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路上若遇到驿站,用这个煮汤最是驱寒。”顾笙将油纸包塞进李志的行囊,嘱咐道。
李志大笑着拍打顾笙的肩膀:“修远那小子真是积了八辈子福!”
他真有点羡慕了。
“等我从北边回来,定要给你们带些稀罕物。”说罢翻身上马,马蹄在青石板上溅起一串水花,转眼便消失在雨幕中。
李娥看着自家兄长越疾行越远的背影陷入沉思。
如今,大哥好像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那她呢?
她能靠这双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吗?
像柳姐姐那样,像郑掌柜那般,亦或者,像倩倩这样,有个一技之长。
从前在上水村,身边的婶子们都说,女子只需会缝补衣裳便够了。
花样绣得再好,也不过是给未来夫家添些体面。
可如今,她指尖下的丝线却能换来真金白银,柳姐姐甚至夸她,“这丫头原是带着绣娘魂投的胎!”
原来女子的一双手,不仅能洗衣做饭,还能挣出自己的天地。
她低头看着自己不再粗糙的指尖,恍惚间想起昨日在郑家绸庄,那位飒爽利落的郑娘子捏着她的手腕笑道:
“你这双手,天生就该执笔描花、拨算盘珠子,怎能埋没在灶台边?”
当时她只觉脸颊发烫,可现在心里却有什么东西悄然松动。
“堂姐,发什么呆呢?”李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她的思绪。
小丫头撑着一把青竹伞,裙摆被雨水打湿了边,却浑不在意,只笑嘻嘻地拉她:“柳姐姐说今日要教你核账,我们快去!”
“对了,郑家姐姐也要来商量诗韵姐姐她们新衣样子的事。”
李娥闻言指尖一颤。
她被拽着往前走,心跳却莫名加快。
之前在村里虽然也摸了几次算盘,但那是自家的小账,如今竟要学看整个揽月阁的账本?
“我、我真的行吗?”她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
李倩回头,有些疑惑:“怎么不行?”
“柳姐姐说了,你这两日帮她理货,比铺子里的老伙计还细致!”
李娥抿了抿唇,胸口泛起一股陌生的暖意。
几日后,李娥感觉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清晨,她跟着柳如是学核账,纤细的指尖在算盘珠子上拨弄,竟渐渐能跟上对方的速度;
午后,郑娘子带顾客来揽月阁谈事选料子,总爱拉着她品评花色,笑着说她眼光独到;
傍晚,她会和李倩一起听顾笙讲各地商路见闻,她竟也能插上几句话。
原来,她不是只能躲在闺阁里绣花的姑娘。
她也能看懂账本,能分辨苏绣和蜀绣的差别,甚至能帮客人挑出最衬肤色的衣料。
最让她吃惊的是,前日郑娘子竟让她独自接待了官老爷府上的嬷嬷!
郑家绣庄与揽月阁仅隔一条街,因此郑秋娘成了频繁光顾揽月阁的常客。
她与客户商谈时,总是选择在揽月阁进行,那里凉爽的冷气让许多太太感到舒适,因此也受大家接受和喜欢。
这一日,她正低头核对新的账目,忽听柳如是笑道:“三姑娘如今可真是脱胎换骨了。”
李娥一怔,抬头望向铜镜中的自己。
发间别着李倩送的珍珠簪子,眉目舒展,唇角甚至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自信。
她忽然明白,不是这世道变了,而是她终于敢抬头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