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匆忙去扶,却不小心碰翻了顾笙的茶,褐色的茶汤在案几上漫开。
“抱歉。”薛明狼狈地擦拭,衣袍袖口沾了一大片水渍。
顾笙默默递过帕子。
薛明突然起身,退后三步,郑重行了一个文人大礼:“顾掌柜高义,薛某代退役的士兵们谢过。”
顾笙赶忙将人扶起。
签约时,顾笙执意将“优先雇佣退役军士”写入契约正文。
“顾掌柜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胸襟。”薛明吹干墨迹,忽然问道,“可是家中有人从军?”
顾笙望向窗外渐沉的夕阳,此刻的晚霞极具美意。
“家中未有人从军,”他缓缓开口,声音里沉淀着某种超越年龄的厚重。
“但我知道,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如此安稳煮茶论商,不过是有人替我们饮尽塞外风沙。”
“前朝盐商尚知捐饷助军,如今商道通达更胜往昔,总要有人记得来路。”
顾笙为这些士兵提供岗位,其实这并不是施舍,而是对等交换。
用商铺的屋檐换得将士卸甲后的尊严,用契约的墨香承接战旗上的热血。
薛明的眼睛不觉有些湿润,他没有再继续追问,只是将契约又誊抄了一份。
送走薛明后,顾笙独自在雅间坐了很久。
如果这座工坊真的建起,那它将不仅是五千斤军需订单,更是无数退役老兵的生计。
顾笙轻轻摩挲着刚到手的军方令牌。
这单生意,或许比他想象得更有意义。
第二日。
鸡鸣三遍,各村口的公告栏前便已聚集了不少早起赶集的村民。
这日却不同往常,人群比往日更加密集,议论声此起彼伏,像一锅煮沸的水。
“听说了吗?城里有家工坊招工,工钱按市价,还包食宿!”
“每月休沐三日?伤病还管医治?这东家莫不是钱多得没处花了?”
“快看看,招多少人?我家二小子正愁没活计呢!”
人群中央,一个身着青色短打的年轻小厮正踮着脚往公告栏上贴文书。
他叫张诚,是食味坊新招的伙计。
他贴完最后一张,转身面对蜂拥而上的村民,清了清嗓子:“诸位乡亲,泡面坊现招募工人五十名,工钱每日四十五文,包三餐一宿”
话未说完,人群已炸开了锅。
“四十五文?!比我在酒楼当伙计还高!”
“我家三个儿子都去!”
“小兄弟,工坊在哪?现在就能报名不?”
张诚被挤得后退两步,后背抵在了粗糙的公告栏上。
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声音却淹没在嘈杂中。
不得已,他抓起腰间铜锣猛地一敲。
“铛——”
刺耳的锣声终于让村民们安静下来。
张诚深吸一口气,提高嗓门:“泡面坊此次招募,只招收退役士兵!”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沸腾的油锅上。
人群瞬间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