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47章(第3页)

第247章(第3页)

更重要的是,在巴拉圭发动革命,就可能与阿根廷、智利乃至巴西发生大矛盾,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巴拉圭就是被这三国与秘鲁联邦“四面包围”,在地理环境下,几乎是4国之间的一个“缓冲区”,所以这里的革命,导致与三国的敌对,本来就是必然的,三国不动手,秘鲁联邦也要动手。

刚刚开始的时候,CFIA只是以为智利开始扩军,是“自主的行为”,他们早就对秘鲁联邦不爽嘛,但很快就发现了大量的美军人员,以及CIA人员的参与——这些年CFIA在南美的情报网络建构是非常深的,更何况本来这两年就要准备下一步的行动了。

美国的动作,自然引起了中国的高度关注,各部门的注意力,都开始集中到智利上,对智利的情报调研上调到了最高优先级,而巴西和阿根廷的异动,也在其后的几个月被发现,各种蛛丝马迹情报的汇总,最终都指向一个可能性——美国在协调智利、巴西、阿根廷三国,高度可能对秘鲁联邦采取军事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在三国的动作日益明显,而在舆论上对秘鲁联邦的攻击开始明显,甚至在秘鲁联邦投资的美国财团也纷纷得到了警告,显然一场战争可能已经在全面酝酿中。

西元1988年初,中国海军的三航母舰队航向秘鲁联邦,而近期的贸易货轮,开始运载大量的武器弹药,补给秘鲁联邦。其“国民警卫队”全面动员和换装,在短期内编制未变,但军队实力迅速突破70万,并有着超过800万的民兵作为后备补充。

变化最快最大的,是秘鲁联邦的空军,不再掩饰之下,本来在中国训练的大批飞行员和其它空军人员迅速回国成军,以中国空军现役装备“15系列”为主的各型战机,开始大批出现在了秘鲁联邦,其空军实力开始飞速膨胀,到5月份,秘鲁联邦空军装备的各型战机,已经高达600余架,远远超过了南美三国的合力。

智利军原来不过是40架战机的水平,巴西的多一些,也只有100架左右,三国空军,总计不过200架左右的战机。CIA虽然也无法搞清楚秘鲁联邦空军的详细战力,但其战机数量,远超三国是很明显的,这让美国大为震惊。由于三国空军扩充不可能在短期奏效——缺乏合理的战机飞行员,训练新手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被迫采取了新的措施:一些美军飞行员变成了三国空军的“志愿者”。

空军的情况比较明显,CIA面对戒备森严的秘鲁联邦,很难搞到陆军等其它部队的详细最新情况——这个时代美国的卫星科技,并没有太成熟。但现在美国内部都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大战,恐怕根本不会像原来想象的那么轻松。

三国和秘鲁联邦在边境地区兵力调动频繁,各种演习层出不穷,而小的冲突,开始不断发生,紧张的气氛开始上升,整个南美都注意到了这种诡谲的情况,从三国与秘鲁联邦舆论上的相互指责和威胁,其它国家都感受到了可能的战争气氛,各种试图协调“和平”的穿梭外交也密集发生,但这些都改变不了滑向战争的气氛。

第399章南美革命战略的巨大转折

到了西元1988年的8月,三国与秘鲁联邦之间的舆论战达到了巅峰,彼此都毫无掩饰对于对方的敌意。

其实这些舆论都是有套路的,智利等三国,自然以西方的“自由民主”,作为对自身的包装,攻击秘鲁联邦是一个模仿GC中国的赤色政权,在内部全面镇压“”民主人士,剥夺他们的财产,压制国内思想和舆论,实在是个独裁政权。

秘鲁联邦对三国的反击,则是指责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军政府独裁,包括所谓民选的阿根廷在内,都是独裁军政府的马甲,智利那种屠杀监禁数十万人的政权,也可以叫“自由民主”?说白了就是美国的三条狗,试图重演白人对南美殖民侵略的历史一幕,三国都是白人为主的政权,这绝对不是意外。三国现在正在筹备的,就是在美国指使和指挥下,试图对秘鲁联邦发动侵略战争。

这样的舆论攻击,搅浑了整个南美,三国以外的国家,由于南美反美情绪一直占上风,所以多数表现出对秘鲁联邦的同情和支持。三国以内,其实左翼也大量呼吁民众,反对三国对秘鲁发动侵略战争,认为这是给美国人做炮灰,侵略秘鲁是民族的耻辱云云。

但所有这些舆论战其实都改变不了战争趋势。只不过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三国会赢得战争,没有多少人对秘鲁联邦的力量有着正确的认知。甚至美国也大大地低估了秘鲁联邦的力量。

