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党声明,既然黑人和平的抗争,被认为是懦弱可欺,那么他们只好走向武装斗争,用鲜血来为黑人争取真正的平等,以暴制暴。
黑豹党声明,黑豹党不是恐怖主义者,是争取真正的平等和民主的革命者,武装斗争不会针对普通的白人百姓,他们不是黑豹党的敌人,敌人是那些极端种族主义者,例如3K党和美国FBI及警察系统的一些人,他们长年累月地迫害和杀戮黑人。所谓的《民权法案》,完全是一纸空文。
黑豹党最后警告,全美的种族主义歧视者,必将遭到黑豹党的暴力反击。对3K党的这一次袭击,只不过是黑人民权武装运动开始的第一步,呼吁白人中的有识之士,支持他们的正义斗争。
黑豹党的声明,并没有提到社会主义和GC主义,暂时,他们想将斗争的矛头限制在黑人民权上,避免政治上在美国太多树敌。
石山公园袭击事件和黑豹党的声明,犹如平地一声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并在欧洲也引起了极大反响。传统的美国白人,自然将黑豹党视为恐怖分子,呼吁美国政府尽快将他们绳之以法,而美国大学生的主流,却将他们视为争取民权的英雄,是不得已采用武装暴力,来争取自己权益的勇敢行动者。
这种理念分歧是如此的明显和激烈,以至于不少西方“思想家”忧心忡忡地在媒体上撰文表示:美国政治的左翼和右翼之间的撕裂程度,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真正的始作俑者丹尼尔,则适时地加了一把火,全美超过20个城市,爆发了黑人武装袭击警察和3K党徒的事件,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中,发生了40多起,这让全美黑人众多的大城市中的暴力冲突,频繁地发生,而成为了这段时间全球的主要新闻热点之一。人们又一次疑惑地询问,美国到底又怎么了?
这一波的黑人武装袭击事件,造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经济后果,那就是白人和大企业开始,放弃城市中心,富裕白人搬到保安严密的郊区,大企业搬到白人主流的县郡,开始成为主流。这种搬迁当然有负面的经济影响,城市中心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就废了嘛,尤其是一些黑人活动比较强的地方,例如底特律,汽车公司开始搬离,这里逐渐将变成经济上的“鬼城”。
关键是,这个趋势比起原时空大约早了十年,而且是美国ICT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发展起来的十年。在这个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而新时空美国的ICT产业,又受到中国的阻击,因此,负面的影响,恐怕是原时空的十倍不止。
美国总统约翰逊,铁青着脸,盯着他面前的FBI局长胡佛。
胡佛觉得有点尴尬,他并不害怕约翰逊,这个总统绝对不敢动他,但是FBI确实在佐治亚州和亚特兰大,没有找到黑豹党的踪迹,这让他不免有点尴尬,他知道约翰逊为此承受了重大的压力。
不过胡佛本人也确实没有把黑人的反抗当一回事,他已经命令FBI提高警惕,在各地搜捕黑豹党成员,相信不久后,就能把那些人搜出来。
埃德加·胡佛,可是当代美国最传奇的人物,也被认为是美国真正权力最大的人物。他可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第一任局长,任职长达48年(从1924年一直到1972年病逝),在那48年里,美国换了8位总统,但FBI局长,却始终名叫J·埃德加·胡佛。
作为一个叱咤风云近半个世纪的传奇人物,他的名气远远超过了所谓美国的电影明星,权势让总统也望尘莫及。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当时美国民众的偶像。
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他们都相信,胡佛掌握的情报,足够把任何一个人搞得身败名裂,在政治上彻底完蛋。就算是被美国人认为是最伟大总统的罗斯福,也不敢动他,据说胡佛连罗斯福夫人埃莉诺的裸照都有。
