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元并不是全球储备货币,它只是西方资本主义货币中最强势的一个货币而已,所以在其国债暴增情况下,美元贬值是必然的,这就提供了很多特殊时刻,充分地做空美元的空间和时机。
通过做空赚钱是次要的,关键是不断地打击美元的信用,让所谓的“信用货币”,变得越来越没有信用,从而在各国的外储中不断削减美元的比例,从而反向提升各国实行“人民币-本币”兑换的规模。
其实现在对英镑的策略就是这一套,现在可以把美元也纳入了这个“长空万里”的策略中。
本质上,这就是让美元日益失去霸权货币的地位,逐步变成一种普通货币,而失去了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就日益地演变成一个普通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国力,就逐渐难以支撑全球资本主义的体系。
四、强化海军发展,强化南美革命的新准备。要尽快形成中国海军在与美军同级质量前提下的规模优势。既然美苏军备竞赛加快,那么中国大力发展海军,就是一种应对,也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从19811990年这10年,几乎每年下水一艘新的核航母,其余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等,根据航母的规模来配置。这样到1990年,中国的核动力航母舰队,会增加到超过22支,对美海军可能的15支舰队,形成1。5倍的规模优势。
核潜艇的发展思路类似,每年至少增加12艘,同样要在1990年形成对美国1。6倍的规模优势。
随着海军的日益强大,对南美的革命输出,就可以开始不断加速。短期还是巩固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根据地,但对其它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贸开拓,在重点国家大力加强中国的明面上的,以及隐秘的力量建设,这也是利用美国的“缓和政策”嘛。
非洲的革命,伤不了美国的元气,但南美的革命,就完全不一样了。美国大量的利益,其实是来自南美的,这个“后花园”的意义不一样。
先抢经贸利益,其实就是削弱美国在南美的利益来源。而且南美本土是左派势力很盛行的地域,包括智利在内,如果不是美国强力地支持以军政府右派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按照南美自己的历史轨迹,恐怕多数国家早已“山河变色”,变成了拉美左翼主义的国度。美国在南美的弱点,肉眼可见,他们在多数南美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恶霸和恶邻,反美主义在南美如此盛行,岂是无因?
这样的策略,是逼得美国看到中国与南美的贸易和中国对南美投资蓬勃发展,中国的势力在南美逐步壮大,但他们还不敢太过分地下手,因为那违背了美国现在的战略。等到中国准备足够的时候,再让他们反应,也未必来得及。
而且这样的话,就易于掩饰秘鲁、玻利维亚与中国的关系了。这两个国家资源丰富,中国重点投资,也不意外——中国肯定选择美国影响力相对薄弱的国家嘛,这都不用CIA动脑子想。
美国首都华盛顿,希尔顿酒店。
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洗浴完后,开始坐在沙发上思考,美国人决心已下,他在想着回去后,如何向国王汇报和沙特该如何应对。
中国人向沙特和其它海湾国家提供了关于美国大规模增产石油,一定要压低油价的情报。其实不用中国人提供,沙特与美国石油界有着深厚的联系,美国在石油上这样的大行动,自然瞒不过沙特。而且美国并没有保密,大量的油井开工,能瞒得过谁?美国人只不过没有公布他们最终计划增产的数据而已,他们把一切,都推到了美国民间企业投资的自我决策上,完全是胡扯。
不过中国人研判的结果,还是让沙特极为震惊,美国居然可能增加每天1000万桶的供应量,这会把全球油价,砸低到一个令人恐怖的价格,中国人判断是低于15美元,亚马尼本人,一辈子都在和石油圈打交道,他个人的判断更为悲观,认为有可能达到10美元桶的超低价。
要对冲美国疯狂的新产能,单靠海湾国家是不行的,甚至加上两伊都不行。沙特能够协调这些国家实现一定幅度的短期减产,但并没有力量左右全球的石油供应国。
