业仍然在继续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的继续发展,其实思想和理论斗争和发展的重要性,变得更为关键。物质满足已经做到了相当的高度,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当然就更为凸显。

例如,在中国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党大政府小”的格局,日益强化和发展。为什么呢?因为在国家政体和发展上,党掌握的,类似“立法权”,是权力、原创、路线和方针;而政府掌握的,类似“行政权”,是规则、程序、流程和服务。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大量地被数学算法为基础的大数据平台直接替代,毕竟数学算法,其实就是在固化规则和各种流程程序嘛。

这种替代的意义是积极的,因为数学算法肯定是最公平和最平等的,没有了所谓的“人际关系”的影响,政府的行政,就更加廉洁、公平和高效。

当然,这与政府的职能,本身大量地属于按照法规程序性、流程性,并且可重复性地执行的特点,是直接相关的,这样的特点,使得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在各个层面上,能够成为现实。

这种趋势,在政府逐渐失去了行使职能权力的能力后,让“党大政府小”的格局,变得更为明显,当然这种格局本身没有党的压力,政府是不可能主动变革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哪个政府愿意革自己的命呢?但在中国,由于党掌握更多权力,就能够让这种数字化政府模式,克服所有的人为阻力,变成现实高效运行的体系,人为干涉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小。

佛经里的名言:“大道无亲疏,圣眼无贵贱,一切众生,皆以平等解。”在新时代,倒是以这样的一种特殊方式实现了。

陈建业的进一步猜想是:随着现在格局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模式演变下去,未来可能就没有政府了,因为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未来的政体格局,最可能的应该是“人类-机器”为本质的二元体制,党是人类(以底层民众为主的多数人群体)的代表,是保障人类利益、GC主义原则和发展方向的先锋队;智能机器则替代了政府,按照党设定、符合多数利益的法规逻辑(数学算法),对人类社会、组织、企业、个人,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服务。

没有一直完美的政体和思想,中国的这一部分,也仍然在发展变化中。

第468章盛世华章之业与闲

蒋文卓发掉了“最近比较闲”的信息,然后放下了手腕上环绕的个人智能终端,他不由的啐了一口——屁的比较闲,老子是失业了,说比较“闲”,不过是对失业的委婉说法而已,不好意思承认。

他又叹息了一声,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就只好等待国家安排了,那样的话,估计总不会很合乎心意。

电话又响了起来,蒋文卓漫不经心地接通,不过他顺便扫一眼屏幕的时候,突然正色起来,因为来电显示,是国家就业管理中心在这个城市的分部,打来的电话。

“你好,是蒋文卓先生吗?”一个沉稳的男声响起。

“是的,我是蒋文卓,请问您是?”蒋文卓回答。

“我是国家就业调查员董鑫,能否请你明天XX时,到就业管理中心XX楼XX层XXX房间来呢?我需要与你,就你的未来工作进行沟通。”

蒋文卓内心叹了一口气:“好的,我会准时到的。”他内心叹息的缘故,是认为,由于自己没有找到工作,已经接近于自己找工作规定周期(三个月)的尾声了,所以国家会强制安排,而调查员是在安排前,与他进行最后沟通的,总要尽量满足他的需求嘛。

蒋文卓走出了就业管理大楼,他的脸色有点阴晴不定,看了看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了,居然和调查员沟通了快2个小时,自己都不觉得。

可能是因为太过意外了吧?所以自己追问了调查员太多的问题。怎么也没有想到调查员,居然给出了这样的一个建议:因为发现蒋文卓从小喜欢手工,所以不建议他找工作,或者由国家安排工作。而是让他去进修手工,精进自己的个人技艺和艺术水平。进修的渠道,由国家安排,不限制进修的时间,他进修到老,都没有问题,大数据会监控他的进修情况,确保他确实是按照自己的爱好,沉浸了进去钻研,而不是整天混日子。

他还可以因此长期获得“国民学徒基本收入”,足以保证他住组屋、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如果他在手工上,能够有所突破,要么可以售卖自己的作品,要么可以去相关的机构打工,但那都需要他学有所成,能够一级又一级地通过国家相关领域的考核。当然,那个时候的工资,肯定就不用像学徒时代一样“吃低保”了嘛。

调查员说得也很坦率,现在国家可以生产足够全民充分消费的各种物资产品,反而需要的就业人数,总是用不着那么多的。与其让太多人,非要找一个自己其实不满意的工作,也不具备从国家层面的经济意义。所以新思路是,让一些人不再考虑就业,而是国家支持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事务上,全心全意地探索,努力自我实现,他们算是提前一批享受“GC主义”按需分配的国民。

蒋文卓理解了调查员说的建议,但仍然被震撼得欲仙欲死,他娘滴这就GC主义了?不过现在出门了,冷静了反应过来,这是国家为了顺利渡过数字化进化的时代,针对就业岗位不足的奇招而已。

很明显,现在的国家进步,并不需要大多数人辛苦地工作了,而是占人口比例较少的科技精英为主,在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科技,一直在大规模地替代原来普通人可以做的简单工作,虽然有一部分新类型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诞生出来,但明显是数量不够的,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找到工作。

对于有能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少数人,他们属于“有责任的人的”,但国家认为,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强行赋予其它人也同样“有责任”,不,多数人的责任是其它方面的:例如要保持市场的消费力;要保证个人虽然是自己的意愿,不再被某个不喜欢的工作岗位所束缚,但要做的,必须是任何有意义的事,积极向上的事;要保证社会的生育率,以维护人类社会的规模和市场的完整。所以,这是解放全人类第一步的试点,当然不是去放任个人,混吃混喝一辈子。

人都有潜在的懒病,在完全没有生存压力的背景下,无需就业,让他去朝某个爱好和自我实现的目标,努力一辈子,而不是混一辈子,其中自然必须有一套监管和考核的办法。说白了,绝对的自由,必然导致个人绝对的“腐败”,人还是必须要有些压力的,即使是GC主义社会,也不能让个人进入所谓的完全的自由国度,自由的边界,永远是合理,而不是无限。

所以蒋文卓这样的各方面普通的人,也要做这样的一个选择,不再工作,可以变成一个选项,这是好事;能够在自己的爱好上,去全力努力,这也是好事。但蒋文卓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是:如果发现现在的爱好,未来又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东西,怎么办?如果技艺不能升级,一直“吃低保”,算不算人生的失败?难道过几年再找一个其它的方向学习和培训?

蒋文卓又叹息了一声,他还是觉得自己心乱如麻。

刚送走了蒋文卓的调查员董鑫,这个时候也是脸上阴晴不定,最近类似的情形很多,如果是重新安排工作,都很痛快。如果是建议他们,至少短期几年不再工作,几乎每个人都是犹豫的。中国人有勤劳的传统嘛,以前国家又是宣传不劳动者不得食,现在这样“重新去上学”算是劳动吗?

这确实就是国家最新的就业调整策略,实际上,不能用就业来概括了,在应该算是作为社会主义基石的劳动体系大变革的初期策略,不算GC主义,起码也是高级社会主义的初阶水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