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原生特质,是说每个国家和民族自有来历,即有所谓的个性。例如在美国拥枪,一直是合法的,法律保护合法公民可以拥有枪支自卫。这种法律,在美国建国之初,地广人稀警察力量薄弱的时代,有其合理性。但发展到现在,仍然合理吗?包括很多美国人自己,也不认为这样是合理的。但为什么美国不修改法律呢?
除了枪支销售,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当然不愿意禁止销售,砸了自己的金饭碗以外,更重要的,向民间提供枪支,是为了给劳动力阶层内部矛盾提供作案工具,增加矛盾烈度。包括废除死刑,是为了让美国劳动力阶层开枪者,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大胆开枪杀人。枪击可以带来无法弥补的矛盾升级,结合美国的身份政治,只要美国劳动力阶层内部不断矛盾升级,不断互相残杀,美国大资本阶层的统治就是稳定的。
这样的“合法性”有意义吗?明明美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警察系统,还要劳动者自己买枪维护自己的安全,一件事情出两份钱,如果在我们中国,人民肯定会问:那要政府干什么呢?那要警察干什么呢?
所以在法律之前,必须是情理,合情合理的法律,才有意义。但情理是随着国家民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就是原生特质被发展逻辑改变的缘故。我们中国坚持的“事实正义”,其实就是为了合乎情理,法律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根据法律来“程序正义”,由于法律往往落后于情理的发展,并且有原生漏洞,所以各种“合法但不合情理”的弊端,就会不断爆出。这就不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而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所以民本社会主义,从来不是规定了法律条文,只要符合法律条文就有了合法性,就神圣不可侵犯了,只要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情理,“合法性”就没有意义,就必须被修改。
对于民本社会主义的论述,李思华是力图为全球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本质的、基础的逻辑——沿着民本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李思华接下来对资本主义和金融寡头主义的论述,则非常出人意料,并没有像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痛批资本主义。
她首先说明了自己的失望。认为一直到二战结束初期为止,资本主义还是充满活力的,没想到短短几十年,资本主义就衰败了。而自己本来这些年祈盼资本主义世界,能够有深度的思想家,能够为资本主义寻找到突破的路径,毕竟当年马克思也认为,社会主义会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
但是几十年过去,西方一个有见识的理论大师都没有产生,她读到的所有西方著名学者的著作,除了为现有的资本主义体制辩护,一点突破性的理论都没有,因为他们害怕突破会损害他们的金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样的学者,都是一些垃圾,生产着无用的思想废品。资本主义已经已是一所破屋子,至少这些人,应该力图去做裱糊匠们,结果反而一个个都是站在破屋子前,手舞足蹈,非说这个破屋子多么有价值,非要别人承认破屋子,才是人类该住的房子。
讽刺之后,她提出了自己的观察:资本主义的迅速败落,是因为金融寡头主义的侵削。资本主义最凶恶的敌人,与其说是社会主义,还不如说是金融寡头主义。这就是“发展逻辑”上的迷路,走上了一条通往死胡同的岔路。
产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什么?其实与社会主义一样,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消费和投资环境,因为产业发展是长期化的。资本主义为利己主义者牟利,是通过剥削大多数民众的剩余价值。成为富人,需要稳定的时间积累,剩余价值是积累起来的嘛。
但在现实中美国是如何做的呢?过去几十年,美国的国策,却不是老老实实地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试图建立美元霸权,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由于最终增加的美元需求,只与国际贸易的增量有关,如果美国要尽最大可能地获得更多铸币税,就需要定期通过制造金融危机,将美元从国外收回,这就形成了固定的所谓美元周期。
这是一种制度化的对全世界实体产业的金融抢劫。美国为什么有那么极端舆论战、政治战、对全世界的情报体系,目的就是为定期制造社会危机,从而诱发金融危机,为周期性金融抢劫制度服务。
所以美国这种金融寡头主义,是真正反资本主义的,其利益的来源,已经不再是剩余价值剥削,而是直接的抢劫。资本主义是割韭菜,会留下民众生存所需的韭菜根,而金融寡头主义,是连韭菜根一起挖掉,片瓦不留、寸草不生。
剩余价值还只是一个分配比例多少的问题,而金融寡头的抢劫,是连本带利全榨干。剩余价值还有一个比率的问题,叫剩余价值率。可是金融抢劫根本无法用比率来分析,那是抢劫得连骨头渣都不剩下,一点儿剩余都没有。“剥削”“薅羊毛”“收割”,对于金融寡头而言都太温柔了,只能用“抢劫”或者“强盗”来形容。
这种极端的掠夺,自然让资本主义快速衰败,对金融寡头主义而言,资本家反而是更香的掠夺对象——普通民众才有多少钱?当然是产业资本家拥有最多的财富,尤其是非美国国内的外国资本家。
美国强调的大量思想概念,多是为了便利这种金融掠夺而发展的。例如民主,被他们简化成了选票制,一点都不提如何让占人口大多数的民众全过程地实现当家作主;例如自由,本来就是因为西方告别奴隶制太晚,而相对提出的,对于自由的负面,即在一个共同生存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渡让部分的自由,以免损害他人的利益,以免损害共同的利益,也是只字不提;而在表面,则用“民主和自由”掩饰自己政体的实质——既不是为人民服务,也不是为普通资本家服务,而是为作为金融寡头的大资本阶级服务。
