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80章(第2页)

第180章(第2页)

洛特尼克夫对中国各地和次大陆的考察研究,持续了半年多,当他回到天津某学校,再见金武怠的时候,金武怠问他有什么收获,他想了想说道:

“政治上最重要的就是两点吧,第一是十月革命的普遍真理,如果不能与本国的具体实际国情结合,就不能建立起坚实的社会主义国家根基;第二是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是人民的内部矛盾。镇压反革命,是GC党不能有丝毫犹豫的根本原则,指望与资产阶级共和,是天真幼稚的错误。”

金武怠赞许地点点头,说道:“每一个GC党,都可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犯错误,但这不是放弃政权,听任资产阶级卷土从来的理由。还是总书记的那句话,软弱的人,当不了无神论者;软弱的组织,没资格叫GC党。”

洛特尼克夫点点头:“经济体制上感觉收获很大,但是非常繁杂,你要我一两句话总结是说不好的。但是我确实认为,苏联的经济体系有点走偏了,对于如何组织人民开展有效率的生产和消费,远远不如中国。这是我接下来要研究的重点。”

接下来洛特尼克夫又在中国读了几个月的书,研究了一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各种理论。然后他直接回了苏联,对他而言,匈牙利还有什么意义呢?

得到了与洛特尼克夫交往的启示。此后的几年之中,类似洛特尼克夫这样的苏联革命青年,断断续续有几百人来过中国,对中国的各领域进行考察和中苏对比,对中国的革命理论进行中苏对比。其结果,自然也是有的人印象深刻,有的人走马观花,有的人深刻反思苏联,有的人则不以为然,有的人由于民族主义情绪强烈,从而看低中国的举措,有的人则觉得看到了世界革命成功的可能性。林林总总,就像自然界被风吹到各地的种子,有的有会开花结果,而有的则湮灭无闻。

不过有一件事情,他们的印象都很深,就是觉得中国革命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苏联,广度上中国真的是在把革命的意识,贯彻到每一个具体的人民身上;而深度上也是如此,苏联是管制几乎每一个领域,而中国则是在每一个领域,创造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模式。

这个“苏联种子工程”,规模很小,但级别很高,是李思华亲自关注的事情。未来能不能有成果不说,先洒下种子才有希望。

此后的十几年,在苏G的意识形态中,慢慢地出现了一个“毛李主义”导向的小派别,他们非常低调,非常弱小,在苏联仍然如日中天的这些年代里,影响力也一直很小。直到七十年代后期,这个派别的影响力,才开始逐渐增长,而到了八十年代苏联陷入“滞涨”,这个派别开始成为苏联政坛中不可忽视的思想流派,可惜始终未能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派别。

达列力汗走过伊尔吉斯的一条街道,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刚被任命为伊尔吉斯区的区委副书记。

伊尔吉斯只是个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小城,在哈萨克的西部,城市规模很小,但其实管理的地方很大,这里是农牧区,养羊、种小麦和棉花,是这里的三大主导产业。

他很快走到了这条街的尽头,他的家,就在这里的一个小区里,他抬眼看到离开城市不远的那处山包,脸色立即变得严峻起来,他在家门口不到的地方停下,望着那座山包,出神了好一会。

他的爷爷、奶奶,还有家族的一大帮人,都埋在那里,而且因为是群葬,他也不知道究竟埋在了哪里,不可能分辨出他们的尸骨了。

这件事,和他内心痛恨的一个人,非常有关系,那就是当年哈萨克自治共和国的第一任书记菲利普·伊萨耶维奇·戈洛谢金,他在1925年2月上任,为了尽快推动农业集体化,戈洛谢金直接动用了军警,将哈萨克人和他们的牲畜,迁移到集体农场定居。这当中当然也少不了暴力行动和雁过拔毛。

戈洛谢金的队伍没收了11260个农场的财产,强制转移了450万头牛,实际上当时整个哈萨克,都只有600多万头牛。圈养完全打破了游牧民族的经济规律,不仅让圈出的放牧地生态急剧恶化,牛羊的食物来源也捉襟见肘。达列力汗爷爷奶奶所在的32000户牧民,只分配到了2500所平房,根本不能住人。

