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82章(第2页)

第182章(第2页)

而无奈的印尼,最终也在美国人的同意下,获得了西巴布亚,成为了一个领土面积大约53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左右的中型国家。这是因为美国看到了印尼的价值,至少这个国家的那些陆军将领为代表的上层,现在对中国是极度仇视的,其国内也几乎没有华人。虽然其领袖苏加诺,是在中美之间骑墙的。

中国是美国的敌人,而敌人的敌人,再怎么样,也是有一些利用价值的。

第288章民主是帝国的开路之旗

西元1957年5月的一天,乔治。凯南在经过警卫的检查后,慢慢地走进了白宫,总统艾森豪威尔要见他。

他能想象到总统为什么召见他。他现在只是一个窝在普林斯顿大学里读书的“书虫”,国务卿杜勒斯不喜欢他,在他因为鼓吹遏制苏联,而被苏联从美国驻苏大使的位置上赶出苏联后,回到美国时,杜勒斯公开地对他说:“我这里没有你的位置。”

所以乔治。凯南,最后只能是回到大学的象牙塔里,他对于美国政坛,没有任何影响力,作为一名清高的学者,他与多数政客的关系都不好。所以他认为总统召见他,无非是他作为西方的“遏制苏联战略”之父,询问他一些对于遏制苏联的看法罢了。

这让他不由想起了自己在1946年轰动整个西方的八千字长电文,当时他在美国驻苏联使馆工作,瞒着大使向国务院发了这篇电文。快11年过去了,他当年的这封电文,已经被认为是西方发动对苏联冷战的理论基础,更确定了对苏联的主要战略——“遏制”。当然,现在美国的政客们,开始把这个战略又延伸到中国,这让他很不喜欢。在他看来,中国对于美国不具备战略上的重要性,很多人认为他这是明显的偏见,是对世界演变的落后的视野,可是乔治。凯南可是个固执的人。

秘书带着他走进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总统热情地站了起来,欢迎他。

艾森豪威尔最近的压力很大,他长期主张的“民生优先”策略,在中国人发生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已经破碎,他只能让国家转向“军事优先”,1957年公路和住房建筑的开支增加了36。5亿美元,这是延续他原来的政策。可是军费增加了58亿美元,这简直是疯狂,军工复合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利用他无法拒绝的民意,绑架了美国的政策。按这样的趋势下去,可能到1959年左右,2年时间国债就会增加150亿美元左右,这是美国历史上政府前所未有的债务,不能不让他感到忧心忡忡。

压力更大的是,美国新的一轮经济危机来了,美国各工业部门的生产已经连续下降4个月,而且毫无好转的迹象,失业开始迅速上升,经济学家们判断很快失业人口就会增加至少一百万人。

而且在大众关注的焦点——卫星研发上,美国并不顺利,关键是洲际导弹的研发跟不上,按照原计划,美国要在1958年才完成一种洲际导弹的研发,到1959年正式装备部队,缺乏了冯布劳恩这样的德国天才,美国导弹的研发力量,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强大。

现在他拼命催促洲际导弹和卫星研发的进度,但是科学自有其规律,到目前为止,还很难保证在今年年内完成研发,发射美国自己的卫星,这让他感到心头苦涩,中国人发射卫星,已经过去了1年多了,美国却还没跟上。他内心很担心,苏联会抢在美国的前面发射卫星,那肯定会让美国人暴跳如雷,因为美国居然连老二也排不上,排到第三去了。

他已经感到了共和党的政府有点摇摇欲坠。美国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对付苏联和中国呢?这正是他最近一直在深思的问题,找乔治。凯南过来,也是想从与这些顶级学者的沟通中,寻找一些有效的思路。

他向凯南说明了近期他的困惑,第一是美国用军备竞赛的方式来对抗苏联,是否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第二是苏联赫鲁晓夫现在的和平共处主张,美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第三就是与苏联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对抗,“遏制”究竟应该遏制什么?

