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下台后,一开始似乎一切都按照着谢列平和他的预计在发展,勃氏不太关心工作,而谢列平动力十足、全身心地投入,成为了苏联的二号人物,人们都以为这是一个勃列日涅夫---谢列平式双驾马车的时代。
谢列平周围团结了一批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忠实于他的人。党和国家机关里的年轻人都喜欢他,这些人大部分是苏联的共青团团派出身,确实占据着国家的一些极其重要的职位——国家安全机关、内务部、电视台、塔斯社,这些单位到处都有谢列平的朋友。
但事实证明,他们远远低估了勃列日涅夫的老辣,勃氏将自己这个KGB主席,用借口调到了乌克兰一段时间,然后突然袭击,谢列平的亲信中有30至40人被打发到各地,大部分被派到小国当大使。让谢列平变成了光杆儿司令的中央书记,等到自己回来的时候,大局已定。自己虽然是KGB主席,但并不是拥有绝对权力的,难道要拼死一搏吗?根本没有机会了。
事实证明,谢列平的弱点,确实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他是直接从团的工作转到克格勃的,随后进入中央委员会。他从来没有领导过某个地区,没有处理过国民经济问题。更关键的是,他缺乏与勃列日涅夫这样的政客斗争的经验,面对勃氏贬斥自己的人马,居然没有及时有效的反击,人心涣散之下,自然现在什么也没法做了。
中国人有句话:“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大概说的就是谢列平这样的人吧,自己也被他牵累了,现在两人都是勃氏砧板上的肉,随时都可能被解职了,很显然,谢列平和自己的政治生命都结束了。
现在想起来,多么好笑啊,谢列平和自己,是导致赫鲁晓夫失败的最关键的2个人物,而赫鲁晓夫是提拔谢列平的关键人物,他本身就可以看成是赫鲁晓夫的继承人,人们都说,赫鲁晓夫对任何人都没有这么信任过,也从未像提拔谢列平那样,快速地提拔过任何人。第一书记信任谢列平,重视他的工作能力,把最重要的事情交付他,其中包括选拔党的干部这种工作。
自己则是被谢列平提拔,所以两人在别人的眼里,都是不折不扣赫鲁晓夫最亲信的干部,确实也是这样,否则怎么会让两人接替掌控KGB这把最锋利的剑呢?赫鲁晓夫只是没想到,最亲信的人背叛了他。
他还记得赫鲁晓夫下台的时候,看着谢列平和他那种失望透顶的眼神。恐怕很多人对谢列平和他谢米恰斯内的看法,也不过是两个背叛者,不值得任何人信任。
现在想来他们是多么的愚蠢!当初两人对赫鲁晓夫不满,是因为觉得他采取自由主义行动,尝试同西方寻找共同语言,裁减军队和压缩军工生产。作为KGB的领导,谢列平和他都对此非常不满——KGB第一总局战斗在与西方斗争的前线,无数的战士为此而牺牲,他们想要一个更好的苏联。
现在他们得到了什么呢?一个勃氏领导下完全官僚主义的苏联!高层正在迅速地腐败,KGB有着大量的材料证明这一点。谢列平当初主张的改革,被勃氏政府高层的书记们逐一否决,他们已经不想斗争,而是渴望平静与舒适。
勃氏因此掌控了“人心”,谢列平与他已经没有反戈一击的机会了。
谢米恰斯内占了起来,点上一支烟,怅然地看着窗外。
良久,他才走回了办公桌,在那份文件上,签署了“同意,立即执行!”的命令,无论如何,基层的同志们还在努力战斗,要保障他们的行动成功!
罗伯特。李。约翰逊慢慢地走进了地下室,凌晨一点了,这里一片静谧,唯一的声音就是他的脚步声。这是每周六下午6点到周日上午6点的值班,除了他这个因为要照顾医院患病的妻子,所以用这个时段值班一天换两天休息的倒霉蛋,没人愿意值班,在这个如同监狱中的军事中心呆了一周,人都快发霉了,周末去市区寻欢作乐不香吗?
