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11章(第1页)

第211章(第1页)

情况既然清晰,对策也因此很快就决定了下来,达扬负责调整军事策略,大家都倾向于提前发动,不给阿拉伯人更多的准备时间。另外一方面,就是以此向美国进一步求援,以色列人为亲近美国,实际上已经在付出惨重的代价,美国人不能没有回报,佩雷斯则负责联系在美国的犹太财团,请求他们向美国约翰逊政府施压。

在达扬的指挥下,以色列军队开始疯狂地调动起来,他们的进攻时间提前了,而进攻的重点和次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有的指挥官和基层军官,必须立即熟悉新的计划。

在此期间,双方的各种小冲突仍然不断,在全球电视媒体上反复出境,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硝烟似乎开始弥漫,猜测起一场战争是不是会开始。

以色列的军事调整,也被此时高度警惕的阿拉伯三国注意到,但效果仍然是明显的,信奉防守反击的他们,对于以色列接下来的行动变化,开始变得模糊和有点茫然了。

纳赛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到空军指挥部,视察空军的戒备情况,中国人不停地警告他——以色列军的行动很可能提前,他可不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被以色列军队的突袭所打败。

第336章新中东战争与伊拉克联动

CFIA中东情报处的处长刘鸿尹,与克格勃第一总局副局长伊万诺夫握手寒暄,但很快两人就进入了正题。

伊万诺夫看着年轻的刘鸿尹,内心很感慨,中国人真是出色的工作!这一次苏联中东的情报网络,算是出丑了,居然没有发现以色列突袭阿拉伯三国已经即将发动,还是在CFIA的“友情提醒”并提供了充分的情报基础下,KGB才如梦方醒,由此KGB撤掉了两个情报站的站长,并派遣他来迅速调整和完善苏联在中东的情报网络。

这两年中苏关系良好,两国的情报机构的合作也多了起来,实际上,两国情报合作一直断断续续,就没有中断过,KGB的青年官员们,大多数对中国人是有点好感的,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坑过KGB(没有人知道当年伊朗事件中的中国行为),虽然他们同时也对中国有着警惕。不过,情报合作总是受制于两国关系的,也只能是时好时坏。

这一次中国人提议,在美国的注意力,尤其是海军主力会更多地去临时关注中东战争的前提下,在伊拉克发动一次大型的游击反攻,给美国人一个大教训。现在伊拉克的游击队,要不是亲中,要不是亲苏,但也有一些是亲伊朗或者叙利亚的,甚至还有单纯的宗教势力,非常复杂。但亲中和亲苏的游击队,仍然是主体,他们才能拿到最好的武器和补给嘛,更何况训练的水平也不一样,让他们更容易生存下来。

克格勃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对美国“复仇”的机会,在美国人支持下,以色列人瞒过了KGB的眼睛,这是耻辱。苏联不愿意直接介入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战争,但也不能眼巴巴地看着美国人得意,通过伊拉克战争,给他们一个教训,当然是很好的选择。

在刘鸿尹与伊万诺夫以及两人助手们的协商下,基于刘鸿尹的原始计划,一个新的计划出炉了:

这个计划按照刘鸿尹的提议,被命名为“百团大战”,伊万诺夫听刘的说法,是CFIA总部上报初步计划后,领袖李思华亲笔批示的。伊万诺夫没有异议,他觉得这个名字其实很好很威风——现在伊拉克有数十万来自各个伊斯兰国家的游击队,中苏两国加上伊朗能够动员的部分,差不多也有“百团”的规模了。

当然,这一次大战后,美国人必然会全力反击,百团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但两人都不在乎,各自的训练营中,超过10万以上的训练中的游击队员,可以随时补充,单单伊朗人中宗教的狂热分子,就足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他们绝不缺乏勇气,缺乏的只是军事训练和武装而已,中苏为他们补上了关键的一环。

按照CFIA与KGB协商的计划,大致的行动步骤是:

一、在中东战争爆发后,苏联立即做出向埃及等阿拉伯三国,大举派兵支援他们的假象,调动美国在中东附近的海军和空军主力,集中到地中海,而不是波斯湾。这个步骤只有苏联能完成,因为中国缺乏在这些地区的军事支撑。