凯南思考了一会,他没有正面回答总统的问题,而是先说明了他对苏联的认知:

“总统先生,在我的那封电文里,我是这样总结苏联的特点的。”

“第一、发达国家内部的冲突,已不再源于资本者对生产资料的占取,而只是反映了发达的都市化和工业化之间的矛盾;但俄国迄今仍未经历工业化和都市化发展所产生的矛盾,原因并不在于其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仅仅是出于它的落后。但俄国并不承认这一点,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冲突,一定会导致战争。”

“第二、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神经质的认知的最深处,是俄罗斯传统的、本能的不安全感。他们对西方的仇恨,源于西方是比他们更强大、更发达、组织更严密的社会,他们恐惧我们。”

“第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俄国得到发扬,是因为他们的民族,本来就崇尚社会间的经济冲突,是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的。”

“第四、源于以上三点,布尔什维克提出了一种教条,把外部世界描绘成为一个罪恶的、敌视的、威胁着苏联的世界,并认为这个世界内部,滋生着蔓延疾病的细菌,注定要被越来越多的内部骚动所破坏,最后难逃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致命一击,从而让位给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

“这种教条,使得苏联得以获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也巩固了其内部社会。但副作用就是,他们必须与我们本质上不妥协地进行斗争,所以俄国人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的伪装下,对绝望的、饱受战争创伤的世界人民,做出涂上蜜甜的承诺,这个运动,因此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危险,更加险恶。”

“既然苏联坚信为了苏联权利的安全,必须破坏我们的社会的内部和谐,必须消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必须摧毁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权威。那么我们与苏联的坚决斗争,就是必要的,这是我的遏制战略的根基。”

艾森豪威尔频频点头,凯南的总结简明扼要,说得非常清楚。

“面对作为一个整体的西方世界,苏联人仍然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中国虽然与苏联有着类似的信仰,但大国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不同,使得他们很难形成统一的力量,来对付西方。”

“根据我对苏联近期的观察,俄罗斯广大民众对共产主义教条的心理反感,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苏G这个政党,已经不再是鼓舞人们情感的源泉。据此,苏联的内部健康和长久,并不可以看作是一个确定的事实。”

“苏维埃式的宣传,本质上是消极而具有破坏性的。因此,通过充满智慧和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宣传,将其打败,相对是容易的。”

“遏制战略的成立,必须教育公众,使之正确认识GC主义和我们国家体制的优势;必须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健康和活力,GC主义就像是一种恶性的寄生虫,只会发生在生了病的肌肤组织上生存;必须展现和描绘出,一个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但要比以前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建设性的世界的前景。”

“至于中国,总统先生,我还是那个观点,中国对于美国不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我知道他们已经非常强大,或许比苏联更强大,他们在核武器和卫星上,都暂时领先了美国和苏联。但是由于文明、种族、文化和地理距离距等一系列的巨大差异,他们对西方的影响是薄弱的,反过来我们对他们的影响,也是薄弱的。他们不太可能会伤害我们,他们也不太可能帮助我们。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最终学会不打扰他们——各走各的路。”

“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并不重合,我们也不应该假装重合。两国应当在可合作之处合作,在不可合作之处尊重差异。尽管我们存在着差异,看看我们目前能否和平地共处,互相不要要求太多——也不能太少。”

艾森豪威尔对于凯南关于苏联的分析,是十二分的赞同。但对于他关于中国的分析,则是不以为然,凯南不了解中国,他没有好好地研究中国。当然,他不会和凯南争论这个。

他继续问凯南:“既然你认为苏联是我们的主要敌人,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遏制苏联呢?”

凯南突然振奋起来,他有一个策略,构思了很久,也许今天能够让总统采纳这个策略。他稳稳地说道:

“总统先生,您知道我一向不赞同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因为这会通往互相毁灭的道路,并不是战胜苏联的最好方法,反而会让美国耗尽国力、变得筋疲力尽,甚至动摇我们民众的根基。如果我们不去推动军备竞赛,苏联人也就不会在军备上,发展到疯狂的程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