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取水灵活,开始的时候,不必从雅鲁藏布江开始,而是从岷江取水,路线大大缩短。整个工程可以根据对水流量的需求,逐步向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最后到雅鲁藏布江索取水源。
新方案得以成立,主要是3项关键技术的突破。
第一项,就是电力的来源——核电站。李思华对核电技术发展抓得很紧,在大炸弹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就开始成立了研究院,开始研发核电站,在1950年原型机研发成功,投入商运,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而在1952年,第一台3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建成。
不过当时的核电机组使用天然铀燃料和石墨慢化剂。设计上比较粗糙,结构松散,安全隐患还比较多。
一直到今年春节前,第二代核电机组研发成功,这是较为成熟的商业化反应堆,使用浓缩铀燃料,以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反应堆寿命达到了40年,而功率超过了100万千瓦。更重要的是经济性,核电机组发电的成本终于低于了火电和水电。
所以这就解决了引水的电力问题,避开地震带,在安全又少人烟的地方建设核电站,将生产的电力供给提水和加压泵站,初步具备了“能源换水源”的可行性。
第二项关键技术,就是大口径的厚壁聚乙烯PE管。这种石化领域的新成就产品,综合性能优异。无腐蚀、柔韧性好、焊接性能好,在原时空海水淡化、工业废水污水,或者饮用水的管道,就都是用这种管,甚至在管道旧了以后,可以不必替换,直接用内衬法修复。
按照试验方案,是使用口径4米多的大口径管道,通过泵站保持管道内水流速度在1。53米秒,用2米秒来计算的话,这条管道的不间断年输水量可以达到:3。1416X2。1X2。1X2X60X60X24X365=8。76亿立方米,但当然不可能365天完全满负荷运转,总是要检修的,所以实际的输水量达到78亿立方米就很不错了。
第三项关键技术,则是高扬程泵站和系列加压泵站,通过这些使用电力的泵站,实现提水和输送。
除了这三项关键技术,其它使用的技术也是不胜枚举,例如管道并不是直接压在地面,而是与地面之间有一个防震基座,避免地质上的微小运动,或者是碰到地震,这个蜂窝式的防震基座,也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
按照计划,如果前4年的修建和试运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会在此后的10年(到1970年为止),修建总共40条管道,总计输水300亿立方米,超过了半条黄河的水量,这必然使得天山和西域省面貌大变!
试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其实是精确地确定成本,现在虽然有各种细致的测算,认为成本是可承受的,但毕竟没有人能肯定这个复杂的工程,最后输水的平均成本一如预料——只有实践才能确定。如果成本大大超出了预算,那么肯定不经济,进一步的方案也只好作废。
但是如果成功了,其意义极大。通过管道输水,可以将宝贵的水资源送到大西北几乎任何地方,试想如果通过30年的时间,实现年度调水2000亿立方,那么大西北的新面貌,将变化得让人不可思议!
李思华轻松地听着汇报,脑子里其实已经开了小差,因为她此前就已经了解得非常详细。这个工程,在主席和她这里,都是挂了号的,几个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既然红旗河暂时走不通,那就想新的法子,这个方案也是在她“压迫”之下产生的,她深知,如果不在主席和她的时代来推动,后来就估计没有领导人,敢推动这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超级工程了,害怕失败嘛。
但失败又何妨?不尝试才是真正的失败,难道就放任大西北,处于永久的缺水之中?在她不断构想中的“世界岛”大战略中,大西北可是有着极大的作用,是与中亚部分地区一起,奠定第4个“400万平方公里世界性大市场”的基石。不改善大西北的水源供给,这个构想,就永远只能是天方夜谭。从长期来说,甚至2000亿立方水可能都还不够,只不过在战略构思中,需要的其它水资源,不需要从这里取而已——应该来自现在的苏联境内。
供水是一回事,解决大西北尤其是天山省和西域省的盐碱地问题,也是同样重要的。天山省的农业专家,还汇报了有水源进入后,农业改良的思路。
天山和西域,由于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远大于雨量,土壤水分的上升就占绝对优势,淋溶极其微弱,于是土体上部积累越来越多的盐分,从而形成大面积的地表积盐,尤其是南疆(西域)更甚。
而水源进入,如果管理不善的话,反而会让盐碱化更厉害,主要是需要解决有灌无排问题,不将盐碱水排水出去,那么水分充足,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反而会造成盐碱的次生灾害。
对付盐碱化,有很多方法,例如种植吸收盐分的植物、节水灌溉等。但所有的方法,都不如用充足的水源,进行灌溉淋洗。
所以最终的策略,就是“灌溉淋洗、水区积盐、暴晒除盐”。在农田灌溉区附近,设置面积较大的积盐水区,将淋洗后的盐碱水排入水区,利用本地充足的阳光暴晒后,将干涸的盐碱,当成土方一样地搜集运走,再根据对盐碱的成分分析,可以进行工业加工。
这种策略的本质,就是将本来普遍的盐碱,集中到一个小的地域内,而使得大面积的土地,盐碱化减弱,从而可以实现高产良田。最后盐碱消失,水区就可以变成池塘或者湖泊,成为蓄水的地域。
当然,盐碱地本身也不是毫无用途,只是低产而已,还是可以用来生产一些特殊作物的,例如苋科的老枪谷,禾本科的碱麦,红树林植物、田菁(生产开采石油的田菁胶)、露兜树(芳香油原料),凡此种种,可以根据农业的规划来调整。
李思华的心头冒出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大西北的水土改良,是超级长期的大工程,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步步来,急不得也慢不得。
会后,李思华与天山省委书记章笃功走进了一间小办公室,章笃功是当年山东移民中参军的人,1934年17岁就当了兵,1942年转业后,在地方晋升很快,他在省委书记中算是年轻的一代,才40岁。随行的,还有天山省国安的负责人。
几个人坐下后,李思华的脸色严肃起来,对章笃功说道:“说说吧,苏联人在天山到底想干什么?你们的分析呢?”
章笃功仔细汇报了苏联在新疆最近的举动,天山省国安已经逮捕了3名苏联入境间谍,从他们的口供中知道,应该还有间谍入境,国安和公安正外松内紧地进行搜捕。
关键的是,其中一名苏联间谍,与中央此前提示的两名原俄罗斯族的两人之一联络了,就是祖龙泰耶夫!天山省国安判断,这个祖龙泰耶夫确实是苏联间谍!而另一人马尔国夫,与祖龙泰耶夫的关系极为密切,两人来往频繁,又都是俄罗斯族人,间谍的嫌疑很大!
苏联入境的这3名间谍之所以被捕,原因就是在中央提示后,对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进行了连续不间断的监视。
李思华冷笑了一声,可算是抓到这两个混蛋的狐狸尾巴了。
作为穿越者,她当然知道这两人,就是原时空西元1962年中国塔城大叛逃的罪魁祸首。
原时空1962年,中国正处于空前的经济困难,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很多人吃不饱饭,自然滋生不满。而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则利用这种不满,煽动了塔城地区6万多各族边民叛逃苏联,制造了轰动全球、让中国大丢脸面的塔城叛乱事件。
其实这场叛乱,就是克格勃指挥他们发动的,无非是当时苏联与中国决裂了,所以制造这样的事件,来打击中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