在民主和自由伪概念的掩护下,美国又进一步地发展了其它的伪概念,例如强调法律,是因为需要用固化“原生特质”维护大资产阶级的条文,来巩固其实质的黑暗政体;例如普世价值,其实就是大资产阶级的价值;例如把总统和州长的竞选上岗,说成是民主选举,其实是为了实现小团体“合法性”的独裁和专制;例如新闻自由,只是确证程序合法,所以一切的不利后果,民众都该自行承担。
甚至美国的贪污极其严重,但因为接受贿赂,在很多情况下,是“合法的”,所以都变得光明正大,即使这样的行为在严重地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金融寡头主义替代了资本主义,使得美国的国际行为,日益趋向“邪恶性”,因为其根本目的,不在于与其它国家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是着眼于金融掠夺,所以他们制造事端——你应该有独立的思想,那就是反对;你应该有自由的思想,那就是盲目地反对一切。在美国的添油加醋下,让目标收割国社会动荡,金融市场崩溃。再然后,你根本看不到的美国机构,会收割完目标国社会的财富。最后,是美国豢养的目标国内所谓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投机政客们欢呼“我们得到了自由”——你们什么都没有了,但是拥有了自由。
之所以美国会让金融寡头主义篡夺了资本主义的主体,是因为历史的渊源——几百年前的西方大航海,本来就是为了掠夺外国的财富,美国也因此在印第安人的尸骨之上,成长了起来。中间有段时间,美国是走对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的,依托美洲丰富的资源,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发展科技和产业,这是美国得以替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最强的根本。
但是到了二战之后,美国就患了其老祖宗英国同样的“英国病”,认为老老实实发展实业,比不上金融掠夺赚钱来的快,来得爽。国家发展的天平,由此开始倒向金融寡头主义,走上了邪路。美国的带领,让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提前结束了。从现在的结果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IMF等,这一套美国建立的有利于发展金融寡头主义的体系,并没有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强盛,反而是塑造了金融寡头主义侵夺资本主义的牢笼。
金融寡头主义具有天生的邪恶性,贪婪无比的后果,是美国由原来至少还伪装和有一定节制的“伪绅士”,彻底倒退回了无限制的强盗。
李思华最后感叹:美国的立国本身是有弱点的,13个州就相当于13团海盗的合伙,大家有着各自的利益,为了共同做大财富和抢劫他人财富而合伙,这不是原住民那种从与自然界共同斗争、协调发展上千年的生长出来的民族。所以美国的本质具有离散性,一旦衰弱,就可能朝着分裂的方向发展——强盗抢不到东西了,不就是各奔东西吗?难道还会留下来,大家一起努力种地求存?
这篇文章的效果是爆炸性的,尤其在西方社会。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中国领导,估计不会引起什么关注,可这是人类传奇李思华的观点呀,现在又是互联网社会,西方上层也根本屏蔽不了,很快就传遍了全球,引起了海啸般的效果和思想震撼。
尤其是她对资本主义与金融寡头主义是敌对性的主张,对于西方人的思想震撼就更强烈了,很多人用她这样的理论,去思考西方过去几十年和近年来的经济动荡,共鸣是强烈的。由于她的影响力和言之凿凿,美国金融掠夺的邪恶,开始被西方社会公众,接受为一种主流思想。
美国上层当然拼命反驳,认为李思华对美国的分析是非常不友好的,是对美国精神和思想的污蔑。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自然对李思华理论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评判。就算是美国那些强烈“反华”的知识分子中,其实也有不少人,内心赞同李思华的理论的,对于金融寡头对美国产业发展的伤害,他们这些年是感同身受,只不过不敢违背“政治正确”而已。而在一直被美国掠夺的欧洲,对李思华思想的反应,自然要更进一步,他们对于美国金融寡头资本,真真可以算是痛恨嘛。
这次的文章,属于李思华“遗国策”的一部分,美国甚至包括英国这些国家,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矛盾,正在激化,而这当然是社会主义进攻可以利用的地方,激化这种矛盾,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内部的斗争和动荡,她的最后一篇文章,不过是为这样的策略开路而已。
第440章遗国策与大国殇
西元2003年9月的一天,华京的一所最高等级的医院内,李思华从睡梦中醒来。她轻轻地咳嗽了两声,并没有招呼护士,让她起身,而是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自己在新时空的寿命,就快要结束了,现在身体是个什么状况,她内心很清楚。97岁已经很长寿了,这方面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自己不能看到中国彻底战胜美国这个一生之敌的时刻了,但自己本来就没有奢望过。这是核威慑的大时代,中国的国力相对美国再强、再有压倒性的优势,也没办法通过直接的热战,来战胜美国。只能是冷战的模式,而冷战必然是旷日持久的,美国的统治阶层的治理能力日益弱化,但再弱化,也比出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样叛徒的前苏联领导层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