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海上风电带还多了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实现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工程,它也算是“华北水运网”的配套工程。风电带的一部分电力,用来淡化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输送到华北水运网。海水淡化工程,同时构成了对风电不稳定电力的调节工程,电力过多的时候,加大淡化海水生产量;电力过少的时候,就减少生产。
两个超级工程一东一西,构成了未来中国电力的半壁江山。
这样的电力超级工程,并不是单单着眼于规模性的发电,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超大规模,压低发电的成本,这是电力上的规模效应。制造业的优势,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赵云腾想起了原时空的2022年,俄乌战争美国收割欧洲,欧洲的能源价格太高,导致电力成本变得极高且供应不稳定,于是德国的巴斯夫在广东湛江,开始加速投资120亿欧元的超级石化基地。为什么呢?一方面是要保障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的化工原料来源的稳定,另一方面更重要,必须要有低廉的电力,否则生产成本过高的话,产品就失去了竞争力。
传统产业固然依靠电力的成本,新兴的数字产业也是一样,看上去是虚拟的APP,装在每个人的智能手机里,似乎电力价格的变化对它们印象不大,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些APP的生产资料,是数据,而数据依赖于电力才能存在。每一个数字平台的背后,都是服务器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的耗电量,都称得上是“电老虎”,单单是冷却服务器组的空调,每天的耗电量恐怕都是天文数字。
还有目前疯狂部署的5G基站,由于体积小功率大,每个基站都需要配套冷却空调,耗电量和耗电成本,就成为了5G应用费用的关键成本。更不要说纯电新能源车,以及正在普及的纯电大巴、纯电大卡等交通工具了。
放眼望去,全社会对电力的使用范围,正在急促地扩展,这只是初步,广度扩展到一定的程度,接下里的必然是深度。深度带来的,必然是耗电量的超越式发展,电力的耗用增长速度,一定会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一大截的。
这也正是国家为何如此规划电力发展规模的原因,最近的30年,从33万亿度到80万亿度,再到200万亿度和500万亿度,速度相对于GDP可能的增速,电力生产增长率明显是超越GDP增长率至少50%以上的。
赵云腾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这种时代的脉动,美国这几年拼命地推高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实际上只是一种试图挽住旧时代尾巴的行动。新的时代到来了,但他们还完全没有能够跟上。在接下来的30年,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性,将一步步衰减,其能源属性将逐渐消失,只是作为最重要的化工原料而存在。相反,电力的重要性将一步步上升,直到最终完全取代化石燃料为止。
这是“油降电升”的新时代。赵云腾觉得,他已经窥视到了未来美国境况的一斑。随着油气的作用下降,油气的用量也会下降,美国今天试图维持的高价,终究支撑不住,油价可能会迎来一个超低的时代。
到那个时代,美国在高油价高电力成本下,其制造业毫无竞争力,石油业失去利润,金融业屡次收割资本主义世界后也难以为继,而医药业扩张到美国GDP的20%以上,平民百姓根本看不起病。这样的一个社会,难道会不崩溃吗?产业的全面崩溃,必将是社会全面崩溃的先驱。
美国人今天恐怕还不会想到,美国最终崩溃的导火索之一,就在这里,在青藏高原的世界穹顶,也在东海之滨的海岸。赵云腾充满信心地想着,微笑洋溢在他的脸上。
第432章伊尔库茨克的春天
西元2000年5月,亚俄的伊尔库茨克。
春天来了,这里已经没有那么冷了,气温回升到了摄氏10度以上。傍晚的时候,刘昌贺与他的妻子薇拉,用儿童车拉着两人的小姑娘,漫步在著名的基洛夫广场上。他还是很喜欢这个广场的,广场的周围,有州政府办公大楼、三大教堂、二战胜利纪念墙、无名英雄烈士墓,爱情桥,伊尔库茨克建立者纪念碑,莫斯科大门——伊尔库茨克的凯旋门等,有着丰富的景观。
