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具备以后,海军的潜艇基地开始发展,一开始是常规潜艇,现在逐步被核动力攻击潜艇替代了,现在附近的海域,是中美两军核潜艇著名的“冷战战场”,每年都会报告大量的海下遭遇和模拟攻防事件。这里,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海军前线。
中国疯狂的建设,其实也是被美军刺激的,美国在四十年后期与中国关系冷淡后,开始重视起了关岛基地,于是美国对关岛的大建设开始了。到1976年,美军在关岛,已经驻扎了1。9万余人的海军陆战队,还有著名的安德森战略空军基地(驻扎着15架B-52飞机和一支配有WC-130气象侦察机的侦察部队、一支加油机部队。基地附近还设有核武器库,负责为太平洋地区战略空军提供核武器。如果动员起来,可以配备150架B-52!)、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机场最大容量为180架飞机),现在美国空军与海军的专业人员,超过了1万人,美军在关岛的总兵力,达到了3万多人。
如此配备,加上时不时来晃悠的美军航母舰队,以及核潜艇,对于三县自然是压力山大,所以过去的三十多年,各种防御设施的修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美军当然不是没有动过占领这三县的脑筋,几次中美紧张的时候,攻占两个群岛,都是军事选项之一,但最后美军还是“望而生畏”,没有动手。
关键还是核威慑,在1960年之前,可以说中国的核导弹一直领先于美国,这遏制了美国的一切冲动,尤其是在中国有了洲际导弹之后,美军发现,他们所谓强大的关岛基地,恐怕防范不了中国的一发洲际核导弹。所谓军事优势,在越来越犀利的核武器面前,总归是无用的。
美军对于进攻三县,必然导致中美核战争,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怀疑,中国配备了大量兵力在这里,足以说明中国人的决心,而且也不可能攻占,按照美军的情报,中国也在这里配备了核武器库,用于对冲美军的配置,而且重要的岛屿,还配备了核地雷,美军再有军事优势,解放军同归于尽的能力,总是有的。
所以这里两军的“核威慑”,是表现得最明显的,现在这里几乎成为两军演习,以及摸底对手最重要的“前线战域”了。
当然,由于之前美军的海军优势,中国三县的气氛要紧张得多,戒严和备战是常事,特别是有美军航母舰队出现的时候。
现在随着中国海军的强大,两军的实力,临近了转折点,中国当然不可能再继续忍耐下去,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与美军达成攻守平衡,是最起码的目标。新时空的1976年,中国的核航母达到了10艘,而美国有2艘旧航母退役,剩下12艘航母,其它巡洋舰、驱逐舰等战舰的规模,两军也开始趋于平衡,最富攻击力的攻击型核潜艇,中美现在都超过了100艘,整体也是趋于平衡的状态。
所以凭什么让美国海军在此嚣张下去呢?虽然说“攻守之势异也”还为时过早,但让彼此都变得有攻有守,是正常的吧?
刘华卿下了决心,要让三县,变成全方位的海军为主的大基地。美军在关岛,有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有战略轰炸机、各类战斗机、加油机,战略侦察机;有海军航母编队母港、潜艇基地;各种前沿作战基地和弹药、航空燃油储存站、防弹掩体、防空反舰导弹网。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中国也要做到这样,现在的三县只是以防空反舰这样的防卫型力量为主,唯一的进攻性力量,只有空军和潜艇。为了补强,需要建设两个航母舰队的母港,一个设在东原县的旧二见港,另一个设在塞班岛。
潜艇基地也要大规模扩大,实现集中又分散的部署,降低风险。利用大量的小岛,修筑海底直接通达岛屿山洞类型的隐蔽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多个基地。
目前战略轰炸机基地,处于“后方”东原县,这个可以不动,但要扩张部署能力,达到能容纳160架H-10的能力。
战斗机需要部署至少三个航空师,300余架各类型战机,压倒美军在关岛的最大配置(目前为180架左右)。
防空反舰导弹网也要大幅度扩张,现在三县的建设,已经不止于此前的五个军事基地了,在北马里亚纳海域,其余的大约10个岛左右,需要纳入防空反舰反潜导弹防御网,防护之伞,要撑得更高更大。
刘华卿的脸上露出冷笑,现在轮到美国面临对抗中国更强大实力的时候了,国家的经济力量已经远超美国,所以我们的军力,可以在前线形成对美军倍数的压力,虽然不是热战,但这里就是一个“演习对抗”式的大磨盘,磨个十年二十年,看谁顶不住?
