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54章(第1页)

第254章(第1页)

中国人会向乌兹别克提供的支持,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军事几方面。

在政治方面,是“次大陆模式”,中国会派遣大批干部,协助乌兹别克新政府建立起类似次大陆社会主义国家的仿中国模式体制,时间是10年,基本上是从5年后逐步撤回,总的目的是不能资本主义化,要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和体制。

在军事方面,中国认为乌兹别克出现小幅度动荡和冲突的风险较高,总有一些有野心的家伙,会认为乱世来临,他们甚至还可能联络西方,试图在乌兹别克制造叛乱,搞乱社会秩序,这需要严厉的镇压。中国会协助乌兹别克新的国安局和军队,训练武装专门的“反恐部队”,专职对付这种内乱的可能性。

在经济方面,除了与三国统一的“中亚大交通体系”建设外,中国提供几方面的支持,最主要的从鄂毕河为主,引水接入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中国人已经毫不顾忌地叫俄罗斯东部“亚俄”了,他们预计可能输送2000亿立方米的水,哈萨克和乌兹别克,哈萨克可以分到1200亿立方米,而乌兹别克可以分到800亿立方米,这显然将彻底改变乌兹别克这个沙漠化国度的命运,无论是工业,还是农牧业,都多了无尽的回旋余地。

这种超级工程能力,现在只有中国人有。他们是从红旗调水工程的施工中发展出来的,那个工程的难度,要大大超过这个“哈乌调水工程”。中国人将以微利的价格,提供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两国按照各自最后分得的水量比例,分别承担成本。

乌兹别克有3000多吨的黄金矿储,所以费用将主要来自黄金开采支付。这样的代价,哈伊尔认为非常值得,黄金是死的,水源才是乌兹别克最珍贵的财富。阿巴索夫完全同意这一点。他其实听到这个工程非常激动,这是改变乌兹别克人命运的重大工程。苏联人当初也考虑过,但认为投资是“天文数字”,最后放弃了。

其它中国的经济支持,还包括对采矿业、农牧业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乌兹别克的优势产业,例如天然气、机械制造、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轻纺和丝绸等工业,还将得到中国的专项支持。乌兹别克有5亿多吨的石油储量,也将得到开采,中国人将投资建立一个石化基地,就地消化,也提供乌兹别克其它生产的原料。当然最重要的,是在乌兹别克稳定后,推动大量的中国企业和资本投资。

哈伊尔告诉他,乌兹别克本来有47。2%的预算,都来自苏联中央的拨款,但最近几个月马上就会停止,莫斯科不会再支持了,乌兹别克需要在中国的支持下,重塑国体和经济,行动必须立即开始。

其实乌兹别克还算好的,例如最贫穷的塔吉克,原来超过80%的预算,都是苏联中央承担的,他们面临的局面更困难,只能是依靠中国的支持,来渡过这段困难时期了。

阿巴索夫当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要求让他考虑几天。这几天他想来想去,还是应该接受,其实他毫无欣喜之情,伟大的苏联就要不存在了,有什么可欣喜的呢?自己民族的国家独立了,也只能是一个小国,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这个国家的前途堪虞。但中国人的支持,也不是不要回报的,乌兹别克这样的小国,总是必须投靠一个大国的,这与社会主义无关,只是这样的现实,总让他感到有些惆怅。

1992年的中亚,暗流涌动,5国的力量都在重新的组合。在俄罗斯两派恶斗的背景下,以及苏联中央日益不在顾及中亚5国利益的前提下,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逐渐占据了主流,这是中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戈尔巴乔夫等人不是不知道,但他们已经无力顾及。在“俄罗斯独立派”叶利钦等人的考虑中,中亚分出去是好事,这几个国家,一向要依靠俄罗斯赡养,是俄罗斯的负担,而不是财富。当然,对于苏联以往自身无力开发中亚的事实,他们是不会考虑的。

第410章阿富汗的锂战略

西元1992的8月,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附近。

曹泰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他回头看了一眼,普什图战士们沉默地行走着,很多人与他一样,脸上都是汗水,但没有人叫苦。

他心想,这虽然可能是世界上最落后的部族之一,但他们的勇武和坚忍却不用怀疑。他们或许是野蛮的,但没有文化的部族,哪有不野蛮的?四年来,他接触了无数的普什图人和其它阿富汗人,在本质的底层,他觉得人性都是一样,只不过这里的生活格外绝望,他们除了对宗教虔诚以图来生以外,又能怎么样呢?勇武和坚忍,不过是对生活绝望的一种反击,命不值钱,就不如战斗着死去。

不过四年的奋斗,终于赢来了转机,希望这个新成立的阿富汗斯坦共和国,能够稳定下来。

苏联是西元1988年底撤军的,实际上在1985年中国判断苏联最终必然撤军后,在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协调下,在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中开始招兵买马,训练部队,并且通过普什图人的关系,从阿富汗吸纳了不少的普什图人,以及部分其它民族,在中国多年培训的少数阿富汗留学生构成的骨干团队带领下,组建了“塔利班”,开始形成一只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新力量。

