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13章(第2页)

第213章(第2页)

可惜的是,整个过程估计需要40年的时间,估计完工的时候,她早就去见马克思了,有点遗憾。不过能奠定这样“建功于百世之外”的、能大大提振民族长期元气的大事业的基础,这是她真正的人生巅峰,那点小小遗憾,也就不算什么了。

现在的大事业,让她想起了原时空的情况。这样的事业,主席在的时候,有足够的魄力,但是国家没有能力;等到有能力了,国家又被各种牵扯,很难有一个领导人,能下定决心干成这样的大事业了,这可以算是真正的遗憾。

至于花费的巨额资本,她并不是很担心,时间跨度长达40年,每年的支出成本预计都能控制在GDP的0。7%以内(0。6%建设,0。1%运维),这不算是什么大问题。更何况,这些工程都是能产生巨额利润的,未来不但能收回投资,还能成为全民分红的一个巨额利润来源。

在开工仪式上,李思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会屈服于自然界的困难,不会屈服在所谓自然伟力的面前。我们总是努力去改天换地,从大禹治水、大羿射日,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世千代,都在不懈地改造山河,让它们成为人民可以利用的、可以驯服的生产工具。像西方民族那样,去匍匐在所谓神灵的面前,不是我们民族不屈服、不妥协的性格。”

“今天的红旗调水工程,是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的、必然被历史铭记和称颂的伟大事业。同志们,你们应该感到幸运,不是每个人,都能加入这样的伟大事业的。你们的名字,将随着这个伟大的工程,被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一般的掌声,无数的工程师、施工员和工人们,热泪盈眶——让我们不懈地努力,早日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

第340章新西北大开发

李思华这一次,还要视察新疆等地,她要在大西北走一圈,基本确定红旗调水工程基础上的,新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大框架。

陪同她的,是当年的天山省委书记,现在的分管副总理,兼西北大区管委会主任章笃功。到了西元1969年,当年的中南大区、东北大区,在行政上都撤销了,直接是中央-省的管理模式,只不过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称呼这些地域属于哪个大区罢了。

但西北大区,就是行政上新成立的机构,用来领导和管理整个大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这自然是因为红旗调水工程必将带来的大变化,使得大西北开发不仅具有了重要性,更具备了可行性,这就需要整个地域的协同作战。

新时空西北大开发的范畴,是小于原时空的,西南早已开发,无需再纳入开发范畴,所以现在是“西北大开发”,而不是“西部大开发”。现在所指的地域,主要是天山、西域、陕西、甘肃、宁夏、绥远、察哈尔七省,总面积大约300万平方公里出头。未来还要扩大到外蒙4省,但由于短期水资源还是有限的,所以外蒙地域,暂时不纳入这个范畴。

章笃功在考察的一路上,向李思华汇报了西北大区的西北大开发思路。

由于“红旗调水一期工程”的调水出口是新疆若羌,所以很清楚,首先的开发重点,就是新疆两大盆地之一的塔里木盆地,总面积高达53万平方公里,大约是原新疆(西域+天山两省)的13面积,也是现在西域省的大约23的面积。

若羌在塔里木盆地的东南角,所以引水工程从出水口开始,分成两种用途。第一是用10米或20米直径的硅铝合金管道,从海拔1300米的出口,向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输水,那里的海拔是1000米左右。水到了西部,再通过更小直径的输水管,通向计划中首批发展的10个在“塔西”的标准市。

第二是部分暂时利用不上的水源,导入就在若羌境内的罗布泊,这里是塔里木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大约是780米,面积有3000平方公里,足够蓄水1000亿立方。

短期内蒸发量自然非常厉害,按照专家的测算,罗布泊每年湖面的蒸发量相当于3米高,但这些水汽并不会浪费!

由于塔里木盆地相对较为封闭,北部是天山,南部是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而西部地区又是昆仑山和天山合并型山脉,所以塔里木盆地中产生的水汽满足盆地周边降水的同时,极少会向西,向北,向南扩散。

主要的扩散方向,就是向东,这里的水汽,会一路向东经过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山东等省市,滋润库布塔格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华北平原等,这些地方的降雨量将大大增加——肉还是烂在锅里,这些同样干旱的地域,提前享受到了水资源增加后的利益。

显然,第一阶段发展的支撑,就是10个标准市,预期先动员1500万人,逐步发展到满员的3000万人。这些标准市如何发展呢?

核心是五大任务:交通、城市、石油、农业和绿化。

交通上,总长超过2700公里的环塔里木铁路正在进行中,其实再修大约1000公里就可以完成,因为北段从迪化、吐鲁番到喀什的铁路早已竣工,现在是补上南段形成环线而已,从环塔里木铁路西段和北段,再伸出4条支线深入塔里木的西部,就能将10个标准市全部串联,而且预留了未来建设更多标准市的余地。除了铁路,战略干线公路也会采取类似的策略,形成环线和塔西交通网。这样南段直接与青海相连,构成了入疆的第二条大通道。

城市上,没有太多出奇的地方,是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实施,例如主要街道下,是最深达到1820米的地下管廊和地下物流通道,再在地面上建设生活和生产等城市空间。比较有特色的,是尽量使用沙漠沙子作为原料的新型建筑材料。

传统上的沙漠沙子,是不能直接作为普通混凝土中使用的沙子的,混凝土只能使用河沙。原因是沙漠沙太过光滑,而且盐分和矿物质的含量过高,使用这样的沙子,只会让混凝土变成了豆腐渣。

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建筑材料,都从千里之外运来,沙漠沙子是最现实的潜在建材主力。所以从1950年左右开始,对沙漠沙新型建材的研究就是一个国家重点,经过差不多20年的努力,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核心的技术突破,是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黏合剂,现在被叫做“沙胶”,平淡无奇的名称背后,是强悍的性能——它能将沙漠沙牢牢固定在一起,其强度甚至超过了普通的混凝土!

李思华曾经专门听取过这种“沙胶”的汇报会,她知道在原时空,伦敦帝国理工,也曾经发明了类似的“胶水”,被叫做Finite,性能同样强悍,虽然不知道新时空的沙胶,是不是就是原时空Finite的科技再现,但同样强悍的性能,确实解决了在原沙漠地带建设的巨大困难。

所以使用沙胶,就可以直接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大量沙子,制作成各种建材,例如砖块和“石块”,或者浇灌成型,其强度足以保证城市各种建筑所需,成为新城市建设的主力建材。

第二种技术突破,是一种沙漠沙子的新型涂料,使用这种涂料,通过让每一粒沙子的表面上,覆上一层膜,改变了沙子的界面张力,从而实现了许多神奇的效果。

例如可以制作成“透气阻水砖”,这种砖透气不透水,所以是很好的房屋内外墙材料,用钢筋加沙胶砖,做承重结构,再用透气阻水砖,做其它墙体,由于这种砖防火且保温,所以是非常好的搭配。尤其在表面,可以达到微米级的光滑度,实际上会比一般内地的砖,更不容易积累灰尘,也更容易打扫。

还可以做成“砂基透水砖”,用来解决街道路面积水的问题,水可以透过砖,直接流到水沟里。

实际上,类似的建材,未来可以做成大产业,内地的需求也是很大的,不过就要看未来的运输成本和价格了。

石油上,毫无疑问疑是塔里木盆地启动发展的关键——发展资本的来源,总不能都靠中央拨款。塔里木的石油储量,已经探明180亿吨,毫无疑问,是除了外东北以外的,中国第二大石油矿区,而且易于开采的部分,主要位于海拔较高的塔西,尤其是阿克苏附近,油田密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