这里是美国驻欧洲军事信使中心,位于法国巴黎郊外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外表看上去很不起眼,只有低矮厚实的混凝土建筑,四周围着高高的铁丝网。但它是美国在欧洲传递传交换重要军事机密文件和外交机密文件的中枢机构,是美军在欧洲最重要的机密设施。
在这个大冷战的时期,这个信使中心,对于苏联可太有吸引力了:从华盛顿送到北约组织、美军驻欧洲司令部、美国驻地中海第六舰队的一切重要文件、密码系统和密码设备,都要先送到这个中心,经过分类后,再发送到目的地。任何美军驻欧司令部,发出带有绝密和机密字样的文件,也必须在这个中心周转后,再送往华盛顿。
美军信使中心的安全保卫,自然十分严密。信使中心唯一的大门,通往一间办公室,武装警卫24小时值班。而办公室的后面,是一座巨大的钢铁地下室,经过分拣的机密文件,会被送到地下室归档保存。
进入地下室,必须通过两道厚厚的铁门,第一道铁门上有一个金属门闩,门闩两头都有密码锁;第二道铁门有一把结构极其复杂的特制锁,必须有专门配制的钥匙才能开启。
保密规定是非常严格的,不论如何人,哪怕是将军,都不能一个人,单独待在地下室。按照规定,在地下室存取文件,必须两人以上在场。要想单独进入地下室,必须获得3把钥匙和两组密码。
然而再严密的守卫,都一定有一个潜在的弱点——那就是守卫者的忠诚。
罗伯特。李。约翰逊,没有人相信这是一个适合的间谍人选,他智商不高、一事无成,是最普通的一个美国大兵。
他一直在美国陆军服役,因为不得志而又想出人头地,便主动投靠克格勃。一开始克格勃的特工,也觉得他智商低于常人,反应呆滞,所搜集的情报没有多少价值,因此不太看得起他。但凭借上佳的运气,让他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克格勃历史上最成功的间谍之一。
约翰逊原来在法国奥尔良的美国军事基地担任警卫,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情报价值的地方,克格勃并不重视,但是有一次,他以照顾在巴黎住院的妻子为由,申请调动到巴黎附近的时候,居然被批准调入在巴黎郊区的美国军事信使中心担任警卫。
大机会!克格勃立即反应了过来,约翰逊在苏联内部间谍名单上的重要性,立即从底层调高了最高层,而一个利用约翰逊获得美军最重要情报的,匪夷所思的超级计划,开始策划成型。
第一步,是让约翰逊偷到三把密码锁。经过一段时间,他终于找到了机会,偷到了地下室的3把备用钥匙,将其做成印模,由在外接应的克格勃特工,帮助配成钥匙。可是要进入地下室,还必须知道两个开锁密码,约翰逊在耐心等待机会。
第二步,有一次信使中心,按照保密条例的规定,更换了其中一把锁的密码。而一位上尉军官恰巧刚刚度假回来,打电话向另一个军官,询问新号码组合。开始对方拒绝在电话里回答,但经过上尉军官的解释,对方同意说出一部分数字,并说只要把这些数字,以某种方式加在原密码上,就能得出新的密码组合。上尉记下那些数字,并进行了计算,然后随手把纸条扔进了废纸篓。
正在警卫值班的约翰逊,在旁边很仔细地偷听到了上尉的通话。而到快下班的时候,他开始打扫卫生,从废纸篓里找到那张纸条,并很快送到克格勃特工手里——克格勃的技术人员,很轻松地排列组合出了密码锁的密码。
第三步,自然是搞到另一把锁的密码,约翰逊将一台克格勃特制的微型X光机,悄悄地安装在了密码锁上。这台X光机,可以自动拍下密码锁内部机构的X光片,密码专家可以根据X光片,计算出开锁的密码组合。
至此进入地下室的障碍全部清除,3把钥匙和2组密码全部到手!
接下来就是对约翰逊进行全面的按计划训练。计划当然包括行动的时间、交接地点、交通工具、联络暗号、意外情况处理等。要做到周到细致,天衣无缝。
让克格勃最头疼的,就是约翰逊的智力水平不高,忘性较大,只好对他进行了反复模拟演练的“巴普洛夫训练”,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行动细节,都重复演练了很多遍,让他形成本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