不过中国当然不是为了在阿富汗,建成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体制政权。说老实话,就算沙特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大概阿富汗也不会,这里的宗教信仰与部族传统,太过根深蒂固了,中国完全不去考虑这个可能性。

所以本身扶持的,就是按照李思华和赵云腾根据原时空最符合阿富汗人的体制,建立的新“塔利班”,这个塔利班同样以神学院的学生为主,因为他们是阿富汗最有组织力的一帮人。中国的目的,只是让阿富汗在苏联跑路后,尽快地稳定下来,形成一个温和的穆斯林政府,就像巴基斯坦或者拉贾斯坦一样。

对于这些人的训练,完全不去灌输社会主义的革命思想,那一定会导致他们认为与他们的宗教教义相悖,平添阻碍。尤其对其中骨干的训练,除了基本的军事以外,重要的则是如何构成一个正常的国家,如何发展企业和建构国家的正常经济,不能太闭关自守,例如完全禁止女性工作,不要仇视伊斯兰教以外的一切外人等方面。

这种支援,在短期对于中国自然是完全“吃亏”的,难道还指望巴基斯坦能够承担成本吗?这个时空巴基斯坦要比原时空发展得好一些,因为与中国的贸易规模更大嘛,也有很多低端工业方面的投资,尤其在俾路支地域。所以此时的人均GDP大约达到了800美元左右,是原时空的2倍样子。但这样的实力,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

但这又是必须的,因为一个动荡的阿富汗,对于中国的中亚战略,肯定是破坏性的。动荡的阿富汗,一定会滋生恐怖主义,而新时空的目标,必然会针对中国。阿富汗邻接中亚三国(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又影响到伊朗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对于中国极为重要的国家,如果放任阿富汗溃烂,显然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这个重要的地域,可能被阿富汗的恐怖势力搞得一团糟。

但苏联的覆辙在前,中国直接出兵扶持政权之类的方案,当然不会被同意。阿富汗那么多部族,你凭什么就能扶持起一个,大家承认并遵守其规则的中央政府?

所以就需要水磨工夫,扶持一只在阿富汗最强势最有组织的力量,让他们去统合阿富汗,然后支持他们进入发展的正轨,至少变成一个“正常国家”,如果能够达到巴基斯坦的程度,那就最好了。

这就是曹泰来到这里的原因,作为一名基层军官,他现在是这只普什图“军队”的军事顾问。

新塔利班的部队,现在是巴基斯坦普什图人与阿富汗普什图人为主的混合体。几十年对巴基斯坦的友好政策,使得当地的2000万普什图人,对于中国的信任度很高,而阿富汗普什图人此时大约有1000万多一些,占阿富汗人的40%左右,他们当然不会贸贸然信任中国,这就需要在巴基斯坦的他们同族兄弟,作为桥梁。

1989年初,塔利班部队进入了阿富汗,其目标首先是统合首都喀布尔东北的山区,哪里本来就临近巴基斯坦普什图人聚居区,易于得到支持。他们在山区,重点也不是作战,而是一个部族又一个部族的沟通谈判,勇猛的青年加入塔利班,得到训练;部分部族上层,到巴基斯坦的培训班培训,他们是未来新阿富汗的国家干部;每个部族给予一定的物资,改善生活,先稳定下来;承诺每个部族,未来可以享受一定的国家企业股权,使得部族未来会有稳定的收入。

这样的进程自然是缓慢的,但很坚实,山区的部族,最后大部分都接受了塔利班的统治,少数坚持与塔利班敌对的,自然是剿灭;有些中立,但不愿服从塔利班的,与之盟誓,互不侵犯。

这样的策略,亲测有效后,开始向阿富汗全境推广,其中自然少不了与大量其它军阀的作战——原时空塔利班的产生,本来就是因为苏联撤军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神学院的学生,因此在他们的首领奥马尔的领导下,从600多人开始,揭竿而起,终成大势。

整整4年的奋战,战使得塔利班,逐渐发展成为阿富汗最强大的力量,目前其军队已经有8万多人,而一个覆盖城市到乡村到部族的兼具国家行政与宗教性的体制,也逐渐形成。这使得接下来的进展,开始变得越来越快,而在塔利班占领区,民间的秩序,开始得到迅速恢复。

曹泰所在的这只部队,正是参与对首都喀布尔最后攻势的队伍之一。塔利班已经考虑,在9月完成对几个重要城市的最后攻势,在10月建立起的阿富汗斯坦国家。

之所以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因为最困难的部分就是阿富汗的北方,这里是非普什图人的天下,核心就是乌兹别克、塔吉克、哈扎拉(蒙古后裔)三大族群,塔吉克人口最多,大概占阿富汗总人口25%,哈扎拉和乌兹别克人各占910%左右,三族人口加起来,与普什图人旗鼓相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