秘鲁联邦初兴城,一场高级军事会议正在举行中。陶志明、重房信子、胡安等人都参加了,秘鲁联邦即将改称秘鲁人民共和国,军队也将改称秘鲁人民解放军,这是亮明了政治上的旗号。在内部,现在已经使用新的称呼了。

“秘人解”总司令张秋火,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是西南战区的司令员,来到秘鲁,对外以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的名义,但实际上担任了秘人解总司令的职务,全权指挥这一次的南美会战。

中国军事顾问团副团长、秘人解总参谋长黄明生,亲自对整个会战计划做了说明:

战役方向一是智利,目标是安塔卡马沙漠,这里本身就是当年智利与玻利维亚和秘鲁的战场,有着重要的安塔卡马走廊。1826年三国从西班牙手中拿下这一地域的时候,玻利维亚据有安塔卡马荒漠中部的安托法加斯地区,秘鲁占有荒漠北部塔拉帕卡地区,智利则取得荒漠南部地区。

但由于中部和北部,都发现丰富的硝石和鸟粪,智利在英国人的支持下,1879年到1880年,智利与秘玻两国发生了南美历史上著名的“硝石战争”,打败了两国,夺取了整个安塔卡马沙漠,使得玻利维亚,丧失了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全部领土,变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经济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而智利也因此变成了全世界领土最狭长的国家,关键就是这个狭长的海岸安塔卡马沙漠,它构成了整个智利的南半部。

现在智利既然在美国支持下,试图侵略秘鲁,那么自然我们也不会客气,在这个战略方向上,就是“恢复历史”,将智利的势力,完全逐出这一地域。如果得以实现,新秘鲁的海岸线将大大扩展,通过多个原玻利维亚等地的安第斯山口,修筑道路后,就可以打通安第斯山脉以东的新秘鲁腹地,与安第斯以西的海岸之间的交通连接,未来将大大有利于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

战役方向二是巴拉圭方向。本来巴拉圭就是南美革命第二步的核心,巴拉圭可以说是南美南部的战略之轴,这个地方牵连了阿根廷、巴西的重要利益。

当年巴拉圭可以说是南美最进步的力量,1862年左右的巴拉圭,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一派欣欣向荣。这引起了巴西和阿根廷的严重不满,本来巴拉圭和乌拉圭这两个小国,就是被这两个“大国”作为彼此冲突的缓冲区的,在两国看来,两个小国都是“盘中餐”,怎么可能让他们崛起呢?巴拉圭的兴盛,成为了他们的眼中刺、肉中钉。

1866年4月巴拉圭战争爆发,巴西、阿根廷加上两国扶持的乌拉圭反对派政府,三国同盟开始进犯巴拉圭,到1869年,巴拉圭首都亚松森陷落,双方大小数十战,用尽了最大的想象力,使战争的惨烈程度,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的极限。

巴拉圭当时人口只有50万人,在这场战争后下降到战后的22万人,全部男子只剩下了2万多人,当时就连10岁到12岁的巴拉圭儿童都上了战场,为了迷惑对手,童子军们甚至贴上假胡须冲锋,巴拉圭确实打到了最后,绝不投降,战斗意志极为顽强,这大概是南美历史上最有意志力的一只军队。

在完全失败后,巴拉圭就失去了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40%国土),此后类似玻利维亚,是一个一蹶不振的内陆国。

这样的历史,当然可以利用,在会战进入巴拉圭境内后,完全可以用“用复仇”的名义,组织名义上的“巴拉圭”军队攻击阿根廷和巴西本土,以“收复故土”的理由,实现两个战略目标:切掉巴西的南部三州(南里奥格兰德、圣卡塔琳娜、巴拉那);切掉阿根廷的东北四省(米西奥内斯、科连特斯、查科、福莫萨)。

巴西和阿根廷这些所谓的领土,历史上多数都是从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侵略夺取的。现在嘛一报还一报,既然中国在南美的整体战略,不考虑颠覆所谓南美三强这三个白人资本主义为主的国家,那么严重地削弱他们的国力,就是一种替代方案。

显然,这个方向必然是与巴西和阿根廷主力会战的方向,最主要的军事力量,需要投放在这个地域。

如果这个方向的战略得以成功,那么就会形成新秘鲁-巴拉圭的南美社会主义联盟,而另一个小国乌拉圭是被放弃的,因为此国超过90%都是欧洲白人后裔,印第安人只占4。9%,社会基础不好。不像巴拉圭,至少95%的人口都是印欧混血种人。

战役方向三是秘巴边境的亚马逊雨林区,主要目标为巴西的西部四州(朗多尼亚、马托格罗索、阿克里、亚马孙),这里地域面积极为广大,但巴西在此的力量却很薄弱,人口也很少,主要是未开发雨林地域。这里的攻势,主要是沿着大河,因为绝大多数的聚居点,都是在河边,例如亚马逊河两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