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44章(第1页)

第244章(第1页)

达列力汗不知道的是,中国除了这个已经半公开的“西北大市场”计划,还有一个目前秘而不宣的“中北大市场计划”。

中北计划,是以中国的“蒙北八省”(原外蒙分为4省,而内蒙分为3省,加上唐努省)为核心,外延到苏联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以及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部这两大地域,其实就是把苏联在乌拉尔以东的两大工业区,即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及伊尔库茨克工业区,纳入到这个大市场中来。其实伊尔库茨克只能算是一个小工业区,目前不到百万的人口,但潜力还是很大的。

蒙北八省原来与新疆两省一样,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缺水。但如果中北大市场计划得以实现,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不仅仅是中苏已经签约的贝加尔湖1000亿立方输水计划,更关键的是叶尼塞河,这条大河年径流量高达6500亿立方米,调个1500亿立方米水进入蒙北八省,自然可以将缺水问题彻底解决。

这就是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最新调整,要力图实现“世界岛五大世界级大市场”计划,除了原来成熟的东部、东北、西南三大市场外,再建设完成西北和中北两大市场,这是“万世不拔之基”,而且可以把苏联东部以及中亚牢牢地与中国经济结合,使其成为中国大经济体的稳固外延。

西北大市场,中亚4国400万平方公里,中国西北4省大约230万平方公里,总计630万平方公里,人口预计第一步达到2亿人。中北大市场,蒙北8省约290万平方公里,苏联两个地域可用的南部发展地域,大约370万平方公里,总计660万平方公里,未来中国投入人口,大约也是1。5亿左右,苏联如果能吸引个几千万人,那也是一个2亿人的市场。

虽然这两个大市场相对“地广人稀”,但随着中国交通和通讯科技的发展,用高速、高铁连接,“过大”的面积并不算太大的阻碍,技术上都是可以解决的。

如果这两个计划得以完成,五大市场将使得中国除了青藏高原的200万平方公里无法工业化开发以外,其余1450万平方公里的本土,都将成为经济繁茂、总体宜居之地!这是真正的改天换地!

而这两个计划的推行,前提当然是苏联最终解体,否则也没必要推,只能是依靠自己的资源自己建设,苏联高层的大国沙文主义,使得他们根本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计划,不管这会为苏联的经济,带来多少的好处。

李思华很早就考虑过这两个计划,不过当时对新时空苏联的最终走向不明晰,担心蝴蝶效应会产生变化,所以也只是一种备而不用的设想而已。但既然现在苏联还是走向了原时空的老路,中国当然就不客气了。

对全球社会主义的事业而言,这两个大市场也是非常重要,说白了,西北计划可以撑起中亚地域的社会主义体系;而中北计划,则撑起了苏联残余的社会主义体系。

苏东走向崩溃,是一种中国直接阻挡不了的历史大趋势,但可以利用这种趋势,美国和西欧,可以因此攫取东欧和俄罗斯西部部分的利益,但我们可能获得的利益更大,关键是看怎么做。新时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势,并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李思华想做到的是,让西方和这些社会主义的叛徒,高兴一阵之后,就发现他们仍然在一个个的泥坑之中,而苏联东部和中亚,则蒸蒸日上。若干年后,实现完全的反转。

所以李思华特意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推动了这两个大市场计划,说明苏联解体对于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也不是没有好处,我们完全可以化害为利。这是一个大大提升中国本土经济发展后劲和总体规模的大机会,是中国剩余资本和剩余人力,得到高度利用产生高效益的大机会。

除了经济上的利益外,政治上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从此全球的社会主义体系就纯洁了,苏联体系彻底退场,中国体系独尊,有利于统合全球的社会主义力量。要说苏联最近这十几年,可是不断地对社会主义事业添乱,全球很多人对社会主义的不信任,都是苏联霸权主义搞出来的。

软弱的政党,不配叫GC党!苏联既然已经开始走到了这步,中国唯一考虑的,就是有利于本国,有利于全球的社会主义事业。

至于美英资本主义,他们能改变什么历史趋势?

