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
于是,就在越殊加入丹盟的第三天,关注他的人惊讶地发现,丹盟储存丹方与药典的藏方室新增了大大小小上千种丹方,上至一品,下至九品,竟是无所不包,还有一些丹方甚至无法估量品阶,珍贵异常。
而越殊也因此得到了藏方室的最高权限,从此其中所有丹方他都可以无条件阅览。
一下子刷新的“藏方室”迎来了众多访客。其他人碍于贡献值不足,千挑万选阅览过心仪的丹方之后,就只能依依不舍离开。贡献值有余的几位宗师却在此长住下来。
他们看的不是丹方,而是越殊放入藏方室中的丹书,此书不涉高深知识,反而像是给初学者打基础用的,用语亦浅显易懂。
他们却从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丹道理念,仿佛那并不是来自沧海界,而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精华,越是细品,越觉不凡。
太多太多疑惑在他们心中滋生。
而这些疑惑只有越殊能够解答。
奈何此时的越殊早就一头扎入藏方室深处,颇有不阅尽丹方、药典不罢休之意。
三个月后,越殊从藏方室深处走出,整个人由内而外都透着满载而归的满足之色,迎面就遇上了守候已久的“宗师天团”。
迎着包括紫阳真君在内一众丹道宗师求之若渴的眼神,越殊轻轻一拊掌,欣然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诸位来得正好,我略有所得,只差印证一番了。”
而这一番印证就是整整半年。
修士对时间的感知普遍与凡人不同。丹道宗师们整整半年的消失并未引起丹盟上下的恐慌,没有出现什么“宗师失踪之谜”。
半年后,重新出现的紫阳真君面对自家弟子好奇的疑问,摇摇头回忆起来:“什么印证一番,玄微真君未免谦虚了……”
若说过去这半年他们经历了什么,可以说是对丹道认知的重塑。与其说这是一场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如说是单方面的学习。到后来,他们对越殊完全是以师礼待之。
这样的态度一点都不夸张。短短半年,他们每个人都从越殊身上学到了全新的丹道理念,几乎如同井底之蛙得见新的天地。
如今先看自家弟子,再看整个丹盟,顿时就觉得哪儿哪儿都不行了:落后,太落后了,得将先进理念贯彻到整个丹盟才行!
轰轰烈烈的“大改造”就此展开。
其中,越殊欣然接受几位宗师的邀请,为丹盟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他总结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藏方室的知识相结合,重新编写了一本包容万象的丹书,其书名简单易懂:《丹道基础》。
这是一本面向所有丹师的教科书,摒弃了传统丹书那种玄之又玄的写法,剖析药理本质,且将炼丹过程中的一切步骤都变成了公式化的模板,有一种科学严谨的美。
即便悟性欠缺之人,只要认真读透此书,按部就班照其所授手法炼丹,出丹成功率也能稳定有五成,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
无数丹师为之而颤栗。
他们意识到旧的世界即将改变。
有人恐惧,有人激动,有人抗拒,有人期待。无论如何,新时代的车轮已经碾下。
205归一道主36
◎物外烟霞客,尘中求道人◎
修行、炼丹、指点后辈……在日月仙岛的日子是越殊此生以来最安逸的一段时光。
不必受限于灵气的贫瘠、功法传承的缺失,没有什么必须想方设法击败的强敌,背靠偌大丹盟,他甚至无需像散修一样四处寻觅修行资源,只需些许付出贡献点作报酬,就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修行资源。
冲关化神的道路已经在他面前平铺开来。仅剩的考验,便是他是否有过关的才情。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闭关之前,越殊利用自己在丹盟的权限发布了两则任务。
一是寻觅大魏所在的小界。
自从他以随机传送的方式降临十万大山,就失去了重新返回大魏的通道,越殊本以为自己可以在十万大山找到昔日的太清宗架设的“下界阵法”,事实却是一无所获。
他虽在阵法上有些造诣,这份造诣却远远不足以支撑他架设起“归乡之路”。毕竟他在阵法上分散的精力不足十分之一。
此时就需要求助于专业的阵法师了。
当然,沧海界历史久远,底蕴深厚,说不定某些人手上就有能锁定大魏坐标的宝物。有了坐标,搭建传送阵便难不倒他。
至于说发布了任务却无人搭理的情形……越殊相信没人能拒绝一位“丹圣”的请求。
相较于第一则任务,越殊发布的第二则任务属于兴趣使然,成与不成他并不在乎。