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81章(第3页)

第181章(第3页)

原时空这两人能够发动这场叛乱,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两人都位高权重,祖龙泰耶夫是乌鲁木齐军区的副参谋长,而马尔国夫则是伊犁军分区司令员,两人都是1955年授衔的少将——当初为了所谓“民族团结”而给他们的授衔和高位,反而成为了他们7年后煽动叛逃的资本。

在新时空,李思华自然不能允许这样潜在的可能性,通过两个手段,严密地控制了天山和西域省,第一是此前由王镇领导的建设兵团,分布到各市县和边境,甚至在中苏边境用农垦的方式,构筑了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分隔带。

第二条更为根本,那就是大移民,两省在1945年时大约有360万人,现在则有700万人左右,而此前的360万人中有300万被流动到全国各地移民,现在的700万人中,其中640万都是新移民。这样的根本举措,才是稳定两省的不二法门。

如果按照前世的“民族”划分,这里仍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除了汉人、维吾尔、哈萨克等外,还有安南、缅人、柔佛等,新移民来自天南海北,但他们现在只有一个名称,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李思华早就想收拾这两个家伙了,可是此前两人叛迹未露,总不能“不教而诛”。两人在旧时代在当地还是很有影响的,又是与苏联关系密切的“革命军官”,所以当时的处置办法,是准备把他们都调到内地任职,杜绝他们叛逃的可能性。

当时李思华还心里有些不甘,认为让这两个家伙活着,有点憋屈,结果两人宁愿辞职,也不离开当时的新疆,说是“故土难离”。李思华还记得自己那个时候呵呵冷笑,认为这样更好,这两人早晚要搞事,那就可以最终有理由,把他们搞死,看来还是等到了。背叛祖国的叛徒,还是死得干净的好。

在他们“退休”以后,这两人就来到了迪化居住,做出了一副享受城市生活的退休样子,一晃就十几年了,可是最终还是耐不住寂寞呀,说明他们当初就应该是克格勃布下的暗子。斯大林与中国斗争激烈的时代没有用他们,因为所有的军事行动,主要在蒙古和远东。此后中苏关系正常化,自然也不用激活他们。但现在中苏关系恶化,克格勃终于激活了这两颗暗子,可能是想用他们来搞点事,说白了两人没有权力,也就这点用途了。

至于苏联现在联络他们,并不意外,中央之所以提醒注意这两人,也是因为与赫鲁晓夫论战后,现在中苏关系冷淡,不排除克格勃会搞事的缘故。实际上,中央提醒的不只是这两人,在国安名单上可能与苏联联系的人,都被通知了各地。

不过克格勃也是自视太高了,新时空的天山和西域省,可不是原时空1962年困难条件下的新疆,更不要说管理的严密性,远远超越了原时空,他们搞成事的可能性,可以说几乎为零。

不过李思华还是对苏联人简单粗暴的行动思维有点吃惊。中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中国人一般的想法,打嘴仗就是打嘴仗,“君子动口不动手”嘛。可毛熊偏不这样,看你不爽了,就想着动手搞你,不让你国家乱一下、死点人,就不算数。

国安负责人继续汇报,祖、马二人这些年看起来低调,其实是作为“退休人士”,在政府活动上低调,但在社会上可是交流广阔,他们经常走家串户,在当地留下的俄罗斯、维吾尔和哈萨克家庭间不断交际往来,而且经济情况明显对不上,他们出手非常大方,远超过了他们家庭收入的可能性。

李思华冷笑了一声,说道:“可以动手了!立即抓捕这两人,以及其它已经有迹象的叛徒,国卫部队要暗中封锁他们活动的地域,国安要把他们的间谍网全部干掉。他们经常活动的城区乡寨,所有非新移民的原居民,全部分散,强制移民内地,这里面有些人还没有叛国,但他们既然没有揭露这两个叛徒,那对祖国的忠诚也是不够的。”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搜铺,迅速席卷了迪化及其周边的地域,5名苏联间谍全部落网,而以祖、马两人为核心的一个几十人的间谍网也被破获,其中有8人是政府的低级官员,但其中有1人,居然是迪化军区下属一个军分区的副司令员。根据对抓获苏联间谍组长的审阅,他们的目的,是企图制造一场所谓“新疆少数民族”的人士,为了反抗“中G对少数民族镇压”的刺杀行动,准备刺杀天山省的高层,以此制造骚乱,然后通过苏联内部添油加醋的报道,来掀起针对中国的“国际舆论”。

天山省和西域省,都连续执行了了相关通报会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以此为案例,警醒所有的边疆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马放南山,和平年代的阳光下,也有照不到的黑影,黑影中就可能有敌人在行动。

几个月后,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两人被判处死刑,他们终于领了花生米,可以从地狱,返回他们心目中的俄罗斯祖国了。