对于沙特来说,不管油价跌到什么程度,都能赚钱,因为沙特的成本是最低的,所以不过是赚钱多少的问题,但这仍然是太大的损失,对于沙特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飞速增加的人口规模,都是沉重的打击。
但其它国家就不是这样了,亚马尼非常清楚,恐怕有些国家是价格越低,越要增加产能,因为要弥补跌价造成的收入减少,价格低了只有靠更多的出口,但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石油供给因为跌价反而增加,于是进一步跌价。沙特和盟友那点减产,根本对抗不了这样的趋势。
这正是美国极为毒辣的手段,因为他们的增产是玩真的,是真金白银地增加产能,不是简单的金融游戏。这是做好了长期的低油价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欧佩克的减产决策,根本不可能得到实行,所有的供给国都会发现,这不是忍耐短期低油价的问题,如果卖不掉油,自己会变得更惨,只要不亏损,低油价也要更多地卖。那些依靠石油收入过活的国家,对于这样的形势完全没有抵抗力。
亚马尼不能不叹气,原来这才是美国的底牌,当年的石油危机,只不过他们没有动用这张牌而已,毕竟这张牌是需要用数百亿美元的资本打造的。
让他感到绝望的,还是美国石油界的老朋友们向他揭示的,这不是石油利益的问题,而是美苏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石油牌是美国对苏联打出的“决胜局”,根本不可能与沙特等国之间,因为石油利益而改变。
这就意味着,美国恐怕会在3年左右的时间,逐步达成让国际市场每年多了5亿吨原油的供给量,根本不必考虑减产策略了,除非沙特不卖石油了。而且美国多了5亿吨,其余国家被迫增产的,恐怕至少还有12亿吨。例如苏联能怎么办?还不是只有增产?
就算是中国,也消化不了那么多。中国现在每年的石油进口量,高达6亿吨,这是他们严格限制了自产石油基础上实现的,现在他们每年自产仅2亿吨,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石油储量并不少,只是开采成本比较高,既然有外国低价石油可用,暂时不开采而已,与此前的美国是一样的策略。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每年增加30004000万吨的石油消费量,已经是顶了天了,根本不可能消化美国向市场投放的5亿吨规模。美国哪里用得了5亿吨,恐怕达到每年3亿吨的时候,石油市场就崩盘了,十几美元的石油时代,又将重来。
沙特能怎么办呢?还不是只能硬扛,这个时候当出头鸟也没用,各产油国也只能自求多福。十几美元的油价,美国人生产石油必然是亏损的,但如果作为国策暗中补贴,他们能扛很久,这倒是便宜了欧洲人,他们坐享其福了。
亚马尼走到房间的窗前,看着夜晚的星辰,他怅然地想着,石油输出国们最美好的年代,至少在最近十年左右的时间,恐怕都是结束了。按照美国老朋友的们的说法,这种政策,恐怕至少会持续10年。
美国人推动的全球油价大战,开始全面展开,苏联即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原时空苏联1975年国力达到巅峰,但7年后到1982年美国就判断苏联已经不行了,联合沙特,推动低油价战略,给了苏联最后的一击。新时空苏联似乎仍处于巅峰,但它真的能扛过去吗?
第380章莫斯科的夜晚静悄悄
勃涅日涅夫躺在床上,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
他的护士,原时空苏联猎奇八卦中这个时代永恒的主角——年轻漂亮的尼娜·科罗维亚科娃,停下了阅读文件,她看着其实早已走神的伊里奇(勃涅日涅夫的昵称),内心叹了一口气。这个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其实已经没有领导苏联的能力了。
尼娜原来是个单纯的医护人员,但照顾年老多病的勃涅日涅夫这几年,不可能不涉及政治,她现在至少知道了苏G高层是怎么一种领导方式。
在1974年严重中风后,这个领袖其实已经失去了完整的工作能力,记忆力明显减退,政治局事先为他准备好的一些重要意见,他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往往想不起来,只是想到哪儿说哪儿。很多时候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神情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