因此,在中国人熟悉的尼克松担任总统的时候,当他得知胡佛终于去世了,他可是如释重负,在日记中写道:“他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死了:幸运的是,他是在位的时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或主动辞职,他都很可能被人杀死。”
胡佛自认为自己是美国的终极保护者,许多“保守派”的美国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要是与哪一任总统产生冲突,美国保守派多半会支持胡佛。
所以面对约翰逊这位总统,胡佛很有底气地说道:“只要他们还在美国,FBI一定会把他们揪出来的,总统先生。”
约翰逊只好压抑住自己的愤怒,说道:“胡佛先生,请尽快,美国人需要一个交待。”
胡佛走后,约翰逊颓然地坐着,面前的咖啡似乎都太苦了。
他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困境,伊拉克战争持续数年,美国投入了60万兵力,但始终无法消灭那些游击队,美军每天都在遭受损失,到现在已经有超过5万多人伤亡。而且美军烦躁之下,对于那些游击队,不免有时“用力过猛”,手段在普通人看来过于残暴,关键是这些美军暴行的照片等资料,不断传播到美国国内,现在国内的反战运动越来越激烈,已经扩散到所有的美国人群,而不仅仅是学生群体了。这让他的声誉直线下降。
他始终坚定地支持伊拉克战争,因为他内心清楚,如果从伊拉克撤军,他就是历史上在美国强大之后,第一次战败的美国总统,这样的历史声誉,对于他而言,简直是人生最大的侮辱。所以上了军工复合体的船,就下不来了。
他现在努力的方向,是搞好美国国内的改革,以此弥补在伊拉克战争上他损失的声望。从民权法案开始,在他任职的头两年内,提请国会通过的立法,就“比本世纪内任何一个总统,在任何一届国会,所提出的都要多”。在本来属于肯尼迪的任期届满后,他顺利地竞选成功,又增加对“伟大的社会”计划的拨款,比如卫生、教育、萧条地区发展经费三项合计,从1965财政年度的81亿美元,增加到1966年的114亿美元。有比较多的穷人得到了社会救济,失业率也有所下降。
明明他对穷人是最好的总统,这些可恶的黑鬼,居然还要反抗,甚至是武装反抗,真是该死!
美国肯定又要内乱一段时间了,约翰逊怅然地想着。
第328章谢米恰斯内与KGB行动
西元1966年12月,莫斯科克格勃总部,国安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皱着眉头,盯着眼前的一份行动计划。
最近他一直心神不宁,因为觉得自己在KGB局长的位置上,可能呆不了太久了,勃涅日涅夫并不信任他,原因很简单,勃氏让他暗杀掉已经被软禁的赫鲁晓夫,但被他拒绝了。
他的拒绝,并不是因为什么对赫鲁晓夫仍然有感情,或者坚持原则之类的理由,而是他认为如果他真的杀了赫鲁晓夫,恐怕就会被勃氏当成替罪羊,那他的下场更不会好,谁能让一个暗杀前国家领袖的人活着呢?单单为了保密,勃氏就肯定要干掉他。
当然他不肯入局,勃氏也就不会信任他,更不会让他在这个关键的位置上待下去,KGB是苏联最犀利的剑,只能掌握在领袖最信任的人手中。谁会接任自己的位置呢?或许是安德罗波夫?
他现在其实内心很后悔,自己从1961年起就担任克格勃的第一把手——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64年如果不是有自己的配合,勃氏他们根本不可能政变成功,赫鲁晓夫也就不会下台。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看好老朋友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的前途,当时谢列平和他,都认为谢列平必然能够最终上位。很明显不是吗?勃列日涅夫看上去不过是一位软弱的、临时性质的领导,而国家需要的是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他最终将不得不让位于一个更加强有力更年轻的领袖---谢列平。
当时谢列平曾经对他说过:勃列日涅夫,充其量只是个州一级的干部,而不是个大国的领导。他头脑简单,把两三种观点归纳一下的能力都没有,理论知识微乎其微,所有发言都需要别人事先写好……。作为KGB的领导,根据他掌握的信息,他同意谢列平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