二、百团大战的重点,首先是破袭战,要达到几乎截断伊拉克所有公路和铁路交通的目标,并争取突袭各个重要机场,以此调动美军防护,并使得美军的补给,发生短期的困难。

其次是对美军军营和油田的大范围骚扰,以及“冷枪冷炮”等袭击。目前美陆军在伊拉克,日益龟缩在军营中,或者是在油田周围守卫。更多的作战任务,几乎都是通过空军轰炸来完成。美军以此来减轻其“日常伤亡”,开战7年来,美军的伤亡已经突破9万人,这让美军普通士兵开始厌战,也使得美军高层,不得不想方设法地降低人员损失。

但这种情况下,美军军营和油田作为军事行动目标,就变得和夜晚的萤火虫一样显眼,平时他们足够应对少量游击队的袭击,但这一次的袭击,突然增加了十倍乃至二十倍的力量呢?

第三就是防空战,苏联已经训练了一些游击队中的“正规单位”,让他们学会了使用防空导弹,这一次会在苏联派遣教官的指导下,秘密运输一些萨姆2型(C-75)的防空导弹进入伊拉克,它们将部署在伊拉克的几个城市,利用建筑物的掩护,对美国派遣轰炸的飞机进行突袭。可惜此时萨姆2需要配套的设备过多,机动性不够,因此只能在几个有条件的地方尝试。

第四是城市战,重点是巴格达,以打击伪政府的力量为主,同时吸引美军守卫力量,开展城市游击战。

三、中苏将派遣各自人员,大量搜集美军残暴行径,和伊拉克普通人惨况的照片和资料,在战争中不断通过两国各自的途径,在全世界发动对美国的舆论战,揭露美军的残暴,推动全世界人民对美国侵略伊拉克的反对运动。

这一部分连刘鸿尹都不知道的是,CFIA会利用伊拉克百团大战形成的“势”,在西方各国推动学生和各界人士的反战运动。这是李思华从原时空越南战争得到的启发,可以让西方各国陷入内部的争斗之中。美国人一直在全球各处挑起战火和混乱,我们当然要学习这种有效的美国策略。

在CFIA和KGB各自上报最终的计划后,中苏两国的相关机构,开始迅速地准备行动,中国还协调了伊朗军方背后支持的游击队,他们将统一在百团大战中,参与这次光荣的行动。

5月24日,纳赛尔召开埃及高层军事会议,埃及军队已经准备就绪,3天后开始向西奈半岛出兵,埃及不能被动地等待以色列进攻,纳赛尔要求埃及陆军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蒂朗海峡给封了——蒂朗海峡对以色列至关重要,它是以色列与外部连接的必经之地。

但是这个动作已经来不及了,5月25日,以色列的突袭开始!相比原时空的6月5日,整整早了11天!

埃及的军队,是有“上下班”的习惯的,不像大国军队,上下班是不明显的,保持着24小时不间断的军事军能力。埃及军队上班时间是早上九点,九点之前呢,会有一些交接工作,比如说雷达监测、飞机什么的,在近期高度警戒后,军官们开始大量加班,但每天这个时刻,仍有25%左右的军官,会上下班,总不能不让人休息吧?陆军的将官,倒是都进入了军营,但类似空军指挥中心这样的单位,还不能完全实现大国标准的战备。

所以,在发现以色列机群来袭后,大约在8点40分不到,埃及反应了过来,空军指挥中心开始进入角色,但仍有部分混乱,那些已经下班的军官,难以迅速召回了。

好在相比原时空,埃及空军多了不到10分钟的准备时间,因此主要的10个战斗机机场上,飞机开始连续起飞,与来袭的300多架以色列战机,形成了有点慌乱,但大致上还能勉强对战的格局。

这种格局就相当于,有了最初的百架埃及战机,卷入了与以色列的对战,在他们的牺牲中,为其它战机的起飞,多赢得了两三分钟。

所以虽然仍有战机,被以色列空军摧毁在机场上,但埃及大部分的战机,得以起飞作战——这些天埃及空军都是保持60%以上的战机满油满弹,飞行员值班战备,随时起飞。

于是埃及各战机机场上空,很快爆发了剧烈的空战,埃及其余8个轰炸和混合机场的战机,也借此机会起飞,飞向以色列方向,寻找事先设定的目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