他想起了上一次在总参的会议上,总参谋长赵云腾的讲话。他认为,在军事上,现在中国最好的策略就是,对美军在全球的各个重要“节点”,形成强大的对抗压力,让美国只能年复一年地与中国军队,进行高强度的“磨练”,由于在中国竞争下美国制造业的一定衰落,现在美军的武器装备的成本,越来越贵,远超中国的成本,这样高强度的对抗,使得美军武器的替换速度,不得不加速,而消耗的军费就会因此而逐步上升,更不要谈什么缩减了。
美军维持这个摊子越来越难,最后其装备的规模,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例如每一代的战机,中国凭借强大而快速发展的国力,可以保持甚至扩大更大的机队,但美国的下一代,由于成本的上升,能保持上一代机群的一半数量,就是烧高香了,这样长期对抗下去,我军就必然最终取得常规战力上的优势。
美军在全球不是有着几百个基地吗?逐渐地,我们都要贴身“服务”上去,看他们最后,还能维持多少个基地!
这就是“军备竞赛”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战略,按照赵云腾的说法,我国到1980年,很可能GDP会达到美国的五倍,而军费则至少是美国的两倍以上,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双方军力上的大转折点。而且中国的2倍军费,由于我国制造业的强大和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发挥出来的,起码是美国的3倍效果。
刘华卿对赵云腾的理论,十分确信,我们这一代的中国军队,必将登临全球之巅。海军经过近40年的发展,终于可以一展鲲鹏之翅了,从此,中国将不再只是一个强大陆权的国家,而是一个陆权与海权,双双都逐渐变成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第364章5大职业风暴与平准制
国家计委,全国职业分析与政策中心,李思华带着几名中顾委的老同志,参与了政治局一些委员的队伍,正在调研一个特殊的职业——卡车司机。
听了计委的汇报,很多领导才发现,自己过去远远低估了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全国的卡车司机,现在足足有1800万人,再考虑他们背后的家庭,至少影响5000万国民的生活,也就是说,影响大约45%的国民生活,这个数字规模,让他们大吃一惊,要知道,现在全国那么多领域构成的制造业就业的总人口,不过是1。5亿人。而卡车司机这个不起眼的单项,居然达到了制造业就业总人口的12%,妥妥地超过了一成,怎么可能不吃惊呢?
如果把制造业的各单项分出来,恐怕还真没有哪个单项提供的就业,有卡车司机这个职业的规模大。
忽然发现了卡车司机行业被自己忽略掉的重要性,参与领导们的精神变得极为专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领袖,为什么要带他们来关注这个非常“冷门”的课题——因为他们过去太不够重视了。
按照计委的说法,卡车司机这个行业,是伴随着我国干线公路的发展而兴起的,从业人员和需求也是不断增长,毕竟到去年即西元1975年,全国的干线公路规模,已经超过了700万公里,所以在货物运输上,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区分格局:大宗物资主要是通过铁路,例如各种矿石、煤炭、钢材、粮食等等;但各种民生消费产品,更多是通过公路,用卡车运输,这是因为公路运输,有着更多的灵活性,例如在产品数量的匹配上,在各种终点地址的选择上。尤其是中短途的运输,卡车占比更大。
中国这样的大国,全国各地每天的消费需求,当然是天文数字,这使得对卡车司机的需求不断增长,到现在已经变成了单一职业中最大的一种。
卡车司机的待遇是不错的,大约是国企工人的2。53倍。这也是必须的,因为这个职业极其辛苦,随便想想就知道,每天可能十来个小时开车,疲劳的程度可想而知,而且路途中还会经常遇到不同的情况,例如在行驶途中或者装车之后遇上突发天气,例如长途运输卡车,可能大毛病不少、小毛病不断,路上修修补补,都是经常事。
李思华在几年前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职业的发展,要求计委研究这个职业领域,提出一套系统性的管理办法。
困难在于,卡车司机这个职业,从总体来看现在“奉献得过多”,虽然高薪,但付出了枯燥的生活、透支的身体,以及难以照顾家庭等一系列代价。但如果要改善情况,例如强制每个卡车司机,每天只能开6小时的车,那么全国约1200万辆的卡车,就意味着需要新增至少60%的卡车司机,从1800万增加到3000万左右,物流成本当然要上升,全国消费者都要付出代价,物流费用上升了嘛,当然产品售价,就更贵了。
所以最近几年计委推出的相关措施,一直是犹犹豫豫的,治标不治本。不过不能再拖下去了,按照最新的调查,有79%的卡车司机常年遭受颈椎病、腰椎病、胃痛三大职业病困扰。其中,32。77%的卡车司机患有颈椎病;23。5%的卡车司机患有胃病;22。71%的卡车司机患有腰痛;11。41%的卡车司机受到感冒发烧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