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86章(第2页)

第186章(第2页)

在听到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的时候,李思华突然插话:“常规武器不可能摧毁这种混凝土重力坝,但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敌人用洲际核武器打穿了大坝,可能导致巨大而突然的洪流,冲击中下游的平原,对于这种大规模的突然泄洪,目前是什么样的预案?”

总工其实是一名只有三十几岁的科学家,对于接待这样的大领导还是很有点紧张的。他脸色发红,声音略有点颤抖:

“水库设计了数十条泄洪渠,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将水库中的水,导向预设的紧急排洪区,排洪区域设在水库下游,有13个大大小小的分洪区,蓄洪能力达500亿立方米,目前地方政府已经将之全部设为原始森林和湿地地带,除了少数森林管理人员外不允许人居。”

“当然,有预警的正常情况下,水库可以提前打开闸门,只要7天时间,就可以把水库里的水排干。而且,现在下游的各级水电站和分洪区,还可以进行分洪疏流,我们确保不会发生大的灾难。”

李思华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新时空不同的地方,建国的时候就移民,空出了大片的地域留做泄洪区,还建设了一片森林和湿地生态地域。

听完总工的汇报,李思华又问道:“与黄河都是泥沙沉积不同,长江的造床质是砾卵石,而非泥沙。据说砾卵石就像传送带一样,在长江水流下会不断输移。泥沙在在水流湍急的河段,会容易地随着水冲走,所以不容易大面积淤积在水库末端。但砾卵石是否会无法从大坝里排出去,只能沉积在水库,最终造成水库淤积?”

总工有点诧异,总书记了解得非常细致呀,这个问题都知道。他谨慎地回答到:“我们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首要的措施是,在三峡工程修筑的12年周期中,会连续修建多个水电站,拦截掉上游的砾卵石。长期的措施是,三峡集团和地方政府合作,我们已经筹划建立采石船队,会根据历年的数据,确定采石的数量,每年清理掉若干的砾卵石,避免这种危机的发生。”

他开始镇定了下来,继续说道:“即使没有三峡,卵石也最多能冲到到荆州。荆州下游水势逐渐平缓,卵石会淤积于荆江大堤之内,粗砂则会继续下行,淤积于涪陵矶与荆州之间。这样的话长江中游成为地上河指日可待,长期危害更大。”

参观结束后,在三斗坪举行了开工仪式,主席高兴地宣布: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一个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开始了它12年的建筑历程。

在回去的车上,主席对李思华说道:“我们国家水利资源是最丰富的,又符合清洁环保的原则,要大力开发水电资源,不仅能发电,还能防洪和调节水资源,对于农业的作用更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嘛。”

李思华笑着回答:“是的,我们的水利建设,前面的二十多年只能说是序曲,现在开始才是水利建设的大时代。也没有办法,建国之初,发展火电是解决电力需求最快捷的办法,水电再好,可是建设周期长,一次性投资高,当时没有办法开工太多的项目。只能是先选一些对于农业灌溉和防洪比较重要的工程先上。”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未来10年的水利建设,大概平均会达到每年100亿元左右的投资,相当于每年GDP的0。70。8个百分点,规模完全不一样了。10年之后,主席您会看到中国大地上无数的高峡出平湖的。”

主席哈哈一笑:“我们GC党人就是要有改天换地的气魄嘛,没有实力的时候打游击,有了实力,就要坚决地打大歼灭战,这样才能胜利嘛。”

李思华:“大修水利工程,从国家的顶层规划的角度,主要还是两个目的。第一还是为了农业,我们的目标,是2030年后,全部45亿亩耕地,都能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成水旱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解决的就是防洪和灌溉,甚至还可以惠及草原地带。”

“第二是为了清洁发电,火电的污染毕竟太大,虽然中央一直在督促不断地改进火电机组的技术水平和防污染措施。水电就不同了,虽然一次性投资高,但接下来的效益也高,污染也小。目前的规划,是未来30年,国家总发电量要达到10万亿千瓦时,而其中水利发电要达到至少2万亿千瓦时,占到全部电力的20%以上。”

