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07章(第3页)

第207章(第3页)

李思华的神情冷肃:“难度在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社会逐渐富裕。当初的无产阶级主体,已经变成了小有资产的有产阶级。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的革命热情和耐性,不免都有所衰退。革命的激情,逐步让步于生活的世俗。大多数人,不会关心到革命和体制的方向,对于权力变迁的监督,当然更不会上心,一个小老百姓,总是会认为这些离开自己太远,这就让人民监督,易于流于形式,而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主席笑了,说道:“所以重点,永远是有革命热情的一代代青年。我们的流动民兵体制,加上流动大学生体制,不就是为了教育、训练和激发青年们的革命意志、思想和能力吗?革命的中国,必然永远是一个少年中国呀。”

李思华的眉头松了开来:“所以干部年轻化的原则,是一定要不懈地贯彻执行的,懈怠的干部,变成了怠工和追逐个人利益的官僚,就一定要尽早地换下来。我是不在乎退休工资发得多的。”

两人最终达成了一致,对于65周岁高层干部退休体制,一定要坚定地严格执行。牢骚满腹的老干部,压制个十来年也就过去了。体制形成了惯例,后来者习惯了新的惯例,就比较能接受。

当然,一定的安抚还是需要的,李思华决定,每年给予老干部一次免费旅游7天的待遇,各地老干局也增加一些费用,让他们组织每月12次的老干部活动,参观访问,座谈建言。各地的现任领导层,必须每月至少一次与老干部们座谈,解决他们的一些合理的要求,但对于不合理的特权要求,必须坚决地顶回去。

李思华并不太担心,某地的退休领导,或者回到家乡的退休高层领导,会在当地形成庞大的影响力,从而为家族或群体谋取特权,获得特殊的利益。

这就是流官的好处了,正常他们讨好老干部,对于他们的仕途,并没有太大的正面影响,老干部并没有人事上的推荐权,虽然他们可能向以前的老部下打招呼,但权力的掮客,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他们的老部下,通常也在不断的流动中,人事影响力也是有限的。而且能够直接影响各级组织部的干部,毕竟是少数,而所有的干部,也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思想、政绩和能力的数据量化考核标准之下。

从来没有完美的体制,只有不断完善中的体制,只有保持干部群体整体的战斗力和革命意志,才能避免体制的缺陷扩散和发展,这是永续的斗争。

时光荏苒,让一个大国的发展,总是有不断的新矛盾产生,而过去积累的不显著的矛盾,也可能激化而显著。

老干部们的抱怨,在中央坚决的压制态度,以及一些辅助措施下,逐渐地平息了下去。

第330章中国留学潮

雅克琳和她的闺蜜罗丹琳等几个女孩子,相约到夜市吃宵夜,她回到学校宿舍,换了身“家居服”出行,夜市有时候,油烟还是挺大的。

雅克琳是来自法国的留学生,与很多西方留学生,喜欢选择那些在西方比较出门的中国东部的大城市不同,她1年多以前来到中国晃了一圈以后,就申请了到贵州的贵阳市留学,学校不出名不要紧,她喜欢的是这样体验世界完全不同生活的机会,反正她并不是一个“事业型”的人,家里还算富裕,也不指望她能有什么成就。

贵阳最让她喜欢的就是夜生活,她可是有时候,是有点疯疯癫癫的女孩子,很喜欢这种随意就可以“浪荡”一个晚上、但又十分安全的生活,以前在法国马赛生活,当然也有夜生活,可是黑人和中东人越来越多,犯罪率不断升高,晚上她可不敢像现在这样“放肆”,那可是真的会有生命危险的,尤其是那些欲求不满的男人,随时觊觎着女人。

贵阳往往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夜生活才全面的开始,她最喜欢的夜市,也是这个时间人开始多起来,到处灯火通明,偶尔在交通要道还会看到堵车,开玩笑,晚上十一点堵车!以前在法国从来没想到过还有这样的城市!这真的是座不夜城呀。

她也在巴黎呆过两年,不过不管是巴黎还是马赛,夜生活实际上都是属于男人的,酒吧夜总会是主角,那都是男人寻欢作乐的地方。如果不是喜欢钓凯子与喝酒的话,女孩子也只能去去咖啡厅这种地方,相比贵阳的生活,真是差得远了。

雅克琳自己的感觉,最大的差别就是三个,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消费的廉价,第三是公共交通的便利。

安全性就不用说了,法国相对于中国,那就是法国在地上,而中国在天上。中国的犯罪率太低了,以至于她在中国认识的当地朋友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例如晚上出行,会不安全这样的顾虑。

她刚来中国不久的时候,晚上可是不敢一个人上街的。直到两三个月后,结识了一些中国朋友,才发现此前的顾虑是多么可笑,这是安全的中国,而不是现在有点动荡的法国,她至今还记得她们对她的疑问,感到困惑而吃惊的神色。