无奈之下,他的爷爷和奶奶只能带着家人逃亡,当时这样做的人至少有110万以上,而哈萨克全部人口也不过200多万人。但是包括他爷爷奶奶在内,大多数人都被强制驱赶回了集体农场。

到了1932年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整个哈萨克的羊减少了90%以上,羊肉羊奶是哈萨克人重要的饮食来源,没有了羊,人也活不久。他的爷爷奶奶还有很多家人,都饿死在了这场饥荒中。他的父亲,曾经亲眼目睹牧羊犬当着主人的面吃掉了他的一个叔叔,而其它人都因为断粮许久,连驱逐狗的力气也没有了。

有传言说这一次饥荒,饿死了120万哈萨克人,数字也许有些夸张,但按照他自己的看法,起码死掉了超过80多万人——按照苏联官方自己人口普查的数据,1926年苏联的哈萨克人数为397万,到了1939年则降到了310万,相差的87万人应该是死于饥荒。

他把这个哈萨克历史上最大的悲剧,深深地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作为一个GC党员,他信仰GC主义,相信必须解放全人类,也自认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对于苏联前期的这种行为,他无法认同,这算什么解放哈萨克人民?对于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他是拍手叫好的,但他在政治上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他并不认为赫鲁晓夫,是真心地想改变俄罗斯人的大国沙文主义。

他曾经在中国留学了3年,是这个时代苏联少有的曾经留学中国的官员。在他看来,中国的那一套,才是真正解放各民族底层的人民。中国人不承认国内的民族划分,将每一个国民都视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们移民是为了保持建设期的稳定和融合国民,但不管怎样,他们做到了一视同仁,所有人的待遇都是平等的。而那些移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的生活是幸福的。

如果当初是中国占领了哈萨克,或者是中国像扶持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样,扶持哈萨克的社会主义国家,哈萨克人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如同野狗般地大规模死去。这是他脑子里偶尔会蹦出的奇怪念头。

解放底层人民的同时消灭民族,才是全世界无产者能够联合起来的前提。这是他在中国学到的理论,而他视之为真理。

作为GC党员,他并不追求民族国家,他认同中国的理论,绝大多数的民族主义,其实就是压榨底层人民的上层建筑,用来维持自己统治的工具,他们借此劫持了底层的人民,让他们对来自外界的解放形成免疫。民族主义只有在抵御外来的旨在奴役本国底层人民、掠夺本国资源这样的前提下,才是正义的。

对于苏联在哈萨克的很多政策,他内心有着说不出的疑惑,例如苏联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让哈萨克贡献了整整100万的兵源,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能回来,都牺牲在了苏联西部和东欧的战场上,抵抗德国法西斯是正义的事业,但哈萨克人这样的牺牲比例,远远超过了俄罗斯人,让哈萨克人丧失了多数的青壮。这使得二战后在哈萨克地区,哈萨克人已经下降到了人口只有40%多的比例,而俄罗斯人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这是斯大林的阴谋吗?借着战争来减少哈萨克人的数量?每次想到这里,他都不寒而栗,这种思想太危险了,他不愿意过于深思,但阴谋论的思想,如同毒蛇一般地缠绕着他的心灵。

还有哈萨克的工业建设,全部都集中在了北部,由俄罗斯人主导,工人也主要是俄罗斯人,而哈萨克人在南部为他们种棉花、种粮食,提供原材料。据说是因为哈萨克人的教育程度低,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他叹息了一声,还是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吧,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没有办法改变什么。或许,自己可以在工作中,应用一些在中国学到的理论和经验案例?但是可不能说是来自中国,赫鲁晓夫当权的时代,对于中国模式肯定是反对的,只能说是地方的自主创新。

当苏联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下降,即使在苏联的内部,不同思想的种子,也在不断地生长。

第285章大西洋两岸的日升月落

陈耀星仔细地阅读着汇总报表,看到最后,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几家企业的近期业绩不错,而且增长率很高,这让他感到心情愉悦。

“陈耀星”这个名字,他只能记在心里,他知道在故国的很少一些人,知道这个名字,但在美国,包括他的同志,都不知道他的这个真名,人们都叫他英文名的简称“卢卡斯”,他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先锋投资集团的老板,美国现在著名的富豪之一,从1938年到现在,超过十七年的努力,让他成为了美国人心目中的商界英雄之一,投资界著名的金手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