她心想,核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除非是未来很远的核聚变真的成功了,很长时间不太可能成为主要能源,而且风险也高。光伏和风电倒是很有帮助,但现在技术刚刚有一点点影子,要到成熟还早呢。清洁能源方面,短期也只能是全力发展水电。好在这个时空有了中南半岛和外东北,中国的水电可开发资源,至少是原时空的2。5倍,能够发展的空间很大。

当然,国土太广,各地的输电网的“并网”就更困难,而且传输的损耗也大,所以早早地她就让几个电力研究院,开始了对特高压输电的研究,争取能早日突破这样的高科技。

不过她也向主席叹息:“主席啊,我们水利工程的修筑,压力是非常大的。美国的大坝已经超过8万座,其中高度超过150米的大坝,更是超过7000座,而且还在不断修。我们其实在水利这个领域的建设,还非常落后,到现在高度超过150米的大坝,不过是40座左右。”

“按照我们国土的格局,如果要充分地开发水利资源和实现其对农业的帮助,那么预计我们要修筑至少22万座以上大坝,高度超过150米的大坝,至少要2万座。这可是令人生畏的浩大工程,是不折不扣的改天换地。”

“我国铁路要修至少140万公里,其实按照现在的速度,10年25万公里,1955年已经有了37万公里,这样再修40年到1995年左右,应该可以完成整个计划。公路规划是1300万公里,目前速度大约是10年200万公里,在1955年已经有了250万公里,这样还需要50年左右,到2005年完成。”

“所以铁路和公路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够完成计划的年份是算得出来的,心里很有底。但唯有水利,恐怕修到我穿越时的2022年,也未必能全部完成,很多水利工程的难度很大,修筑的周期很长。”

主席深沉地点点头:“是啊,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尤其是我们这样从真正的底部开始发展起来的国家,要补的课程太多了。美国修水利,修了差不多有200年,加上他们又不像我们的国土,有非常多的大山大河,崎岖困难的地形特别多。我们想在几十年之内赶上美国的水平,当然不容易。”

他又开朗了起来,说道:“不过这样才有意思嘛,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嘛。”他开始歪曲起自己过去的诗句。

两人哈哈大笑。主席又感慨道:“你说的铁路、公路全部完工的日子,我估计是看不到了,要提前去见马克思的,更不要说中国基本完成全部水利设施的日子,真是可惜呀。”

李思华连忙跟上一句,说道:“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她内心有点酸楚,主席也知道,在新时空,他有可能也只能活到1976年,她早就告诉过他的。

不过又如何呢?人迟早终有一死,关键要死得其所,她李思华很可能也看不到上述的三个日期的,就算是预计1995年最早完工的铁路,她要活到那个时候,也已经89岁了,能活那么长吗?现在根本不知道。

建国20年,1959年左右的中国,开始进入了基建狂魔全面发威的时代,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以更大的规模进行。

这种加速,是在李思华终于开启了“国债建设时代”的基础上的。放水养鱼差不多20年,民间经济蓬勃发展,而人民逐渐富裕,因此不再担心国债会抽离过多的民间消费。她由此判断发行一定量的国债,不会对消费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可以调动沉积在银行的越来越多的人民存款。

国债的政府信用“金边债券”特色,以及利息高于银行存款的特点,果然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购买热情,每一期的国债,都几乎是很短的时间就销售一空。

不过在使用上,李思华对于财政部的要求还是要很谨慎,而且只允许中央发行,仍然不允许地方发行地方债券。国债的投向,主要就是两个方向,一是收益性基础设施,未来盈利可以用来偿还国债本息的,例如水电站这种,是最典型的项目了,有电费收入嘛。二是各城市的组屋建设,这个更是保险,每个城市的组屋都是排队购买的,到现在还是供不应求。

她的理念是,国债是用来稳妥投资的,而不是用来弥补债务和纯粹消费的。这种理念,也被她用来反复地教育财政部和计委等相关部门。

第295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