几名苏联间谍则被判了重刑,直到六十年代赫鲁晓夫下台,中苏关系有所改善后,才被释放回苏联。

第287章余则成与李涯在爪哇

爪哇民国,首都新京市(即雅加达,果党改名为新京)忠孝东路,一处粤式茶酒楼中,余则成悠闲地喝着茶,他在等“朋友”一起吃饭。

他随意地观察着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略有了一点繁华的景象。十六年过去,果党的统治似乎稳固了,加之每年有一些“美援”,虽然不多,但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传统的这些商人们,还是擅长做生意,现在对美国的生意开始有起色,社会似乎就繁华了一点。只不过,在街头能看到最多的,还是那些站街女郎,笑贫不笑娼,是果党社会的特点。

余则成并不知道,相比原时空的台湾,新时空的爪哇民国,在人均收入上,是远远不及的,此时的人均收入,大约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不过他们吸引人,靠的是所谓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总有些人,哪怕老婆女儿沦为娼妓,他们也是百死而不悔的。

新时空的爪哇民国,在资本上是匮乏的,常凯申又没有能够像原时空那样,把中国的黄金都席卷一空到了台湾,而来到爪哇的当年人,都付出了80%90%财富被中G没收的代价,所以资本也不丰厚。

所以五十年代之前的那几年,爪哇民国的社会是非常混乱的,而且民国政府对华人分田,也侵犯了本地土著的利益,所以爆发和很多冲突,死伤惨重的事件,比比皆是。

一直到1950年左右,局势才逐渐稳定了下来,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是反抗精神强烈的爪哇土著,几乎都跑到苏拉威西岛去了,苏加诺在那里建立了印尼共和国,同样实行了分田土改制度,苏拉威西有17。6万平方公里,此前人口只有1000万,还走掉了几十万华人,所以土地是有的。爪哇原来有土著3300万人左右,跑到苏拉威西的就有约2500万人,很多人其实也不是主动跑去的,而是常凯申李忠仁政府与苏加诺有协议,用军队强制运过去的。苏加诺本来还试图在西巴布亚分田,可那里几乎是蛮荒,就没有人愿意去,而且美国的态度始终不明确,能不能把西巴布亚留在印尼,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是在爪哇又发现了两个油田,虽然产量规模不大,但是毕竟可以从开采的美国公司那里,获得资源税和分红。原时空印尼的石油资源,最主要还是分布在苏门答腊,即新时空中国的天南省,例如二战前占据荷属东印度石油产量75%的巨港油田。爪哇岛有石油资源,不过不算丰厚。另外就是橡胶的产量上来了,剥削阶级的华人,变成了庄园主后,很快就提高了橡胶产量,而此时的橡胶,就如同石油,几乎就是硬通货的代称。

第三就是粮食的产量大增。华人获得了土地,他们对于土地精耕细作的能力,不是原来的爪哇庄园主能比的,几年经营下来,粮食的产量就上来了。

所以在1950年以后,爪哇民国开始稳定了下来,而经济也得以获得一定的发展,毕竟从领土、资源到人口,都是一个中等国家的规模。爪哇民国陆续来自大陆的新移民有2500万左右,本来剩余的华人还有超过300万,加上十几年的新生儿,现在华人的数量超过了3000万,而剩余的印尼各族土著还有700多万人,整个人口的规模达到了3800万人。领土也超过了18万平方公里,当初他们还想和印尼争夺一下西巴布亚,占领了从帝纹东向巴布亚延伸的几个岛屿,将领土从17万多平方公里,略微扩大到了超过18万平方公里。

这也是美国不允许他们占领西巴布亚,否则常凯申和李忠仁,还是有这个“雄心壮志”的——战胜印尼的垃圾军队,他们还是有信心的。但是美国对华人的忌惮,远远超过了对印尼人的忌惮,担心爪哇民国,拥有太多的领土来发展,未来可能对澳大利亚不利,所以不允许,这就是对狗子必须系上锁链,不能让狗子没饭吃,也不能让狗子吃得太饱。而依靠美国的两人,最终就只有作罢,占领了几个岛就收手了。

现在常凯申和李忠仁的民国政府,在拼命地鼓励工商业发展,对美国市场的代工开始兴起,还有一些小商品,例如某位李姓的工厂主,已经成为全岛有名的“塑胶花大王”,他从意大利一家公司,搞到了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的技术,现在他的“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年盈利高达千万民国新法币,成为民国政府力推的“企业界典范”、“模范商人”。

有人一挑包间的帘子,走了进来,余则成收回思绪,一看正是爪哇“国家安全局”的李涯,两人热情地寒暄,然后坐了下来,余则成招呼小二上菜。

李涯在1937年西华赢得华北大战后,就已经向我党组织自首,他的背景和经历,却被我党情报机构看中了,于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教育,让他不断向果党情报机构,提供可以提供的情报,使得他成为了果党的“王牌间谍”,而在常凯申和李忠仁退到广西后,又让他去投奔果党,他在果党情报机构的声誉很好,甚至常凯申都记得他的名字,在果党原来的人员纷纷“反正”的时候,忠贞不渝的李涯,反而投奔看似要完蛋的广西果党,使得他很快得到了重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