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24章(第3页)

第224章(第3页)

所以未来随着对中国进口量的增大,或许民间轻工日用品由于自身落后导致的高价或匮乏,就可以解决掉。

作为情报人员,金武怠知道,国内油气进口,还是更看重两伊和非洲,这几年大量的油轮,开始穿梭于这些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海洋上,苏联虽然是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但由于未来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对苏联的进口,并不算最多,当然苏联如果愿意加大出口,只要中国有需求,完全可以接受。

此时中国正在扩充石油储备,准备从原来的150天扩充到300天,保持一个非常大的储备量,对比一下,美国此时的储备量大约就是150天左右。

而且中国毫无疑问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石油的主要进口国,虽然中国通过油价严格限制了私人轿车的使用,主要是用发达的公交来解决问题,此时私人加油的价格,按汇率计算,超过美国水平的6倍。

但即使如此,在中国限制自身产量的情况下,每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了5亿吨。对比中国自己的产量,只有2亿多吨,现在中国的石油自产,主要就是为了保证自身石油开采业的生存而已。基本上中美都是一样的策略,自己的油尽量少开采,主要通过进口。

当然,美国进口靠的是绿纸,但中国进口靠的是实物产品作为背托的“货币互换”,所以在美元霸权衰退的1975年,石油出口国,明显要对中国的进口更热情一些,苏联不过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而已。

中国现在采用石油大量进口的策略,一方面是为了自身产品的市场,其实是“石油换产品”,否则产油国拿什么钱来买中国的产品呢?另一方面,新时空中国的石油储量,大约是可采资源量约600亿吨,探明储量约110亿吨。

这两个数个据中,其实探明储量才有实际意义,如果完全靠自己产油,只够15年的消耗。开采资源量600亿吨看起来很大,但以现有技术而言,难以开采或者成本太高。

当然从未来的角度看,中国并不缺油,远景储量至少有1500亿吨。一个南海,评估就有250亿吨;一个塔克拉玛干,深度3000米以下,也有180亿吨。现在只不过是受制于科技水平以及开采成本而已。

金武怠想了想,对洛特尼克夫问道:“你有没有想过,苏联轻工业和食品工业落后,以及粮食生产上存在一些短板。现在油价比较高,苏联出口石油的收入,可以基本覆盖这些问题,但如果未来石油价格大大降低呢?不要说这不可能,你我都知道油价的未来,不一定是如此确定的。”

洛特尼克夫沉默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老实说,现在的苏联,恐怕很少有人会提及这个问题,美好的日子,仿佛可以永远地持续下去。

他的脸色变得有些苦涩,说道:“从我的角度看,或许只能是希望苏联与中国的贸易变得足够大吧,除了石油,中国也需要苏联很多的战略金属和其它矿产。用东方来抵消西方的需求下降,用更多的出口,来抵消可能的石油价格下降。”

说道这里,他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苏联相对中国,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初级产品供应国,这和非洲的地位是一样的。苏联高科技的产品,都是军事武器相关的,根本不可能出口中国,而中国其实也不需要,他们现在已经够先进的了。

按照金武怠的说法,1975年中国的GDP预计达到8万亿人民币,按照当下人民币兑换美元1。9:1的汇率,相当于4。21万亿美元,人口12。8亿,人均GDP达到了约3300美元。同年预计美国GDP可达1。35万亿美元,已经不到中国的13,而美国人口2。2亿,人均GDP大约是6130美元左右,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美国人均的一半。

苏联的水平,总量GDP按照中国的估算,大约已经达到美国的81。7%,大约是1。1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中国的14强,人口2。63亿,人均GDP大约是4182美元,是中国的1。27倍。

苏联的数据看起来很不错,但洛特尼克夫认为中国是高估了苏联的——看看外汇黑市就知道了,卢布美元官价0。9:1,黑市上至少是2:1,。他对中国很熟悉,也去过美国,对苏联的经济状况又很熟悉,他个人的认知是,中国对苏联的GDP至少高估了30%,由于苏联在军事重化工业上占比太大,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恐怕比苏联人还略好一点,两国最多是头碰头脚碰脚,大致的水平差不了太多。至于相比美国,GDP能有美国60%多的水平,就算不错了。

中国对苏联GDP的估算,当然有自己的道理,但也不能说洛特尼克夫的想法是错误的,他只是更看重民生的水平,而作为行政官员,对于苏联军事上的GDP过于轻视罢了。中国当然更重视苏联的军事和重化工业。

在洛特尼克夫的别墅里,两人喝起了小酒。按照洛特尼克夫的说法,这栋别墅,其实是他父亲按照级别得到的,他的父亲是上将嘛,不过也要退休了。

洛特尼克夫美丽的夫人,为他们准备的下酒菜很丰富,黑海的鱼子酱、第比利斯的ChaCha酒、奥利维尔沙拉(豌豆,火腿,番茄,蛋黄酱),鲟鱼冻、芥末仔猪。

金武怠指着这些食物,笑着摇了摇头:“我们当年在匈牙利,可吃不到这么好的食物。”

洛特尼克夫也笑了起来:“该死的干部福利,可是真香啊。”他早年就从金武怠这里,学会了中国人“真香”的梗。

说笑了一阵,随着一杯一杯40多度的ChaCha酒下肚,有了酒意,两人的谈话就开始有深度了。

金武怠对洛特尼克夫说道:“来苏联之前,我正好看到了一段领袖李主任,对苏联现在情况的内部分析讲话,不过我觉得你不会爱听的。”

洛特尼克夫则很感兴趣:“不看好苏联的未来吗?说来听听吧。”

金武怠说道:“领袖认为,苏联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现在的这个年代,就是苏联最强大、人民最幸福的时代。但是由于体制缺陷,接下来并不乐观。”洛特尼克夫安静地听着。

“领袖认为,苏联现在有三个致命的缺陷。第一个是苏联体制有走向衰败的迹象,尤其是干部体制,已经越过了边界,开始不可控了。干部群体的腐化堕落,将会不断加速,干部阶层,将成为苏联新的剥削食利阶级,他们逐渐将完全脱离普通的人民,只关注于满足自身阶层的欲望,而缺乏提升甚至维持人民生活水平的欲望。除了干部,经济管理上的体制,也是过于僵化,国企未来可能走向衰败。”

“第二个就是石油。苏联现在用于支持民众生活的经济体系太单一了,几乎完全依赖于石油。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这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如果发生国际油价长期低迷的状况,必然会对苏联的国计民生,造成相当惨烈的打击。”

“第三个是粮食,目前苏联粮食的安全边界太有限了,每年生产的粮食,几乎不够自身国民食用,不足的部分,现在可以依靠石油利润进口补足。但大国需要虑事长远,例如出现一种特殊的情况,国际油价长期低迷,而苏联因为气候灾害发生粮食减产,会造成什么情况?”

洛特尼克夫诧异地瞪大了眼睛,看着金武怠:“不会有这么严重吧?”

金武怠耸耸肩,说道:“我也看不出来。不过你知道的,我们领袖生平,从来就是以预测神准而著称的,迄今为止,百发百中。”

洛特尼克夫不由打了个寒噤,他当然知道李思华“预测”的神奇,这在全世界都传为美谈,美国的金融界,至今都把李思华当年的预测,形容为美国金融史上最神奇的故事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