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03章(第1页)

第203章(第1页)

马丁内兹并不知道在美国的两院中,还有没有自己的同志,不过他私下的猜想,国家总归不会只放他这一条线,当然他也不会去关心这个,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马丁内兹当然不知道,从李思华和唐干林的角度,类似马丁内兹这样的情况,正是近年来CFIA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国情报机构在美国的活动,与苏联大不一样,苏联KGB非常直接,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军事和军工情报上,所以他们发展间谍,是比较急功近利的,而且对应的正是美国FBI和CIA最重视的防谍领域。

但中国的情报活动要低调得多,李思华并不重视从美国取得“即时”的军事和军工情报,本来就知道原时空的历史大势和要点嘛。她更重视的,从来都是对美国金融、产业和商业领域的渗透,所以一开始的策略就很明显,还是从财团入手,在美国建立起庞大的财阀势力,然后用钱开道,在美国几乎就无往不利。苏联KGB的那种策略,在她看来,只能是用“Low”来形容。

在美国,有钱就有人脉、就有势力、就有影响力。通过财团的影响力和操作,中国的特工人员,就可以渗透进入美国著名的科技大公司的要害部门,控制一些美国主要的商业平台,甚至引领部分美国重要的产业领域。最终在政治上,也可以形成远比苏联更有效的情报网络。

例如马丁内兹能当上众议员,就是在这一张无形之网的基础上,他有了资历,又有足够的竞选资金,还有媒体和财团帮他说话,一切就水到渠成。换了苏联的套路,让他们推选一名美国众议员试试?

在苏联意识形态对美国人的吸引力衰退后,苏联KGB在美国的能力,其实是衰退的。而从李思华和唐干林的角度,完全可以骄傲地说,中国在美国的情报网络,人员恐怕是苏联组织的几十倍,而在美国的工作能力,是苏联的百倍以上,现在单单是在美财团的资本能力,就超过了百亿美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国,怎么可能不构成庞大的势力?

现在CFIA在美国的各路财团,都已经超过了10个,在金融界赫赫有名,又渗透进入了数十个美国最重要的产业和科技领域,这等成就,苏联如何比得上?这些财团暗地里彼此呼应,已经是华尔街中重要的一股势力。

这些年,唐干林下大功夫的,一直是人员的安全性。美国的情报人员,现在几乎都变成了单线联系、可以随时断线的组织体系,明明关键的各种职位,都是自己人,但他们彼此之间并不知晓,他们的各种立场和工作,都是根据组织上级的指示来形成。

真正的情报指挥人员,都是处于完全脱离“一线”的安全位置,例如一个公司内部的最高指挥,可能反而是这个公司中的一个不起眼的清洁工,而不是高管,这个清洁工才是掌控大局的、被认为最忠诚可靠的同志。

在每个机构或公司的外围,又部署了充分的安全和警戒力量。例如同样是上述公司的例子,也许在它的外围,从警察局、当地FBI、黑帮,甚至是商业体,都有打入这些机构和组织、负责安全警戒的同志分布,他们默默地在美国工作生活,核心的使命就是保卫“公司”。

这就是李思华的“冗余”战略,用美国财团在美国赚到的大笔资金,在美国就养得起各方面大量的人员,形成纵横交织的网络,构成庞大的势力和人员规模,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的空前规模的地下情报网!

单单是从中国历年派遣来的本国情报人员,就有数万之多,更不要说那些在拉丁人和少数美国人中发展的外围成员了,现在在美中国情报机构,正式人员的规模就超过了10万人!而很多不知情但可以驱使的外围人员,规模更是可以达到数十万之众。这是苏联根本养不起的,中国也是结合了财团收入、黑帮上贡,以及同志们在美国的工作所得,才能长期维系这样的超级网络。

也不要说美国的FBI是笨蛋,主要还是中国情报渗透的领域,正是他们最不重视的,中国庞大的情报网络,几乎不去触碰美国的军事、军工、情报这些敏感领域,全部摒弃对短期情报的追求,着眼于长期水磨工夫的“水到渠成”,这就让FBI根本不可能发现,中国在美国,居然拥有如此规模庞大的情报网络。

所以二十年以来,虽然发生的叛逃或者暴露事件,也不下十几起,但都没有构成严重伤害。

例如最典型的一次,有一个叛徒出卖,他是在Target工作的,FBI根据他的口供,逮捕了他的上级,结果那个人奇怪地对FBI说道:“我平常就觉得他精神上有问题,现在看来果然是的。如果我是间谍,那么混在Target这样的纯商业机构里干什么呢?统计Target的数据汇报给中国吗?让中国佬知道美国人是如何运作商业销售吗?他们要这些所谓的情报干什么呢?”