科技和产业上他们都已经落后,就算是未来的俄罗斯(苏联西部)以及东欧,就变成他们的市场了?从民生到机械,再到电子产品,这些国家还不是要采购中国货?他们难道去买西欧和美国那些又贵又不好的东西?这些国家此前几十年,都已经形成了在中国产业体系下的消费习惯。如果他们真的要削减与中国的贸易,那就是自我放逐于世界市场,这些国家经济将糟得不能看。

西方能得到的,是掠夺部分的财富、资产和人力资源。但如果这些“资产”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就是低价值的。例如人力资源,哪怕是科技人力资源,在产业链开始大幅落后于中国建立的全球社会主义体系的情况下,肯定效能是有限的,在东欧重建工业链,根本不可能。

财富可以弥补美欧的债务,这有一些用,但这也是一次性的。西方真正的收获,大约是5000万东欧的现代奴隶——资本主义的俄罗斯,他们不太可能长期控制住,毕竟就算是只有苏西地区,也是4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人口上亿的大国。

相对于西方的这些所得,我们如果能控制并支持中亚和苏联东部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其实我们的所得,将远胜于西方,无论在资源还是经济上。

由于苏联的弱势,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最近几年必然拼命地挖苏联的墙脚,我们也要同样做,除了中亚和苏东两大地域外,对于苏西也不能完全放弃,尤其是科技人才、苏联的工业精华,要用各种措施,与西方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争夺这些优质资源。对于要跑到资本主义去的各种优质资产,尽量争夺,不能够得到的,能够毁掉的就毁掉。

这个阶段,例如在南美,要利用美国无暇他顾的时刻,大胆地进去,社会主义在苏东失去的力量,要在其它地域弥补,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要从长期来平衡全局。

李思华尤其着重指出,从现在开始,对苏联领导层,不能再以社会主义伙伴和共同信仰者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就是潜在的敌人,我们的表面矛盾虽然不一定会上升,但我们之间的真实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这些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叛徒,斗争才是主要的,而不是什么尊重彼此的利益和合作。

在李思华一锤定音,确定了对苏联末期的总体原则之后,中国相关的各个部门都开始全速运转起来,各种计划都在制定,并在通过后迅速执行。

例如CFIA的“人才搬家计划”,在中亚和苏东,建立大量的有中国资本投资的研究所,从苏西和东欧吸收科技人才,让他们搬家到新的地方,这些研究所资本丰厚,给得起良好的待遇。而以前那些著名的研究所,由于苏联总体情况的快速恶化,他们是很不满意的。这样的计划,能够得到中亚和苏东干部的支持,他们也需要人才嘛。中国人出钱,对他们也是有利的。特洛尼科夫这样的高层人物,甚至会利用自己的权势,推动这一进程。

“新西伯利亚大区”和中亚的经济计划,也被大幅度扩充,用来从苏西吸收人口。虽然苏联人当然喜欢欧洲,但如果没有工作、吃不上饭,只有到苏东才有良好待遇的时候,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这几年,利用经济机会,大量吸纳苏联的优秀和年轻劳动力,自然是重要的环节。

中国开始推动这些计划后,实际上隐隐与美国在苏西的挖墙脚动作相呼应,美国干的是“分裂性”的活,中国干的是增强“地域独立性”的活,苏联的形势,不可逆转地继续恶化了下去。实际上,苏联经济上要比原时空好得多,但内部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则更为激烈得多。

第393章2000颗太阳的升起

西元1986年6月的一天,白宫。

美国总统里根出神地看着手中的文件,他知道,一旦签署,不管最后美国人和全世界如何评价他,他都必然名留青史,人类很难忘记这件事,因此也很难忘记里根这个决策人的名字。

他深吸了一口气,在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对等候着他的国防部长温伯格和美军参联会主席威廉。克罗说道:“执行吧,期待你们的好消息。”他试图微笑一笑,却发现自己似乎笑不出来。

温伯格和克罗都没有说话,克罗敬了一个军礼,两人离去。

6月13日,美国全球打击司令部接到了命令:“落日计划,开始执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