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应该看到,资本主义的总体力量也在增强,最近的二十年左右,明显是一个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从美国到西欧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迅猛,各国的力量都在增强。
而更为严峻的是,美国确实成为了西方的霸主,并以自己的能力,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逐步统合起来,虽然他们之间,有着非常多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对利益的各种争夺,但他们敌视社会主义国家,试图消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立场是一致的,因此表现出对我们斗争的越来越强的一致性。
所以列宁同志几十年前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对我们今天,仍然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推动世界革命,不仅是GC主义者解放全人类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自救、自强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主席和李思华发言之后,会议进入了讨论的阶段,各国的领导人都谈了自己对世界革命,对各国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的理论认知和现实计划设想,从自己国家角度,对世界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打算和资源等等。
应该说,在这个时代,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对于世界革命的热诚都是很高的,理想主义的色彩仍然笼罩着他们,从斗争中一路杀出来的他们,对于资本主义也很少幻想,这使得主席和李思华的世界革命计划,得到了真诚的拥护和真正的参与,而不是敷衍。
三天之后,“华京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组织”宣告成立,新闻发布会上,李思华与11个国家的元首共同出席,签署了成立文件,而各国的新闻记者们,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消息传出,自然是轰动世界,全球大多数国家认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西方之外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认为中国是比美国更强大的国家,所以这个华盟,立即被认为是除了北约和华约之外的,全球第三极,未来对全世界的战略走势,有着极大的影响,这是当代历史的又一重要事件。
“和平主义者”们忧心忡忡,觉得人类向着世界末日,又迈进了一步,三大军事联盟,每一个都有着大量的核武器和洲际导弹,联盟的本身就是加深对对手的敌视。
美国和苏联,却没有对此感到诧异,他们早就认为中国人迟早会走出这一步的,尤其是他们的情报机构也发现,次大陆的这11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支持下,居然都稳定了下来,开始有所发展,这证明他们拥有了基本的对外力量,中国人不可能不把他们的力量纳入掌控。
世界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第302章美国入侵伊拉克?
李思华走进中央军委的一个会议厅,军委委员们都已经在会议厅内等她。
她扫了一眼,林飚、粟宇、李朴、徐向千等人都在,也不废话,直接问道:“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总参谋长粟宇开始汇报,根据汇总的军事情报,美军在中东开始不断几种呢兵力,规模之大,为二战后仅见。
美国现役航母超过20艘,而在印度洋中东附近的就有8艘,还有2艘在地中海靠近中东的地方。尤其是吨位最大的航母(6万吨)的中途岛级,3艘中就有2艘在印度洋。海军的集结,远远超过了军事演习的需要。
陆军大量的部队集中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中包括美国战争的急先锋,101空降师、海军陆战1师、82空降师等,都集中到了这个地域,这也远远超过了军事演习的需求。
加上前期美国与沙特关系急剧升温,而美国空军在沙特大修飞行基地等征兆,全面结合起来,美国意图在中东发动一次战争的军事信号清晰。而战争的目标是谁呢?总参认为最大的可能目标是伊拉克!
逻辑是清晰的,近期美国在西方媒体上大造舆论,指称伊拉克共和国现在当政的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是残忍的屠夫,他们在1958年推翻费萨尔王国的时候,将伊拉克末代国王费萨尔二世和他全家的几十口人,不分男女老幼一概屠杀,残暴到了极点。
而卡塞姆当政三年来,又违背了之前的承诺,并未真正落实民主制,反而建立起了高压的军政府。他改变伊拉克之前亲英美的政策,公开倒向苏联。单方面退出了美国组织成立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并订购了大量苏制军备,聘请苏联军事顾问、技术指导,让伊拉克从一个民主国家,变成了类似苏联的极权主义国家。到1961年,全国的多数政党已处于非法状态。卡塞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暴独裁者。
所以舆论的指向也是明确的。总参分析,伊拉克由于拥有上千万桶的石油储量,战略价值极高,早就被美国所觊觎。而目前伊拉克国内政治局势不稳,苏联在赫鲁晓夫领导下,又注重与西方的“和平共处”,与美国的斗争意识不强,这都可能让美国觉得有机可趁。
如果美国完全占领并扶持傀儡政权稳定了伊拉克,那么美国就确立了石油霸权。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阿曼和伊拉克,占了中东石油的大部分。而且在军事上,美国就构筑了从土耳其到伊拉克,再从伊拉克到沙特的前进阵线,这个阵线的东面——就是伊朗。
伊朗由于与苏联接壤,并且是我国的最重要石油供应国,美国暂时不敢公开进攻伊朗,只能是想办法在伊朗内部搞分裂。美国担心的是,一旦进攻伊朗,就会导致中苏对它的联合打击——不要说苏联可能直接出兵伊朗北部,就算是中国,通过巴基斯坦已经修好的公路,也能从伊朗南部打击美军。
一旦美军占领伊拉克,那么伊朗就必然成为三国角力之所,成为全球石油斗争的焦点区域。
目前伊拉克似乎还没有注意到美国的军事动向。他们的内斗太激烈了,与中国关系比较好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也认为卡塞姆是个极为反动的独裁者,正在串联青年军官,准备推翻卡塞姆的统治。
本来中国的态度,对于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政变企图,是乐观其成。卡塞姆是一边倒地倾向于苏联,而复兴党则对在创始之初就支持他们的中国,好感更多,也更愿意发展与中国的石油贸易关系。当然,由于斯大林时代就与苏联有所约定,我们不能直接介入推翻卡塞姆政权。
总参综合判断,美军对伊拉克的入侵,将在2个月内发动,如果中苏没有介入,此时孱弱的伊拉克军队,恐怕两周之内,就不复存在了。
李思华安静地听完总参的汇报,然后叹息了一声:“艾森豪威尔之后,美国再不会有一个总统,能压制住军工复合体了。”
她内心知道,如果是在原时空,美国打完朝鲜战争后,六十年代又开始打越南战争,而越南战争,就是在肯尼迪时代变成大战的,原因就是肯尼迪压不住军工复合体——军队需要战争,有高额军费,将领们才能发财和立功升值;军事工业资本家需要战争,因为这样,才有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的大量采购,才有对新型武器的需求。
军队和资本家结合起来,一般的总统就压不住了。艾森豪威尔作为原来美军的统帅,他在任的时候,美军将领还不敢太过造次。等到1960年肯尼迪上来,一个年轻毛头,将领们与军工资本家的串联,就肆无忌惮了,这种联合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出口,原时空是越南战争,而在新时空,看起来就是伊拉克战争了。
她的内心有点怪异,心想未来的海湾战争什么的,估计都要没了啊,她这只蝴蝶,导致历史的偏移量,越来越大了。
李思华向大家解释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需求,指出美国政府背后,有两个巨大的利益集团的阴影,一个是军工复合体,一个是华尔街金融财团,前者操纵战争,后者操纵美元。在这个时代,军工复合体更强,华尔街相对他们,还是后起之秀。当然,这两个圈子本来也是部分重叠的。
肯尼迪,本身是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共和党的尼克松。他的上台,必然带有一定的对财团的承诺。军工复合体,传统上并不支持民主党,而是支持共和党,偏偏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两任,对于军工复合体却是压制的,这导致了他们不满的“造反”,这是肯尼迪能够上台的重要原因,所以肯尼迪也不能对之没有“回报”,看起来,伊拉克战争就是这个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