FBI的特工也觉得很荒谬,最后释放了叛徒的上级,虽然对他监视居住了两年,最后他们把叛徒送进了精神病院。

所以真正的风险,只能来源于一种极小的可能性——如果唐干林身边的几个人,发生了叛变的情况。当然,对于这种高层领导,是监管极严格的,而且他们每一个人,也只知道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网络,对于整体战略、规模和范畴,都只有李思华和唐干林两个人知道,除非这些人在一起,全部把自己所知,拼到一起才可能。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这让所有的情报人员,对祖国都有信心,不会发生对国家、信仰失去信心的情况。否则一个每天衰落的国家,要保证所有情报人员基本的忠诚性,就会变得困难,总有一些人,会失去信心,琢磨着另谋出路。再严密的网络组织,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破绽。

约翰逊完成了他在国会的演讲,看到一些疯狂鼓掌的议员,尤其是那些民主党内自己的支持者,他不由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的“伟大社会”纲领,获得了多数美国人的赞赏,他不遗余力地推行各项福利法案、民权法案、消灭贫穷法案和减税法,尤其是著名的“向贫穷开战”的口号,引导全国在生活富裕时,考虑到饥饿和匮乏的棘手问题,可谓深得人心。他已经向全美国人民证明了,他林登约翰逊可不是已故总统肯尼迪的附庸,而是一个有着自己头脑和独立思想的高明的政治家,或许,未来美国人也会称赞自己是那些“伟大的美国总统”中的一员。

对于共和党人和党内竞争者,批判他空喊口号,向选民做出过高的许诺,注定没有希望兑现之类的指责,他是不屑一顾的,他知道美国人想要什么,不满足美国人的愿望,自己如何能获得足够的声望?

回到白宫,约翰逊开始看总统简报,他的眉头开始不断皱起来,演讲时的好心情,逐渐变得荡然无存。

都他娘的是些坏消息!约翰逊不耐烦地扯了扯自己领带,这些消息让他郁闷。

首先是财政部的警告,认为国债的数据上升过快,会影响美元的稳定性,长此以往,美元维持与黄金的35:1根本不可能,美元势必要与黄金脱钩,这将导致全球对美元信心的重挫云云。

约翰逊心想,我能有什么办法呢?美国到处都要用钱,伊拉克战争是个无底洞,而且自己可不敢终止这场战争,军工复合体都在背后用枪顶着我呢;与苏联的宇宙飞船和登月竞赛,激战正酣,每年大笔的开支一点都不能少;为了刺激低迷的经济,自己遵从肯尼迪的策略,将对富人的税收(边际税率),从原来的91%,削减到71%,这又是每年损失了一大笔钱;而最关键的,是实施“伟大社会”的福利政策,这导致每年至少要增加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可这是自己的核心政策,硬着头皮也要做下去。

到处都要花钱,可是钱从哪里来?都减税了,依靠每年的税收,当然不可能,只有一个办法——发行国债,暂时填补上这些资本需求,等到未来经济逐渐积累,再减少国债。

财政部或许是过于担心,去年的减税政策效果不是很好吗?GDP增加了7%,是几年来最好的一年。经济学家们也预测,未来几年能够保证3。5%到4%左右的增长率。

约翰逊摇摇头,又要和财政部,以及美联储的这帮人,磨嘴皮子了。

第二个消息,是关于伊拉克战争,参联会又要求增兵,现在都有40多万部队了,居然还不够,要增加到60万人,美国军队在干什么?小小的一个伊拉克,打成了这个鸟样,让美国在全球的威信,包括在欧洲美国的威信,都下降了一大截,另一个消息说的戴高乐要带领法国退出北约,就与此很有关系。

约翰逊已经意识到了,伊拉克战争可能是个无底洞,会严重损耗美国的国力。但他又能怎样呢?这场战争关系着太多人的利益,如果他敢提撤军,或许明天就会是肯尼迪那样的下场。

不去管战争的发展,让他更头疼的是,正是因为伊拉克战争,导致国内学生和各界人士的反战运动,此起彼伏,而在这些运动的激励下,黑人的民权运动,也并没有因为他《人权法案》的出台而衰减多少。他有预感,早晚还会闹出大乱子。

所以他的心头很不悦,自己的“伟大社会”纲领行动,本来可以狠狠地刷美国人的好感的,但由于这些事情,让效果大打折扣。或许,自己未来还不得不为军工复合体背黑锅,他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