贵阳的消费也是低廉的,这是一个所有产品,都要接受物价监督的国度,企业一般都不敢把自己的产品定得过高,可是有反奢侈品法的。所以雅克琳发现,她作为女孩子,一般消费最多的三块:饮食、服饰和化妆品,都要比在法国省得太多了。

饮食方面,当然是对她印象最深的,法国以法餐出名,可那是少数高收入人群,才能经常享用的,而且菜品有限。中国饮食丰富的程度,恐怕相比法国是100倍以上,在中国的饮食中,她就感到了什么是大国——这是一个165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在相当于法国近50倍面积的国土上,出产的食物种类,简直是无穷无尽。这个国家已经有65万公里左右的铁路,和500多万公里的干线公路,更有无数的乡村公路,将各地的出产,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这个大国的各个角落。

例如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喜欢吃的海产品,在贵阳这个内地城市,她居然吃到了远比在法国这个临海国度、更多几倍的不同海产!简直让她极为诧异!她后来才知道,中国有着庞大的近海养殖业,现在出产全球80%左右的养殖海产,所以她在贵阳,才能吃到那么多的海产品,而且非常便宜!她最喜欢的生蚝,价格还不到法国的110,据说就是因为中国已经大量养殖了生蚝,而法国多数还是捕捞的。

服饰也是丰富多彩的,只不过东方风格浓郁,她开始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因为样式风格与法国相差很大,不过一年多下来,她已经习惯了,而且喜欢上了东方风格的服饰,品种可是太丰富了,市场上的流行换得非常快。她曾经对闺蜜们,说过这种印象,结果她们不以为然地说,中国的人口,可是法国的大约20倍,每个品种的衣服,哪怕都生产上百万件,分到全中国,你很可能在街上也看不到重样的,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

所以这样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服饰的价格自然就很便宜,她觉得只有法国的13到14的价格,这让她非常喜欢,因为家里给她的生活费,能够让她买更多的衣服了。上一次她拍了好多照片寄回法国,她妈妈和她那些熟悉的法国女孩们回信,都非常羡慕,有好几个朋友,说自己也要来中国,太有趣了!

生活上改变最大的是化妆品。她的那些中国闺蜜,看到她以前用的法国化妆品,都劝她赶紧扔掉,因为那些都是化工生产的化妆品,她们认为毒性很大,长期使用很伤皮肤。在中国,除了极少数品种,国家规定化妆品行业,只能是使用天然材料,不得化工合成,因为这样的安全性才最好,对皮肤也才有最好的帮助。她们都知道西方习惯使用化工品,国家就曾经批判过,说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对女性的欺骗。

最初的时候,她对这种理论是将信将疑,但是听起来好有道理,天然植物萃取的,总比化工合成的要安全吧?一年多下来,她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理论,并且深信不疑。她还买了不少中国化妆品,寄给她妈妈和她的姐姐,并详细向她们解释了中国人的理论——人家几千年的经验,可不是欧洲能比的。她们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不过对于她寄回去的化妆品很喜欢,尤其是她妈妈。

来到中国,她才发现法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在大多数方面都是错误的。虽然全世界现在都知道中国是全球第一经济大国,但因为人口众多,所以她来之前以为中国人的生活,应该还是贫穷的,虽然可能比世界上那些其它的发展中国家好一些。

但来了之后,她才发现这种印象是完全刻板而错误的。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比欧洲普通人的生活差。她印象最深的是学经济的闺蜜罗丹琳,有一次给她的解释:中国人均GDP,虽然还不到美国人的40%,可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人的收入结构,是倒金字塔,不到人口5%的富裕阶层,要占掉每年美国全部GDP的50%左右,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扩大;中国人的收入结构,则是正金字塔,少数的小富人群体,虽然收入高,但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仍然是一个小头。

这种“共富结构下”,导致中国人的可支配收入,用中位数来比较的话,大致已经达到了美国人的70%80%,大致是人均GDP比例的两倍。说白了,美国富人占掉了太多财富,他们又不能消费那么多,而太多的美国穷人,就没有消费力。中国人由于收入平均得多,所以消费力是很强的,远比美国的结构要好。

雅克琳不懂经济,但罗丹琳的理论非常浅显,她一听就懂,觉得很有道理,她虽然没有去过美国,但法国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确实普通人的消费能力,和中国人差不多,甚至要差一些,因为中国的消费物价,肯定是全世界最便宜的。

贵州这里虽然是“革命老区”,工业很发达,但由于都是山区,人均收入在中国,其实是中间偏下的一档,并不算国内最富裕的地域。可就是这里的消费水平,都赶得上欧洲,法国除了巴黎和马赛少数城市,其它地域的生活,雅克琳觉得,未必比得上她已经去过的几个贵州城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