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韩菁把这事儿答应下来,他们家就有便宜可占!
老二老三能考上大学的话,那肯定就是祖坟上冒青烟、祖宗们在地底下保佑的功劳,可要是老二老三没能考上大学,那就是韩菁因为他们两家合不来、故意不好好教她儿子!
总之,这笔账,钱三妮同志已经算得清清楚楚了!
别说,有人意识到了她的不怀好意,但也有人,明明知道钱三妮肯定是没安好心、却还是忍不住生出了同样的想法。
“诶,等等,咱们家里总有一两个孩子、想去试试?你的意思是,你家三个儿子,也想去参加高考?”
有人发现了盲点,立刻就问了出来。
钱三妮理所当然、甚至还带着几分骄傲地应了声:
“是啊,但不是三个儿子,只有老二老三,老大那个没出息的,还没考试呢,就先打起退堂鼓来了,说自己肯定考不上,可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去试试,那怎么能行呢?”
她话里带了点儿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毫无疑问,是冲着左家老大去的。
大家伙儿面面相觑,有人问:“没记错的话,你家三个儿子,不是小学都没毕业吗?这水平,去参加高考?”
附近这么多户人家,总有孩子跟左家三个儿子是同龄人、曾经在一个班里念过书。
再则,钱三妮同志当初闯到厂里、因为儿子考了个位数的成绩、觉得老师没有好好教、薅着人家的头发、上去就动手打人的“事迹”,实在是流传甚广,大家对此印象深刻,连带着记住了左家三个儿子的学习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句话里的质疑味道太浓,钱三妮不乐意了:
“什么意思啊你?小学没毕业又怎么了?我儿子,可都聪明着呢,而且,国家不是说这次高考不限制学历、任何人都能报名参加吗?怎么,你觉得国家的决定有问题?”
这话可不敢乱说!那十年穿衣、说话、走路都要小心翼翼,尤其要防着亲戚的日子,才过去了多久啊!谁也不敢保证,那股风会不会卷土重来!
当即,大家伙儿就连忙摇头表态,又赶紧岔开话题。
只是,话题的确引到了请韩菁给孩子们补补课的事情上,但也有人,家里这回没有孩子参加高考,更看不上钱三妮把人当枪使的行为,心里默默吐槽——
难怪,左家三个儿子,只有老大娶到了媳妇儿呢!不说别的,单就这份自知之明,能娶到媳妇儿,不奇怪!
想到这儿,又看了看钱三妮正在眉飞色舞地给大家伙儿出主意的模样,有人心思动了动,悄悄退出了人群,往韩家所在的方向去了!
106☆、
第106章
◎更新◎
“这可真是,够无耻的!”余秀芳不擅长骂人,憋了半天,也就只憋出了这么一句话来,反倒把自个儿给气得够呛。
向英的脸色同样不好看:“我们两家,这都多少年不来往了?她可倒好,一张嘴就想给我闺女安排活儿,凭什么啊?凭她脸大吗?”
就算并不知道钱三妮心里的如意算盘、到底是怎么打的,但是,两家当了这么多年的邻居,向英可以确信,左家人肯定是没安好心眼儿的。
说不定,她就是知道自己俩儿子不可能考上大学,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招,到时候,她儿子果真没考上,不就能借着菁菁没有好好教的由头、赖上他们家了吗?
“这会儿,可不是该生气的时候,为了这种人,也犯不着气坏了身子,你们还是商量商量,看怎么把这事儿应付过去吧,总不能真的让韩菁上了一天班、回来还要给那么多人当老师吧?”
特意来报信儿的房大姐提醒道,她有一儿一女,都在念初中,在恢复高考的准信儿出来前,她也没怎么关注过俩孩子的学习,只想着,该怎么样才能弄到工作,竭尽所能地保全两个孩子、让他们都留在城里。
最近,得知国家恢复高考了,以后,学习好的孩子,就能多出一条路、来改变人生命运了,房大姐这才问了问俩孩子的学习成绩。
儿子嘛,学习马马虎虎,就算她也没念过多少书,但试卷上的对勾多、还是叉号多,她总能看得出来。
闺女的成绩倒是相当不错,想到巷子里就有个现成的例子——韩菁,房大姐的心一下子就火热起来。
这也正是她斟酌再三,冒着得罪那些人的风险,特意跑过来给韩家报信儿的原因所在。
不图能从韩家身上得到什么实打实的利益,就想着,要是韩菁念书时候的学习资料什么的还在,说不定,她厚着脸皮开口、就能借到、拿回家去让闺女抄一份儿,可能就对闺女的学习有帮助了呢!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咱们家确实不能揽下来!”
韩菁倒不是自私,事实上,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她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从本心出发,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考上大学。
但是,如果让她承担着那么多人的未来、去教别人,韩菁自认为,她做不到!
她只是个普通人,担不起那么沉重的包袱,更不愿意到时候由于一部分人考上、一部分人没考上,反倒把这变成了“农夫与蛇”的故事、遭人嫉恨。
正说着呢,“曹操们”已经来到了韩家,打头儿的自然是钱三妮同志。
被她描绘的美好前景给迷惑住、脑子突然犯糊涂、厚着脸皮登门的人不多,只有五六个,但也足以让这间小小的屋子变得逼仄起来,乍一看,竟是连站个人的空地儿似乎都找不到了。
梁万把小满接回来,刚一进屋,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当即一愣,先摸摸闺女的小脑袋瓜儿,示意她回自个儿的屋里、去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