碰到的一些坐着的中老年人,有的面无表情,但也有些人看到他们,会微笑着打个招呼,气氛是祥和的。
这让刘昌贺感到满意,在他六年前来到这里的时候,气氛并不平静,当地人对大量中国双重国籍的人员进入亚俄,怒气冲冲,要是一个中国人落单,碰到了一群俄罗斯人,说不定就要被胖揍一顿。
刘昌贺就碰到过一次,幸好当时边上有两个蒙古族的小伙,他们看那帮人不顺眼,站到了刘昌贺一边,才让他免受了皮肉之苦,这也让他多了一群当地蒙古族的朋友,使得他很快能够融入当地的生活。
这也是伊尔库茨克这个城市特殊的地方,虽然原来居民的主体,大都是俄罗斯族人,占到了80%,但其余的20%人口,多数是蒙古族人。毕竟在沙俄强大起来之前,这里就是蒙古族的天下。
在新时空,由于没有外蒙的存在,在亚俄成立,并变成了中国的盟国,加入了中国体系之后,当地蒙古族人的心态,完全就倒向了中国,他们的“兄弟”都是中国人嘛。而他们在原苏联时代,总是有很多别扭的感受。说到底,还是“慕强”的心态,占了上风,中国人很快给他们带来了原苏联时代没有的好处嘛。
伊尔库茨克就是一个在贝加尔湖旁边建立起来的城市,被俄罗斯人称之为“西伯利亚的心脏”、“东方巴黎”、“西伯利亚的明珠’。不过在刘昌贺刚来的时候,他觉得这完全就是扯淡,是俄罗斯人的自吹自擂。
自然的风景确实很美,但与中国东北大区的很多地方比起来,也不是没见过。但基础设施实在太差了。城市就那么一个小机场,候机厅连几百人都容不下。从市里到贝加尔湖边的公路,只有双向两车道,还坑坑洼洼。
例如著名的旅游胜地奥利洪岛上,只有汽车压出来的土路,车开上去不停地跳跃,每辆车后都拖着百米长的烟尘。上岛的渡口,要排队等一个小时,还没有遮阳避雨的地方。岛上那个最大的村镇,很多游客去那里,却找不到一所公共卫生间。
这个60多万人的城市,如果放在中国,那连最落后的标准市的市区也比不上,但这个城市,居然已经是亚俄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新西伯利亚,所以被他们非常重视。
而出了伊尔库茨克市区,放眼整个伊尔库茨克州70多万平方公里,总共只有300万人,分散在十几个小城市,只有一条铁路和几条普通公路相连,服务业根本无法发展,其它产业也都是点状存在。
所以刘昌贺当时感到俄罗斯人的保守态度很可笑。占有土地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生活。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建设,伊尔库茨克就会一直穷下去,饭都吃不饱了,还想搞民粹主义?中国有句有名的俗话:“抱着金饭碗讨饭吃”,不就是这些人的写照?什么都不想付出,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好在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俄罗斯人的民粹情绪日益减退。现实的经济利益,是最能说服人的。
过去的伊尔库茨克这个城市,虽然按照中国标准很垃圾。但其它的条件太好了。
首先这里是亚俄通向中国的第一大门。伊尔库茨克州接壤中国的唐努省等三个北蒙省,中北大市场计划纳入亚俄的第一站,就是伊尔库茨克州,其地理优势,其实比起新西伯利亚来更强,这里天然有作为中国资本进入亚俄的桥头堡的地位。
而且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水资源——除了贝加尔湖,这里还属于叶尼塞河流域(安加拉、下通古斯卡河)和勒拿河(维季姆河、基列加河)流域。中北大市场的水资源调用费,除了亚俄中央分享的部分外,在地区中,伊尔库茨克州分享了最大的一块。而且因此水电快速发展——调动水源总是与水电密不可分的,这里的水电,未来预计会达到每年2000亿度的规模,相比中国当然不算什么,可是这个数据,已经接近于前苏联发电总量的最高峰,那个时代,前苏联全国发电总量的最高记录,也不过是2156亿度。
其次是木材,四分之三的土地覆盖着针叶林,覆盖总面积超过55万平方公里,木材储量达92亿立方米。因此在中国大规模投资中,家具和造纸业、纤维业顺利成章地发展了起来,成为了新的经济支柱之一。
再有就是黄金,伊尔库茨克地区的苏霍伊原木金矿,仅仅主矿中,便拥有4000万盎司的黄金储量。如果算上其连接的西伯利亚各矿区,整个矿床的黄金储备可达6700万盎司,是全球目前全球现存有储量最大的金矿之一。原来这里的产量不大,是因为资本不足,设备落后,采矿的条件差,吸引不了矿工。等到中国投资加入,旧貌换新颜,现在每年的开采量,高达200多万盎司,单单每年的黄金收入,就有2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